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创业>互联网创业>互联网思维与创业【热门两篇】

互联网思维与创业【热门两篇】

时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数量剧增,互联网创业已经成为国民自主创业的一种途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

细数四大互联网创业思维

互联网创业思维,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个关乎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好的互联网思维,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弯路,更快速的通往成功;反之一个不合理的创业思维,则会让我们走更多的弯路,并且在这些弯路的尽头,大概率的存在名为失败的家伙。正所谓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就,互联网创业思维的重要性,笔者不用做过多的阐述,因为过多描述众人皆知的问题不太科学,也不会有人喜欢。接下来,笔者就说说那些不得不知晓的互联网创业思维,希望我们能共同进步。

一、商业民主化的思维

商业民主化,简单的一点来说,就是用户做主的商业模式。这怎么理解呢?在工业化时代,标准的思想是生产以及销售和传播,至于应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受到管理者的影响比较大,主观因素有时候是存在错误的,而这种错误就是脱离了用户。而互联网呢,为管理者和一般用户提供了一个比较公平、自由、开放的交流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民主化。因此,关于互联网创业,必须深知民主化的思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贴切的接近用户,为用户解决相应问题,从而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二、用户至上的思维

互联网创业思维,其最终的面向对象还是上网的用户,也就是我们口中的网民。因为互联网开放、言论自由、公平的特性,就出现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来发展的互联网创业思维。如若你抛弃了用户体验,抛弃了用户至上的准则,那么失败在所难免。用户至上,做好用户体验,不仅仅有利于现在,更有利于未来,有利于更长远发展。可以这么说,用户至上的思维是互联网创业思维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决定你能走多远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产品和服务融为一体

就传统行业而言,产品和服务是隔离的,而互联网行业则不是这样,互联网行业有一个传统行业所不拥有的特征:产品和服务一体化。这也是互联网创业的一种思维,在明白了产品和服务一体化的思维之后再去创业,就会让自己的头脑清醒很多,将自己的产品做好。互联网产品中有服务,服务中存在产品,产品和服务融为一体是互联网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互联网创业,明白服务产品一体化的思维,有助于稳步前行,获得更长久的发展。

四、兵贵神速,快鱼吃慢鱼

除上面讲到的那些之外,互联网创业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那就是速度和效率。互联网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机会稍纵即逝。因此,以最快的速度抓住机遇,把握时机成为了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如果你慢了半拍,那么你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互联网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信息世界,只有快才能把握住互联网时机,也只有快才能脱离被吃的命运。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就的大小。互联网创业,思维也极为的重要,以什么样的思维创业,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决定了你最终成就的大小。因此,对于重要的互联网思维,你必须清楚外加十分的明白。只有正确的创业思维,才能在走最少路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成就。笔者本文主要阐述了互联网创业中的四大思维,希望能给各位朋友以相应的帮助。

互联网思维与创业焦虑症

中国大部分互联网模式都是复制处于潮流前线的美国同行,但最近似乎为世界贡献了一个新概念:“互联网思维”,其意义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但这是一种颠覆传统的创新利器。比如雷军就表示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并获得成功。

有人给出一个有意思的解释,互联网思维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思想。那么,什么是互联网精神呢?一般认为就是去中心化、民主、用户至上、免费等等。这是一个可以有不同理解的开放式概念,就像互联网本身一样。

应当说,“互联网思维”所涵盖的一切,都是对传统的工业化思维的颠覆,工业时代是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为标志的,企业和商家合伙向消费者倾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尽管也会根据市场回馈进行调整,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周期。而互联网时代,传统销售与传播环节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企业将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反客为主,拥有了消费主权,企业必须以更廉价的方式、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顾客是上帝”不仅仅是一种终端服务概念,而是整个设计生产销售链条的原则。

在中国,阿里巴巴(淘宝)、小米等成功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这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销售成本太高。图书出版与金融业正在遭遇相同的挑战,尤其是以数据为载体的金融业,以传统银行的低效服务与过高成本,最容易被互联网颠覆。在中国这种颠覆如此激烈,是因为传统模式非常低效,成本过高,产品和服务缺乏以人为本等。而在美国,由于传统行业本身效率比较高,服务比较好,所以,很多行业并没有出现中国如此的剧烈冲击。

但是,现在中国也有一种走火入魔的现象,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投机取巧,以这种概念或者所谓创意吸引投资,梦想一夜暴富。“创业焦虑症”在北京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年轻人做梦都在想点子成立自己的公司。

这一点与美国截然不同,美国人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者模式,或者改变旧的生态。而中国的创业者并非是创新者,他们急功近利的想通过将互联网思维嫁接到传统行业,然后占领行业与客户资源,吸引投资并上市圈钱,这是做“爆发户”的梦想,成功等于有钱,而不是创造。

事实上,即使通过去掉中间环节而大幅提高效率与接近用户的方式进行创新,也不过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并非是产品的成功,而这种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模式是可复制的。比如小米手机成功在于营销,但他的手机相对于苹果和三星而言,在创新上毫无竞争力,当华为也复制这种营销模式并在产品上更加优秀的时候,小米可以被轻而易举的超越。

因此,所谓“互联网思维”更像是中国式成功学的一个章节,他们商业成功了,发财了,他们喧嚷自己成功的秘诀,然后一群人去贩卖这些成功学。他们鼓励大家可以通过捷径发财与暴富,制造了创业门槛很低的幻觉,并让一些人走火入魔。

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们继续向传统行业圈地,进军金融、电信等,谷歌则将主要资源投入到机器人研究当中,埃伦·马斯科不仅搞电动车、可回收火箭,还要搞超级铁路。这是两种层次的较量,中国的“互联网思维”包含了发财梦、成功学等社会内核,美国人则在继续创造性的研究,他们考虑的是改变世界,而不是过上土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