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环境艺术设计实习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实习论文

时间:

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艺术设计实习论文,供大家参考。

环境艺术设计实习论文范文一:美术教育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研究

一、中职美术教育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本质及内涵

1.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与指标

现代城市环境的整体规划建设与核心设计理念务必体现“整体、持续、协调、循环、节能、绿色、再生”的指导原则,通过将绿色生态观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和谐与完善,进一步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人们整体居住环境质量与住宅区自然复合系统趋向稳定、平衡、协调、和谐的方向发展。要想全面实现城市环境的生态化规划设计,首先要对传统意义上的设计理念进行革新,在遵循生态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

2.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的内容

生态城市规划应使绿化指标、地面保水指标、节水指标、节能指标、二氧化碳与废物减量指标、污水垃圾处理指标、绿色交通指标等各项指标符合生态规划标准。绿化指标是生态规划建设的一项关键性标准体系,必须使住宅环境内绿地率达到60%以上;应采用具有渗水保水能力的高效建筑基地施工材料,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与科学合理渗透,适当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通过完善净水系统与节水系统,强化城市水资源设计,利用省水器与新型水资源对雨水、生活废水污水进行科学处理与循环再利用,确保饮用水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开通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建筑材料的使用应以减少二氧化碳排量为关键指标,装修内饰应体现节能绿化环保风格;设计雨水与生活排放污水分流管理系统,突出可持续利用原则;倡导绿色交通工具的普及与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此外,城市住宅在经济生态设计规划方面,应突出低能耗的绿色消费观理念,提倡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为主的能源利用模式,鼓励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推动绿色科技生产的发展与普及。

二、中职美术教育背景下生态理念艺术设计方案

1.绿色生态的人性化美感设计理念

设计师要充分结合现代化建筑学基本原理、生态理念价值观、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新技术营造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对能够影响到城市生态平衡与美感的各种环境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进行统一协调与统筹规划设计,使其和谐共融、统一共生,有序而持续地发展。在城市住宅布局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对环境空间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合理设计,依据南北朝向、最大向阳与通风程度对住宅区进行规划,留出科学合理的通风道口与生态绿色走廊;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建筑单体、群体的朝阳区与阴影区,使居民可最大限度地享受阳光;应以城市空余地面为基准,强化区内景观园林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内外自然山水环境,使之相互统一和谐,通过远山借景、引水入市等方式美化生态景观;保持动植物种类的多样化,为之创建和谐生存环境;扩展区内园林树木种植面积,加强生态气候调节能力,以提升居民生活适宜感与健康指数。为此,可通过科学统筹规划绿地、建筑与景观,形成通透深远富有层次感的景观空间;通过以曲代直的形态布局,美化建筑形态与园林分布空间。

2.积极开发自然可再生资源

创建绿色生态城市要与我国人均资源紧缺这一现状相结合,通过积极扩展利用新能源、新技术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节约有限土地资源与能效资源,充分运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代替污染严重的煤炭能源,推广可再生资源性强,具有降温、保温、隔热性能的家居建筑设计,以达到保护与节约资源的目的。在新能源技术开发利用上,通过将生活垃圾废物回收再利用,推广沼气的使用普及,利用新能源节约技术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对住宅建筑形体与空间形体进行革新。

3.生态资源的和谐统一性

我国一些城市的环境规划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管理与设计,仅仅是程序化的先建楼后造景,未能充分利用空余土地资源,人工园林景点过于单调古板,未能从生态环境资源根本主旨出发,这种逆自然、影响美感视觉的设计方案不仅不利于生态气候的循环,还对管理费用造成了浪费。因此,应统筹设计植被、生物、动物与人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使各种因素达到和谐统一、共荣共生、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植被绿色涵养功能、树木化学降污功能与自然水多样性等功能进行规划设计,以此全面提升城市美化环境标准与居民健康满意指数。

环境艺术设计实习论文范文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岩彩课程的设置

一、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岩彩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性艺术系统工程,亦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环境艺术专业迅猛发展起来。每年,环境装饰设计师人才缺口成百万上升的趋势。然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课程建设相对落后,不能突出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性、职业性为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就福建省三所高职院校的为例,可以从基础课程设置中看出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单一,关联性不强。基础课之间,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相互脱离,联系不紧密。美国后现代课程论学者小威廉姆E•多尔教授提出强调丰富性、非线性、开放性、回归性、关联性、实践性的后现代课程观,其相对于现代课程观的封闭性、线性、统一性的教学模式,拓宽了人们的课程视野,更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岩彩课程的开设,将三大构成联系起来,用感性的方法解决了三者之间的综合性问题。而当代岩彩的创新、拓展也可恰当地渗入后期的装饰材料课程和其他专业核心课程里面,不失时机地完成岩彩艺术与现代环境设计的完美结合,以适应现今世界全球多元化文化发展需要,实现为我国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课程内容重技轻艺,重现代、轻传统,过于着眼现实,一味地强调技能的熟练,忽略了当今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正如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说的:“新材料、新技术固然重要,但对建筑艺术创作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找到正确的民族化道路,使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与风格。”岩彩艺术的出现,将现代与传统结合,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给当前处于困境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一线生机。引用我国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AlanChan)的话,岩彩是“糅合中国艺术与工艺元素于现代设计中,以明快直接而优雅的手法,为中国传统视象注入现代生命力。”

