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口才>口才技巧>家庭幽默>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汇编3篇)

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汇编3篇)

时间:

父母想要和孩子沟通,只要了解孩子心理特点,调整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尊重孩子的需要,就会陪孩子度过这段美好的时期。下面读文网小编整理了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三:年轻父母要慎用赞赏的话

赞赏针对事:很多年轻父母在赞赏孩子时,经常会忽略针对具体的事件,而是不加以思考地就说:“孩子,你真棒!”“宝贝,好样的!”“咱家的宝贝真出色!”“宝贝真了不起!”如果你这样赞赏孩子,常会让孩子不知道他到底好在哪,棒在哪。时间长了,孩子便会对你的赞赏有一种麻木之感。为了让孩子在你的赞美之词中建立起自信,获得做事的愉悦感,你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刚才这件事,你非常认真,看到你如此专注,妈妈非常开心。”“宝贝,你刚才说话时非常有条理,好样的,以后就这样说,你会越来越出色的。”“宝贝,你刚才帮助了别人,妈妈为你自豪。”“宝贝,你早晨能铃响后马上穿衣下地,真了不起啊。”等等。

赞赏要有度:凡事都有一个过犹不及的现象,在亲子沟通中同样也适用。在对孩子进行赞赏时如果你长篇大论,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满现象。孩子如果被你的无边赞美之词淹没了,会缺乏分辨力,当你不去极力表扬时,孩子反而会有一种不满足感,这会影响孩子自主做事的积极性。度的尺度把握,一是建议要用简洁的语言,便于孩子记忆和理解;二是建议重复性的表扬要间隔开,表扬两次后要停止,过几天,或者过一段时间再重复使用;三是建议阶段性总结赞赏孩子的表现,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近期自己总体表现,让孩子心中充满向上的动力。赞赏是一门语言艺术,希望年轻父母平时通过学习,提高你的语言修养。

赞赏抓时机:有些时候,孩子会因为犯错误受到批评而陷入苦恼的情绪之中。面对这种情形很多年轻父母常会缺乏灵活的方式面对孩子,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形,可以利用赞赏的方式让孩子走出烦恼和不安。因为孩子受到批评时,大多数都会处于负面情绪之中,注意力也都会放在错之中,这时年轻父母可能对孩子说:“宝贝,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只会为犯错而内疚或者不安,你用不着这样,妈妈并不会因为一次犯错就抓住不放的,这时反而可以想想你表现特别出色的事,就拿你晚上关心奶奶病情这件事,你就做的特别棒,现在想想看,只要把你这小小的不足改正了,是不是出色的方面就更多了?”

对比赞赏法:为了让孩子清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可以用情景对比赞赏之法来肯定和鼓励孩子。比如你带孩子在小区做户外活动时,看到有的小朋友在破坏小区的环境,你就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看到那些小朋友没有?他们在破坏环境呢,这些行为反应出一个孩子的品质有很大的欠缺,但是妈妈却从没有看你做过破坏环境的事,和他们相比,妈妈认为你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出色。”比如看到有的小朋友缺乏礼貌的行为,可以引导孩子:“宝贝,你瞧,那个小朋友多没有礼貌,爷爷没有答应给他买玩具,他就对爷爷又打又闹。和这个孩子相比,你这方面做的非常有礼貌,从没有过这样的表现,你真了不起呢。”

手势赞赏法:平时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些手势赞赏动作,并一一就手势表达含义详细讲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每一种动作的意思。比如竖起大姆指代表你做的很棒,比如竖起食指和中指呈V形状代表你做的非常出色,比如紧握拳头竖起稍用力摆动代表你是好样的继续加油。等等,只要孩子看到你的手势,就立刻会明白你在赞赏他(她)做的非常好,这对孩子来说得到心理暗示后会做的更加来劲,表现的更加自信。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于在集体场合下应用,往往孩子也特别期待你给他鼓劲,有时在家里或者其他环境也可以适当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手势赞赏法最大的优点是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者减少你的唠叨。


看过“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二:年轻父母要学会巧妙地问

选择时机问:有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会处于变化状态。比如看到孩子郁闷不乐时,你可以问:“宝贝,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吗?来,和妈妈说一说,看看妈妈能否帮助你。”“哟,谁惹我的宝贝不开心了,来告诉妈妈,我听听什么事。”“孩子,遇到困难了吗?妈妈看你有点不高兴呢,说说好吗?”“嗬,宝贝,看你这个高兴劲,遇到什么开心的事了,和妈妈分享一下好吗?”“孩子,妈妈看你心情不错,肯定有什么令你开心的事发生了,说说吧,让妈妈听听呗?”像类似的时机,需要年轻父母平时细心观察孩子,你肯定能做出问的时机选择。相信你合理的问会让孩子敞开心扉,把心事告诉你。

巧妙地反问: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孩子成长的过程会遇到很多不解的事,总会跑来问妈妈,如果你总沿用以前的方式——有问必答,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思维懒惰现象。特别是孩子进入一年级以后,在学习中表现的更为明显,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请求妈妈给答案。为了锻炼孩子主动思考的习惯,你可以巧妙地反问孩子:“宝贝,你再把刚才的问题重复一遍好吗?”(这是让孩子加深对问题的印象)“宝贝,刚才的问题你怎么想?”(把球踢给孩子,引起孩子的思考)“宝贝,你刚才回答的不错,妈妈再补充一下就完善了。”(把功劳让给孩子,有利于增强孩子主动思考的自信。)

