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脑力开发>思维方式>抽象思维>设计师的互联网思维【推荐5篇】

设计师的互联网思维【推荐5篇】

时间:

设计师的互联网1:思维渴望(Desirability)

我最近在住院,医院有一条规章制度,不允许病人把使用床头的电源,原因是床头设计有氧气出口,并且需要留插口给急救设备用,病人使用电器可能会带来危险或者不便。

讽刺的是,即便标语就在墙上,却没什么人买帐。每天早上护士查房的时候都要把病人的电器一一拔掉,或者在上级检查前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插电器。那么为什么病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坏规则呢?是不是病人很调皮?

以我的体验看,病房总是比较无趣的,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用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几乎是唯一的消遣;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电池的不给力让每天充电/随时充电成了大家的习惯。作为病人,下床总是有各种不便,只有把手机放在床头充电才能保证及时取用。

插座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医疗方面的技术需求却没有考虑病人们的心理需求。是有瑕疵的设计衍生出了不对头的规章制度,而病人的合理需求则变成了违规。

设计思维是以人与交互为中心的思维,设计师有强大的同理心,能够在心理上扮演医生和病人,才能深刻了解目前系统中的个体是如何交互的,有哪些行为是不希望发生而发生了的?问题究竟在哪里?未来应该如何改进。

设计需要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才有可能把人的某种需求转变为对某个产品的需要,进而变成潜在的商业机会。

设计师的互联网思维2:技术可行性(Feasibility)与商业可行性(Viability)

最近我们想在业余时间以workshop的形式组织内部培训。从技术可行性的角度看,只要找到掌握培训内容的人(技术可行性),我们就可以不拘泥于任何培训形式。但考虑到要持续的交付培训(商业可行性),我们就必须考虑:

——业余时间意味着无法让某人一直作为讲师参与,如何解决讲师问题?

——内部/业余时间培训意味着参与者可能断断续续的参加,如何让参与者无论何时参与都有所收获?

——学员既然是自愿参加,如何让课程变得让人乐意参与?

这些因素都会驱动培训的设计者对培训形式有所取舍,有所选择。

设计师需要以人为中心考虑解决方案,他同时必须思考在可见的将来组织是否能够生产出功能上满足需求的产品/服务,以及产品/服务是否能够持续的提供。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考虑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行性是强迫设计师思考限制进而对选项取舍进行裁剪的过程。

设计是一个发现过程

回到上面的设计谜题,电视剧里的设计师会这么解决问题,他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在酒吧的苦苦思索,在与美女客户喝咖啡的时候无意间听到:“迷茫的时候,就回想自己的原点吧”这样的禅语,进而灵光闪现,完美的解决了问题,成为设计界的一段佳话。

我们很容易从接受到的种种讯息认为设计是一个神秘的过程,在某扇门后藏着唯一正确的解,我们的任务则是找到那把钥匙,那名才华横溢,桀骜不训的设计师,找到那个神秘的解,杀向市场,剩下的就是用大秤分金子了,乔老爷一定就是这么做的。

其实设计是一个可以学习,不断重复的过程。设计需要问题开始,通过某个假设(插座的位置有问题)对问题进行简化,围绕这个假设设计解决方案(换一个新位置),验证假设是否成立(观察用户的行为是否改变)。如果改变了插座的位置后,用户的行为没有任何变化,我们可以知道也许假设不成立,问题也许在其它地方,就需要调整假设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所以没有灵光一闪,有的是设计师的职业训练和仔细的观察与发放的思考态度。设计从本质上讲不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利用迭代不断逼近问题。用德鲁克的说法:知识工作者的价值不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效率的工作),而是思考问题是什么?我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有成效的工作)

海尔论剑 多国设计师争锋互联网思维“痛点设计”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家电时,最厌恶的是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古板设计,还是单调无趣的产品功能?

7月23日,海尔在北京举办了“创见生活感动 众创意·智爱家”海尔设计之夜发布会。发布会现场,由时尚跨界先锋、电子唱作人尚雯婕领衔美国知名装置艺术家柏睿安(Brian Michael Reed),西班牙知名建筑设计师马努(Manuel Navarro),法国标致设计实验室负责人Cathal Loughnane等世界级顶尖潮流设计师,成立的海尔“智爱天团”潮流设计团队正式亮相。

随后,“智爱天团”的潮流设计师先锋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启了针对消费者使用家电过程中的“痛点设计”进行了讨论。其中,家电外观设计古板、私密性差、体积大等问题成为了90后年轻用户最为头疼的问题。

而针对这些问题,出席发布会的4位90后家电设计师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创意,从年轻人的视角,设计出了充满艺术感的青春家电产品。他们这种将时尚潮流融入家电设计的理念,也受到了国际知名艺术家的认可。

90后设计师夏小姐虽然是一名在校学生,但她深知90后年轻人在城市中生活的苦楚。她说:“很多人都选择合租,家电也基本上都是房东提供的,一般都是老款的大家电,几个人公用家电难免会缺少私人空间。”也正因为这个痛点,她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非常注重家电的私密性和精致度,而且设计方案更符合年轻消费者喜爱的“萌”属性,并受到了网友们的好评。

西班牙知名建筑设计师马努在观看中国90后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后表示:“年轻人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有的追求文艺,有的追求酷炫。也正是因为用户的不同追求,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不同的设计方向,设计方案也将更好的解决用户的痛点。”

据了解,海尔组建“智爱天团”打造时尚青春家电的模式在行业内尚属于首次。通过整合跨界资源,并结合年轻消费群体的产品需求,将推出更符合年轻消费者所需要的家电解决方案。而对于家电行业来说,这种开放性的创新模式,也会推动整个行业在设计思维和产品变革方面的颠覆创新。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

Tim Brown说所谓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就是指利用设计师的敏感性以及设计方法在满足技术可实现性和商业可行性的前提下来满足人的需求,这句话谈到了设计师思考问题的三个出发点:

设计师的互联网思维3:设计是一个迭代过程

如果我们意识到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更容易接受迭代的工作方法,从而把不断的遍历这样的过程:

——问题的提出(Inspiration)

——方案的提出,验证(Ideation)

——方案的落地与推广(Implementation)。

当作一个利用产品或者产品的初期形态不断验证假设,逼近核心问题的过程(build to think).我们也自然会思考如何在更真实的环境中验证假设,如何更快的验证假设,从而降低寻找解决方案的成本?这就是快速原型诞生的原因。

关于每个人的设计思维

——不仅仅问做什么,重要的是问为什么?

——再次思考合理事物的合理性? 比如为什么一定要有不许插电源的标识?

——可视化思考,学习视觉语言,用绘图的方式表达概念,强迫左脑思考。

——点子不值钱,创建一个环境大家可以交换意见和想法。

——不存在只有唯一解的问题,持续更多的替代方案并进行评估。

——把当前的设计过程以各种形式存档

——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需要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