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护理心理压力论文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

时间:

护士由于紧张忙碌、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及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处于持续高压状态下的个体容易出现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心理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范文一:人性化医院护理对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

选取我院的3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0名,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士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医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对降低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进行探讨,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3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名,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对照组年龄18~46岁,平均(27.7±6.3)岁;本科学历的护士有35名,大专学历的护士有110名,中专学历的护士有25名;30名护士,110名护师,30名主管护师。观察组中,年龄(18~48)岁,平均(28.3±5.3)岁;本科学历的护士30名,大专学历的护士120名,中专学历的护士20名;45名护士,110名护师,25名主管护师。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积极为护理人员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医院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如病房和休息室,进行改造,适度的调整病房和休息室的布局和色调,既让护士在工作和休息时可以保持心情舒畅,又能够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亲和力。此外,还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详细的卫生清洁制度,对工作区和休息区进行定期的清扫,保持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工作区内的物品摆放要有规有矩,进行定点摆放。在护士工作区和医院的走廊里悬挂一些小饰物,在墙上张贴一些艺术作品,使护士的工作环境更加温馨,护士工作起来也会更加舒心。

1.2.2医院的管理人员要经常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不同阶层、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进行及时的了解。管理人员到基层去了解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并尽量采取措施去满足其合理需求。此外,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还对护理人员的家庭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帮助护理人员解决家庭中存在的经济或是其他困难,给予护理人员心理上的安慰,积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与此同时,定期将护理人员组织起来,开展讨论会,护理人员在会上提出自己对科室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医院的管理人员认真听取,并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投入到具体实施中。

1.2.3医院还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深造的机会将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定期送至大型的综合性的医院进修和深造,组织专业的、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授课培训,邀请外院专家到院内开展讲座,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护理水平。此外,为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规划提供有效的信息、时间和人力上的保障,将医院对护理人员职称评定办法下发给各护理人员,为其提供正确的努力方向,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1.2.4医院对护理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宣传将“安全第一”的原则深深印在护理人员的心里。让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学习正确对待医患矛盾的处理办法,保证医患关系的和谐。医院要求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护理人员在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多理解、多开导、多信任、多尊重,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还定期接受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自我心理压力的疏导,提高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医院内要成立了帮助护理人员解决突发状况的应急小组,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3评价指标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测试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满分为50分,测试人员所得的分数越高,说明其心理压力越大;测试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前后的心理压力状况比较

实施管理后的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压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的心理压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实施管理前后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管理后的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1%要明显高于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前的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的原因、影响

3.1.1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的原因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护士需要承受更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根据相关文献的调查研究,对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护士的工作环境过于杂乱和喧闹,其日常工作繁琐,既要配合医生的工作又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强度大,导致护士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之中,每天的工作使其身体和心理都非常劳累,心理上的压力逐日堆积,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护士每日的工作量和任务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时间,有时护理工作做得不细心、没有耐心。有些患者不能理解护士的工作态度,易产生误解甚至是冲突,激化了医患矛盾。

(3)有些护士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对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上有欠缺,缺乏护理经验。护士在工作中不能有效的解决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第四,来自团队中的压力,以及在实现个人价值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护士的心理压力就越来越大。

3.1.2压力对护士个人及整个团队的影响一方面,压力对护士个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工作方面,长期的繁重的工作量和任务量使护士身心俱疲,再加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导致很多护士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的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护士在工作中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个人的认知方面,护士逐渐缺少了对自己的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失去信心,产生了懒惰性和依赖性,工作不主动,缺乏创新意识。在身体状况方面,常会出现失眠、头痛、营养不均衡等现象。另一方面,压力对护理团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护士个人的工作效率低下,人员的离职率高,导致护理队伍不牢固,造成护理质量的整体质量下降。