3.教学方法有待创新:近些年福建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虽然有所改变,基本实现了教学工一体化的模式,但工作室制、学徒制的方法还没有得到普及,主要还是沿袭老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各学校也开设有考察、讲座课程,大多是去外省或经济发达地区,而针对传统民族特艺开发的课程设置较少,也很少聘请特艺大师开讲座或进行艺术考察。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岩彩课程的必要性

岩彩艺术对于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1.实践价值:在环境设计专业开设岩彩课程,填补了国内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中岩彩课程的研究及教学实践的空白,培养高职院校有创意、熟材料、精工艺、通技术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开拓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建筑环境装饰艺术设计教学领域的新天地。本课程设置对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视觉设计等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拓展,具有实际借鉴作用。

2.审美价值:由于岩彩画跨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丰富广阔的表现力,使其容纳众多异文化因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向,既具有国际兼容性,又融合本土民族文化,是中西艺术的结合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相融互补。在现代环境装饰艺术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发展的今天,岩彩走进建筑环境装饰是现代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3.文化价值:岩彩材质及色域的宽广性、技法的多样性与肌理的丰富性给岩彩艺术提供了一个灵活自由的空间,也使我们在创作时很自然地将创作灵性直接注入材质技法表现中,在制作过程中无意留露出一些自然天趣即“天人合一”的效果。适应了当前大众视觉审美紧张疲劳、渴望亲近自然寻求回归的愿望。

4.时代创新精神:以岩彩为材质的表现艺术在中国的崛起,既是传统又是创新的一种文化现象。在环境设计专业增设岩彩课程,其本身就是跨学科、跨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岩彩是一种综合材料艺术表现形式,其本身在实验创作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工艺、新技术。综上所述,在当代艺术教育新理念、新材料不断涌现的总趋势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迫切需要立足本民族传统资源,将岩彩课程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开设起既具有中国本民族特色,又具备西方设计理念的适合当前多元文化发展的岩彩课程教学。

二、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岩彩课程的设置构想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在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将岩彩课程定为专业基础课,分二学期进行,第一学期可结合三大构成课程开设,主要让学生掌握岩彩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其他艺术设计专业可定为公共选修课)。第二学期则结合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让学生在掌握岩彩材质、特殊肌理表现的同时,探索挖掘其在环境艺术实践中的灵活运用。本课程通过对岩彩材质、特征的认识和掌握,培养能够灵活运用岩彩材料和技艺及其审美理念进行环境设计的人才;然后是通过临摹古典壁画培养能够运用岩彩材料对古典壁画、雕塑等的保护和修复有一定认识和操作能力,最终达到能够创作现代岩彩壁画、墙画、装饰画、雕塑等现代岩彩艺术品的高技能型人才。岩彩艺术课程的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发性和职业性,符合现代高职艺术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开设需建立两个岩彩工作室,一为基本设备材料室,二为实验、实训室。在课程衔接上以素描、色彩为前序课程,以三大构成、手绘效果图、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为并列课程,以室内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为后续课程。课程安排在第二、三学期,学时为8/144学时。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实验、实训、讲座、艺术考察五大模块。前期主要为理论、实验模块,后期为实训模块。需要强调的是,岩彩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还应多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相关领域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学习。教学中可采取短期聘请相关艺术领域专家、特艺大师来工作室讲学、或聘请校外客座教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开设岩彩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当代岩彩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仅是尖端努力,没有普及之氛围,所以,要将岩彩艺术和建筑环境装饰相融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基础教学抓起,培养更多的岩彩艺术人才,或成立更多的岩彩与综合材料工作室,否则将会“拔苗助长、未老先衰”。当前,很多外界质疑建立岩彩工作室造价高,不适合在学校开课。众所周知,所有商品只有普及了,价格自然会较低。所以问题首先还是推广普及。前期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忘记或遗失传统艺术。岩彩课程的开设对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岩彩艺术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发挥艺术创造力,挖掘本土艺术资源,创作出具有想象力的现代岩彩艺术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以地域优势资源和特色艺术品跻身国际艺术品市场。新的题材、格式、材料、技法、工艺在不断更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要求和内涵也要不断拓展,与国际接轨的岩彩教学将成为促进大学生成才发展的新平台,是艺术创作与设计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