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作文>优秀作文简介6篇

优秀作文简介6篇

时间:
君莫笑是全职高手小说中的人物。趣读文小编整理了君莫笑人物简介,欢迎欣赏与借鉴。

篇1:抗美援朝时代楷模徐振明简介

徐振明(1925年7月—),男,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离休干部。

1942年7月参加工作。1948年7月入党。1950年10月,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了松骨峰阻击战、“394.8”高地战等战斗,荣立一等功。1980年底从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岗位离休。2020年10月,中宣部授予徐振明“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所获荣誉

1942年,徐振明在伏击日军的战斗中因作战勇猛荣立一等功。

1950年,徐振明随38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线作战29个月,参加过“飞虎山阻击战”“松骨峰阻击战”等著名战役,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荣立一等功。

2020年10月,中宣部授予徐振明“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篇2:《百岁童谣》读后感与简介

《百岁童谣》作者简介:

山曼,本名单丕艮,著名民俗学家,散文家,多年从事民俗调查与研究。196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曾任烟台师范学院教授、《烟台师范学院学报》主编、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著有《山东民俗》、《流逝的传统》、《中国民俗通志?生产民俗卷》、《山曼散文选》、《中国民俗起源传说辞典》等,主编“齐鲁民俗丛书”、“百岁童谣”等。

陶文杰,1958年生,浙江杭州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第二届中国安徒生(插图奖)得主,现任浙江摄影出版社总编、编审。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油画作品多次在日本、美国、捷克、德国展出,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李全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授、儿童艺术教育系主任。主要从事儿童读物插图及图画书创作和理论研究,出版专著《儿童读物插图艺术》。插图代表作有《糖房子》《小老鼠菲勒的故事》《郑春华童话》《鹤民国》《春姑娘的裙子》《百岁童谣》等。插图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曾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颁发的“第三届金画家奖”。

秦建敏,1954年中秋节出生于杭州。在内蒙古巴盟师范学校和杭州业余科技大学学习美术。

篇3:《百岁童谣》读后感与简介

《百岁童谣》之《小巴狗》主要内容包括:1.桃树

桃树

这山望见那山高,望见那山一棵桃。

你怎知道它是桃?叶子尖尖树不高。

十二月采花

正月采花无花果,二月采花杏花开,

三月桃花红如火,四月蔷薇架上天,

五月石榴赛玛瑙,六月荷花满地开,

七月菱角漂水面,八月风送桂花香,

九月菊花家家有,十月芙蓉赛牡丹,

十一月无花采,十二朋腊梅花对雪开。

三棵蒿

东南岗,三棵蒿

一棵结的是珍珠,一棵结的是玛瑙。

还有一棵没结啥,只结一个大仙桃。

夏蝉鸣

夏蝉鸣

萤火虫

萤火虫

婆婆养蚕摇丝筒,儿子读书做郎中,

新妇织布做裁缝,家中有米吃不空。

小蜻蜓

小蜻蜓

鳖打鼓,燕打旗,小虫抬酒来贺喜。

老斑鸠,是送客;啄木鸟,来迎客。

点点头:“你来啦!”

虫飞

虫,虫,虫,

虫——飞,飞到南山吃露水。

露水吃饱了,回头就跑了。

葫芦蜂

葫芦蜂

知了

知了

知了

水牛

水牛

你爹你妈,给你买下烧肝、烧羊肉!

一场秋风

一场秋风

严霜单打独根草,蚂蚱死在草根上。

光棍捣杵

光棍捣杵

我在山后。

山后有啥?黄瓜炒肉。

给俺吃点行不?俺还不够。

勒巴雕

勒巴雕

大雁

雁,雁,摆不齐,掉到河里哭姨姨;

雁,雁,齐摆摆,掉到河里哭奶奶。

燕儿,燕儿

燕儿,燕儿

你吃饽饽我吃菜儿。

燕儿,燕儿

我吃包子你吃皮儿。

什么垒窝八根柴

什么垒窝八根柴

什么垒窝窝窝多?什么垒窝在楼台?

