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论文

时间: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及信息学教育已成为高校实行素质教育的实质性举措,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在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课程中,计算机教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也被确定为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第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就《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程序以及学习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为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安排 理论课教学 实践性教学 教学管理 课外辅导 考核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行各业在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因此,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是各中职学校必开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现在从小学开始已经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各种知识,而各学校对知识的教授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网络的发展也使学生很早接触到网络,导致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这样就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只是注重教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教学模式以单一的讲授为主,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再加上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新的就业形势则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及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如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教学内容要面向社会和应用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要面向基层,面向实际。因此中职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很宽的适应能力。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时少,风容多,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把握教学方向,抓住教学重点,强调实际操作与应用,下面就谈谈是如何安教学内容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涵盖了计算机基本应用的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汉字输入法、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Word文字编辑、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Internet的应用七部分内容,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汉字输入法以知识型和技能型内容为主,剩余的五部分不仅涵盖大量的知识型内容,更重要的是操作型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这部分,因此这部分的学习将是教师讲解的重中之重。

在基础知识方面除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之外,教师应重点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进行讲述,讲述微机的配置使学生学习后初步了解一台计算机要注意哪些性能指标,注意哪些关键硬件设备,如何正确评价一台机器的好坏与价格,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机器。在OFFICE方面,要让学生在实际练中带着问题学,在操作中检验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在训练中从生疏到熟练,能解决实际问题;在EXCEL教学过程中,重点则放在报表数据处理上,学生通过学习就能轻而易举地对报表数据进行排序,汇总和各公式的计算分析、求总和、平均值、最大值等操作。

二、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及时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那么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对于职业学校的学,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所学知识茫然不知所措,上过一、两堂课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一堂课我们一般应该安排20-2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根据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熟练掌握。在讲授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操作型的内容,我采用的是边讲边练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教师在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演示后,马上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操作练习,这样,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做工具去探索面临的新问题,又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精讲多练

“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练习。例如,键盘指法及汉字输入等技能型的内容,教师只需指出指法练习的要点和编码的规则,余下的就是要学生多练习,通过练习掌握技能技巧;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讲课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际上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3、分层次教学

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相对来说,城市学生在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比农村学生多,甚至有些农村学生从没碰过计算机。这样的现象,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学习新内容时,先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基础差的学生需要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另外的任务。

三、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大多数中职生来说,将来绝大部分不会从事计算机的科研与开发,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走上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如学习PowerPoint2000应用知识时,教师先把任务提交给学生,要求在本章内容结束时,能利用本章知识把个人的简历制成演示片,并要求对其中幻灯片的表现效果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以应用为目的进行作业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就有方向性,任务完成了,他们也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说由于应用的目的,学生会出于外在压力“要我学””,那么,由于兴趣的缘故,学生会出于内在动力变成“我要学”,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不但更主动,而且也更有效,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深入学习。

2、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台阶

学习计算机,特别是以应用为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如同在空中造楼阁。我认为学习计算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知其然,在循序渐进中知其所以然。如有机会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是学习硬件基础知识的最好铺垫。学生对主板、CPU、内存、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显示卡、键盘等硬件就有感性认识。以这些感性认识为基础,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就不会过于抽象;学习WORD排版,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先让他们选出一张他们感兴趣的报纸,以这张报纸为参考,要求他们分别用WORD来重新排版(小组成员少用两人,多则五人),最后都打印出来,再一起讨论哪组的打印效果最好。通过输入、改错、插图、制表、排版、打印,学生会更清楚WORD功能,并且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功能。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校学生来说,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但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只会组装电脑,却不懂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只会用现成的应用软件,却不懂软件的基本知识,若电脑出了一点问题,就慌了手脚,束手无策,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理论的学习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3、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这种教学法也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得最多的方法。例如在讲Word的不规则表格制作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看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用又漂亮的表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不规则表格的基本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制作其中的一张表格,让学生对制作不规则表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老师就可布置几张形式各异的不规则表格让学生上机练习并通过练习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达到既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又学会学习方法的目的。

4、循序渐进教学法

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分散教学重点、难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知识点。循序渐进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课题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Excel的IF函数时,为了分散难点,以“学生成绩等级”划分为例:先让学生掌握两个分支的情况,将成绩划分为“及格”和“不及格”;然后做三个分支的情况,将成绩划分为“优秀”、“及格”、“不及格”;再做多个分支的情况,将成绩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情况;最后才是IF函数嵌套其它函数的情况。这样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逐步完成操作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5、分组竞赛法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组长,在进行讨论和自主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每节课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为每小组打分,记入期末的总评成绩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竞争性。这种方法对每节课都适用,与其它教学方法同时使用会起到更好的作用。在讲解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时,由于有了前面word的知识基础,学生所需掌握的新知识点相对较少,所以学习的侧重点转移到了综合运用与设计能力上。通过小组竞赛的方法,每个小组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设计制作,完成后各小组统一进行互相评价,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提点与总结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使用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资料的收集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案例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可以相互交叉,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考核方式

考核的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它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和期末的综合考核两个方面,过程考核可包括分组赛、课堂提问、个人笔记、作业检查、实验项目完成情况等方面,同时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及全面性。适当加大过程考核的分数比例,使学生不要只重视最后的期末考核,还要重视学习过程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不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