3.2医院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人性化管理是指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将人作为管理的中心,这种管理方式的本质和目的就是激励人的积极性,将其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医院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让护士站在主体地位上,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不仅可以及时解决护士自身在身体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护士实现其自身价值和职业规划,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此外,医院为护士营造宣泄压力的环境和场所,在医院领导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增加了护士的心理抗压能力,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都能应对自如。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实施管理后的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压力评分明显低于实施管理后对照组护士的心理压力评分;实施管理后的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实施管理之前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医院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范文二:护士心理压力状态及化解路径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病情重、责任大、抢救多及高死亡率,使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易紧张疲劳而心理压力最大。而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情况,现汇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40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0.7±5.3)岁;护龄1年~24年,平均护龄(7.2±4.3)年;其中本科6人,大专12人,中专学历2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5人,护士21人;同时选取其他科室护理人员40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1.1±4.7)岁;护龄1年~22年,平均护龄(7.6±3.3)年;其中本科7人,大专14人,中专学历19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3人,护士22人。对其进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以心血管护理工作相关的心理层面的相关问题为主,评价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特点、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将40例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设置为观察组,40例其他科室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症等心理状态。

1.3疗效评定方法

评定项目:所有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定焦虑、抑郁评分及汉密顿生活满意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与汉密顿生活满意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3.1引发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

3.1.1工作量大

心血管科收治的患者多数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且多为中老年患者,反应迟钝,不能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疾病救治。同时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较重,护理人员需要做的护理工作要求较高,需要应用和维护保养较多的仪器,如微量泵及多个心电监护仪等,护理工作繁琐、劳累,还常需值夜班,在遇到紧急事件时,需随时到岗,护理工作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程度低[2]。故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脑力和体力压力下。

3.1.2紧张的工作环境

心内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预后不良易引发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工作环境极其紧张;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因病痛折磨,易对护理人员脾气暴躁,无理指责。加上患者危急、濒死、昏迷、死亡现象的刺激,患者痛苦叫喊声,家属的哭叫与抱怨等。以及各种仪器如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除颤仪等的报警声,均导致工作环境十分紧张,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紧张,伴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研究报道,职业紧张影响情感状态,智力活动以至于发生情绪障碍[3]。护理人员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感情受到伤害,使护士陷入精神困境[4]。

3.1.3高风险压力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如心内科患者的病情复杂,稳定性差,变化较大,常合并并发症。而患者及其家属常会对治疗有较高地期待,对于病情的反复、恶化、复发不能够接受,将责任归咎于医务工作者身上,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导致纠纷。这种风险使得护理人员的压力明显增加。同时一些患者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导致护理人员受到上级的批评,均会加大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3.2应对措施

3.2.1和谐工作环境的建立

首先要加强医患沟通,要患者入院初期,即需要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患者的相关病情,介绍相关的治疗方案、效果预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阐明按章操作的必要性,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实效性。与患者建立和谐有效地沟通方式,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沟通卡、图片的方式进行沟通,使得医患关系和谐,从而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3.2.2自我心理压力调整

完全没有压力的工作环境是不存在的,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工作中的压力,积极应对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学会自我放松的技巧,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加强与人的沟通,遇到问题时积极与领导和同事沟通,排遣心中的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培养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调节情绪,放松精神,以形成愉快的心理气氛。以提高个人对心理压力的应对能力。

3.2.3减轻工作强度

护理人员出现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工作强度较大,此时应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力。工作强度大则导致心理压力超负荷、身心疲惫,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医院管理层要尽量保障护士与患者的比例,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3.2.4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医院管理层也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得心应手地应对工作。学习护理科学知识和伦理知识,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并转化为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5]。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团队协作,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形成了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的良好氛围。

总之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紧张,内容繁杂、工作风险较大,护理人员易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适当的压力可刺激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但过度的压力可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引起疾病甚至护理人才的流失[6],也关系到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留职意愿[7]。而这种心理压力也会进一步加深医患之间的矛盾,影响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通过护理人员的努力来促进内外部环境的和谐;加强培训力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数目,同时护理人员要学会自我调解,以多种手段来缓解职业压力,是解决内科护理人员压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