读文网>爱好>学下棋>围棋>怎样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通用两篇)

怎样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通用两篇)

时间:

围棋对于孩子在智育方面开发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特别是在增强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计算能力和记忆力上有很大的作用。下面读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怎样培养孩子围棋兴趣吧,欢迎阅读

怎样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

教孩子学围棋,首先是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是关键。常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在4周至7周岁之间天生是好动的,难以长时间坐下来去思考每一步棋的走法,甚至连坐下来没几分钟小屁股就难以坐住了,心里就想去玩其它方面的东西。这时,老师、父母不用着急,可用引导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对围棋的兴趣。

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一

一般孩子在家看动画片时对士兵打仗的事都比较感兴趣,可叫孩子把围棋中的黑白子当作小士兵去加以爱护,手中的每一个棋子都是我们要爱护的士兵,把它放在围棋盘上,赢了就当将军了。如围棋中的“扭羊头”,老师、父母做“羊头”,小朋友去扭,如果扭到了,就是杀死了羊。如果扭不到,就是扭到了羊尾巴上了,那这头羊就变成狼了。这样一步步让孩子感觉到学围棋的乐趣和有意思,用乐趣来提高孩子对围棋的兴趣。

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二

其次,父母应成为孩子学围棋的启蒙老师。围棋是二个人的对弈,围棋变化多端,几乎没有二盘同样的棋。围棋有的父母会下,有的父母不一定会,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没有系统地下过围棋,这时候,父母可以与孩子一同到围棋学校,父母在听的过程中理解能力要比孩子强,回来后,练习围棋中的基本定式与棋谱,让孩子感觉围棋、认识围棋、锻炼智力,去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三

第三点:要正确培育孩子对围棋的乐趣,找到对围棋的感悟能力。对幼儿围棋入门,讲解什么是围棋的气,围棋怎样去连接、怎样去断,做眼与破眼以及围棋对杀等等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要在实践中用有趣的笑话和有趣的故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听,以便于孩子在学围棋中掌握和理解,使孩子在学围棋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对围棋的感悟能力,认知能力。

第四点:让孩子在学围棋中找到快乐。对于孩子学围棋,不但要让孩子在快乐地学围棋,而且要孩子在学围棋中间找到下围棋的快乐。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学围棋是一种负担,这在学围棋中很重要,学棋的过程有时是枯燥无味的,长久以后,有的孩子坚持不下来,只要在下围棋中找到了快乐,孩子在围棋中才肯去思维、思考,这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要孩子在磨练中掌握。

总之,孩子在学围棋的过程中,孩子对围棋产生了灵性和悟性后,父母督促孩子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围棋开发儿童右脑

儿童学围棋对智力的发育有很多的好处,主要是对孩子的右脑开发.

下围棋可以促进人类较少使用的右脑发育,增强注意力、发挥想象力、加强记忆,常下围棋可以促进脑部全面性信息的统筹和处理能力。

计算机早在1997年就打败了国际象棋顶尖高手卡斯帕罗夫,但为什么最好的围棋计算机程序,碰到中等的业余围棋手也只能甘拜下风?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下围棋所涉及的是综合性的智力活动;围棋也可能涉及一些尚未被了解的人类特有的脑功能,常下围棋似乎可

以促进脑部全面性信息的统筹和处理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学者陈湘川、张达人撰写的“从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谈围棋与智力”,探讨、分析棋士下围棋时大脑的活动。这项研究成果也在荷兰出版的国际重要学术杂志《认知脑研究》、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发表,引起国际学术界注意。

这项研究由张达人、陈湘川与在美国大学任教的胡小平、何生合作完成,以先进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测棋手下围棋时脑内各个不同区域的活动和变化。

研究结果发现,棋手的额叶、顶叶、枕叶、后扣带区、后颞区,参与下围棋时的思维活动,这些区域通常与注意、空间知觉、想象、工作记忆、事件记忆及问题解决等有关。下围棋可以训练注意力、发挥空间想象力、提高记忆力,以及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说法都可以在这项研究中找到科学根据。

这项研究还发现,下围棋时右半球顶叶的活动明显强于左半球,表现出一定的右半球优势,这与下国际象棋时表现出来的左半球优势明显不同,可能是下围棋特有的思维活动模式。

这项研究推测,下围棋在起头布局时,主要采用的是实用性智力,在中盘时主要用创造性智力(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而最后收官时主要用分析性智力(精确计算),由此可见“下围棋不是对单一智力的锻炼,而是对多种智力的综合性锻炼”;围棋和国际象棋在脑部右、左半球优势上的差异,反映了下围棋时特有的对整体空间信息的加工,这种加工也可能正是下国际象棋时所欠缺的,也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很难实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