请教式提问:这种方法可以展示出年轻父母谦虚的一面,用你的谦虚榜样来影响孩子。比如看到孩子在组装玩具,你可以问:“宝贝,为什么要把这个部件装在这个地方呢?”“宝贝,你把这个部件装在这个位置上,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能告诉妈妈吗?”比如看到孩子在阅读(只是概略式阅读,孩子目前还不能完全独立阅读)可以这样问:“宝贝,能给妈妈讲讲你正看的这个故事是什么大概意思吗?”“宝贝,图中的这个人做什么呢?能给妈妈讲讲吗?”“宝贝,刚才动画片中某某为什么要这样做啊?能给妈妈说说吗?”像类似请教式的问,可以让激发孩子表达的兴趣,或者展开想像,或者主动思考。

引导式发问:在时间意识培养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引导式问,这种引导式问,并不说出孩子即将要做的事,避免每天总是重复性追问,让孩子产生听觉疲劳,比如很多家长在孩子每天写作业时,总会直奔主题:“为啥还不写作业去?”“到了写作业时间,你还没完没地玩儿?快去写。”但如果你用引导方式来提醒孩子,效果会截然不一样,比如你可以问:“宝贝,能告诉妈妈现在几点了吗?”“宝贝,再过五分钟,你应该到做什么事的时间了?”“好样的,你能够把自己要做的事安排的明明白白,真是了不起呢,妈妈相信你能认真执行作息时间内容的,加油!”看,这里是不是没有提作业一词?而是让孩子主动思考,然后做事呢?

迂回曲折问:有时孩子本来已经从你这里获得过问题的答案,但是由于不愿意主动思考,而是想坐等你给答案,为了避免孩子思维懒惰现象,你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比如孩子提出问题后,你可以这样问:“宝贝,这个问题的答案,妈妈以前告诉过你,现在想一想,妈妈以前怎么对你说的,好吗?”“宝贝,这个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怎么讲的?给妈妈讲一讲好吗?我也想听听呢。”“宝贝,这个字以前妈妈告诉过你读音,现在我给你组一个词,你肯定一下子就想起来了,试试,好吗?”象类似的问,会减少孩子对你的心理依赖现象。当然这需要你保持足够的耐心,并且要鼓励孩子,肯定孩子,不要用责怪面对孩子。

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一:年轻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眼睛专注看:当孩子和你说话时,你的眼睛要平视看着孩子的眼睛,为了达到平视,你可以弯下腰来,或者蹲下来。有时可以偶尔扫视孩子身体表现,如果孩子不看着你的眼睛或者面部,可以在孩子说完话后,提醒孩子:“宝贝,刚才你在和妈妈说话时,我发现你的身体在随意乱动,这些动作都是多余的,一定要站好(坐好),这样才是好孩子,你愿意做爸爸妈妈或者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吗?”“宝贝,一个出色的孩子和别人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身体姿势,你不能乱动,一定要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对方,这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你尊重了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的,你愿意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好孩子吗?”

耳朵仔细听:孩子在说话的过程中,你一定要用耳朵仔细听孩子的每一句话,这样才能理解孩子的话,或者话背后隐藏的一些含义。有些时候,孩子有某些动机和需要时,可能会拐弯抹角,并不直接表达,你可以边听边揣摩孩子话中的意思。有些年轻父母听力和思维常常配合不到一起,听时抓不住重点,孩子说完了,竟然弄不明白孩子想要干什么,或者干脆按表面的意思去回应孩子,这肯定不能正确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说的话表达不清晰时,你可以郑重地告诉孩子:“宝贝,能否把你刚才的话再有重点地重复一遍?刚才妈妈没有听明白你的意思。”让孩子重复自己说的话,可以锻炼孩子简洁的表达。

面带着微笑:如果你能面带着微笑听孩子说话,这会让孩子在说话时处于非常放松的心情。当然,你面带微笑倾听孩子说话时,会给一个最佳的礼貌形像,当孩子听你说话时,你就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宝贝,你在说话时是否注意妈妈是带着微笑的?这说明妈妈是带着好心情倾听你说话的。你和别人说话也要这样,微笑可以让人和你说话保持快乐的心情,也是有修养,有好气质的表现。”你的引导会让孩子明白微笑的深层次含义。有些年轻父母平时非常不注意自己的面部情绪表达,如果你变化无常,很容易导致孩子会从你的面部表情中窥探到你的内心世界,你心情好时孩子就用好心情面对你,你心情不好话难听时,会让孩子情绪被你带动,以不良情绪面对你。

保持好体态:有修养,有好气质的父母常常给人以好的印象,如果谈吐得体,很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好的体态简单点说,就是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与孩子说话过于随意,如果孩子偶尔看到你懒懒散散地倾听他说话,可能并不会想到什么,时间长了,孩子会认为你不愿意听他说话,这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心理暗示:“妈妈不愿意听我说话。”“妈妈对我的话不感兴趣。”尽管你并不是有意这样做,但由于孩子误读你的体态信息,也就不愿意把内心想的事情和你说。所以,你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良好的体态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处于放松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礼貌地打断:有时在倾听孩子说话时,可能会有电话打进来,或者家里的门铃响起,或者厨房里灶上的火需要察看一下等,这时你绝不能突然就转身就做自己的事去,而是要礼貌地打断孩子的话:“宝贝,你刚才的话妈妈一直在认真地听,但现在妈妈要打断你一下,有电话响了(其他事要简单地告知孩子),稍等妈妈,我处理完马上回来,好吗?”“宝贝,对不起,请稍等,电话响了(其他事要简单陈述),我马上就回来。”像类似的话,你可以让孩子不至于扫兴,同时也可以安静地等待你处理完事后,返回来继续听他说完。否则,你不礼貌地打断,孩子一看你走了,也就不再说后面的话,而去玩耍或者做别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