斑鸠垒窝八根柴,雄鹰垒窝在山崖,

蜜蜂垒窝窝窝多,燕子垒窝在楼台。

又没尾巴又没毛

小巴狗,跳南濠,又没又没毛,

有人来到它不咬,芦苇塘里满处跑。

天河

天河

天河

看雨云

云往东,下满坑;云往南,下满潭;

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干研墨。

牛郎织女靠天河

鼓靠着鼓,锣靠着锣,新娶的媳妇靠公婆。

月亮爷靠着桫椤树,牛郎织女靠着天河

篇4:人民英雄张定宇人物简介

张定宇,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河南确山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2020年8月11日,授予张定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现任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人物履历

1981.09-1986.07 同济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习

1986.07-2001.08

武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其间:1997.11-1999.11中国援助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麻醉医师)

2001.08-2003.07 武汉市第四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2003.07-2007.08

武汉市普爱医院院长助理、2006.11任主任医师(其间:2002.09-2005.1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

2007.08-2012.09 武汉市普爱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2012.09-2013.12 武汉市血液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2013.12-2016.12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市医疗救治中心)院长、党委副书记

2016.12-2020.04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2020.04-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获得荣誉

2008年原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2016—2017流行季H7N9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0年1月31日,湖北省委发出《关于授予张定宇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2020年2月4日,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消息,为表彰张定宇同志的先进事迹,经研究决定,给予张定宇同志记功奖励。

2020年2月4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给予张定宇同志记大功奖励。

2020年2月26日,成为拟推荐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候选人。

2020年3月5日,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20年5月,湖北张定宇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抗疫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2020年8月11日,授予张定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家庭成员

妻子:程琳

2020年2月18日上午10点左右,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的妻子程琳女士带着同是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同学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献血点,经过一系列的问询、身体检查等评估,符合捐献血浆的要求,成功捐献了400mL血浆。

程琳女士1月19日确诊新冠肺炎在武汉市第四医院。经过10天的治疗,1月29日康复出院,身体状况恢复良好。

人物评价

院长张定宇,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金银潭医院,却在一个月以后才知道他。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湖北日报评)

张定宇同志长期从事医疗一线工作,面对此次肺炎疫情,在身患重疾的情况下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病最前沿,始终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上,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

篇5:小年的由来简介

小年,是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在这一天,传统人家都会在家里祭拜灶神,以祈求平安吉祥。关于小年的由来,主要与民间传说中的灶王爷有关。

传说灶王爷名叫张单,本是民间的一个俊俏公子。张单娶妻后性格大变,成天游手好闲,最后落得个沿街乞讨的下场。一天,张单在乞讨时走到了前妻家中。见到妻子后,张单羞愧难当,一头钻进了灶台被大火烧死。玉帝知道此事后,认为张单知道羞愧,便把他封为了灶神掌管民间,并让他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汇报,百姓

知道此事后,纷纷在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祭拜灶神,希望灶王爷上天后能够多汇报家里的好事,所以民间便有了: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俗语。

久而久之,腊月二十三日就成了送灶神的日子,也被人们称为小年夜。

篇6: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陈薇人物简介及其事迹

陈薇还被誉为“埃博拉的终结者”,被认为是电影《战狼2》中Dr. Chen的原型。

2004年,埃博拉病毒还不为国人所知,陈薇却已经带领团队开始对致死率最高的病毒的研究,她说:“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

2006年,陈薇团队“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致死率高达50%~90%。已经研究了十年的病毒又发生了变异,并迅速向外蔓延,传播到了欧洲和美洲,引起全球恐慌,陈薇毅然决定前往非洲一线。

在塞拉利昂,展开临床试验的陈薇还曾到访一家当地的孤儿院,“当时有48个孩子,全部都是因为埃博拉夺去了亲人生命的孤儿,这让我想把疫苗用在全世界人身上。”

2014年,陈薇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基因埃博拉疫苗,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2016年1月,因在抗击埃博拉战“疫”中的突出贡献,陈薇荣获CCTV-10“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同时入选的,还有因发现青蒿素而过诺贝尔奖的屠哟哟教授。在颁奖典礼上,陈薇说:“不是我一个人,今天我们穿军装的整个团队都在这里。”

2016年12月,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在塞拉利昂开展的二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了两篇相关学术论文。

1月25日大年初一,陈薇院士带领军队专家组驰援武汉,至今仍奋战在武汉救治一线,开展疫情传播流行规律调查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应对策略和科学依据。

1月30日上午,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后,陈薇和她的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

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陈薇说:“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病之后重在休养,过去很多康复者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

1月31日,拿着科技部下发的《关于请协助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液样本的函》,22名康复患者表示愿意让专家检测血液标本是否符合献浆标准。其中有的人身体依旧十分虚弱,连采血都很困难。感动之余,陈薇表示,应当从立法层面要求康复者在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捐献宝贵的血浆,用于他人的急救。

“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样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

陈薇曾在1月30日在金银潭医院,见到了张定宇院长。张院长本身是一个渐冻症患者,自己的妻子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但还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陈薇对他说:“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张定宇回答:“彼此彼此。”

3月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由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闻令而动,争分夺秒,集中力量展开科研攻关,在新冠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她还建议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