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百科>老年人如何补脑精选九篇

老年人如何补脑精选九篇

时间:
老年人心烦气躁很容易导致失眠,而长期地失眠将会危害身体的健康。下面小编带你了解老年人如何补脑,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老年人冬季保养要点

中医养生有分季节,不同季节的天气气候不一样,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养生方法,如果一味的相同,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冬天养生以暖为主,老人要注意以下几个小细节。

老年人饮食注意事项

1.饭菜要香

老年人味觉、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缺滋少味。所以为老年人做饭菜要注意色、香、味。

2.质量要好

老年人体内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用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鸡肉、鱼肉、兔肉、羊肉、牛肉、瘦猪肉以及豆类制品,这些食品所含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3.数量要少

研究表明,过分饱食对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4.蔬菜要多

新鲜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5.食物要杂

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为平衡吸收营养保持身体 健康,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品种应保持10种左右。

6.味道要淡

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下盐吃多了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增高。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盐应以6至8克为宜。

7.饭菜要烂

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咀嚼肌变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饭菜要做得饮一些。

8.水果要吃

各种水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为保持健康两餐之间应吃些水果 。

9.饮食要热

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于健康。

10.吃时要慢

有些老年人习惯于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对健康不利。应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另外吃的慢些也容易产生饱腹感,防止进食过多影响身体健康。

老年人冬季保养要点

暖脚

与全身其他部位想比较起来,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所以血液循环得慢,脚也是全身最容易受冻的地方,冬天很多人手脚冰凉就是这个道理。

贴心小提醒:老人冬天暖脚最方便的方法莫过于给脚来个热水浴,同时用自己的手给脚部进行按摩,能加速脚部的血液循环,脚上还有多个穴位,常按还可延年益寿。睡前半小时泡脚还可有助于睡眠。

喝水

冬天运动得少,也很少出汗,所以按常理讲,喝水也不用太多。但是我们大脑的运动和全身各器官都需要水分滋养,每天应至少补充2000毫升的水,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

贴心小提醒:冬天喝杯开水能增加身体的排毒能力,对感冒咳嗽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喝水不一定渴才喝,每天定时喝水上厕所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习惯。

出汗

老人冬天怕冷,要说出门运动,那简直不能再难。但是不运动也不行,老人不妨试试在屋里开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或者可以按摩穴位,既能活动筋骨,身体也暖和许多。

贴心小提醒:生命在于运动,老人身体正是下滑时期,比其他人更该保养,平时可以适当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强身健体。

早睡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冬季养生最主要的就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贴心小提醒:老人冬天要养成早睡晚起的习惯,让五脏六腑得到充分的休息,疾病自然就不会来了。

篇2:老年人泡脚注意事项

人在泡脚时,可刺激脚上的反射区,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除此之外,泡脚还可以促进睡眠。

老年人泡脚注意事项

一、这些人不适合泡脚

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所以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不宜泡脚,以免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

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所以也不宜泡脚。

二、泡脚也有时间

很多人泡脚时把脚放水里一会就好,认为已经达到泡脚的效果了。事实并非如此,泡脚一般以泡到全身发热,有微微出汗,才能算泡脚,也达到了泡脚的效果。

三、太饱、太饿不宜泡

泡脚会使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这里太饱或太饿的人就容易出现头晕等不适现象。而饭后半小时内也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四、心脑血管患者泡脚应慎重

用热水泡脚后,人体的血管扩张,全身血液循环加速由脏腑器官流向体表,这时一些重要器官就会缺血缺氧,会增加心脏病、低血压病人的发病危险。

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糖尿病者一定要注意水温,以温热为好。

五、有炎症者忌泡脚

脚气病患者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宜泡脚。

六、泡脚时间不宜太长

老人泡脚可以防寒保暖,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助眠,但是不可时间过长,以免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

泡脚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养生方法,老人睡眠尤其不好,适当泡脚能延年益寿,还能有助于睡眠。

篇3:老年人易得癌症原因

近来有一则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家里老人收到癌症报告后骑自行车离家出走未归。这也不得不让我们想到自家老人的身体。老人的身体状况随着年龄会逐渐退步,而老人又是癌症一族的最大受害人群。我们就会想问,到底老人为什么容易患癌症呢?

老年人易得癌症原因

1.年龄

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致癌因子,没有发病的原因就是身体自身会新陈代谢,而致癌因子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都会得癌症。而年龄越大,接触致癌因子的时间和机会就会越多,所以患癌机率就大。

2.癌症也会“潜伏”

癌症并不是一天就引发的,会有一个潜伏期,这个潜伏期可能是15年也可能是30年,所以对于经常接触致癌物的人,经过如此长的癌症潜伏期,年龄自然也是比较大了。

3.免疫力退化

有科学家就说过,在人衰老过程中,免疫器官会衰老,这个过程被称为免疫衰老。免疫衰老会诱导全身性炎症反应升高,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而人的衰老过程中免疫器官的衰老可能与B型核纤层蛋白水平降低有关。

4.细胞的“易感性”增高

人体的组织细胞跟人的年龄也有关系,组织细胞一老化,就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这也是老年人易患癌症的关键。

既然我们知道了老人易患癌,那最主要的就是要预防癌症,有很多老人就道听途说很多抗癌的方法,其中也不乏一些误区。

“饥饿疗法”管用?

肿瘤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它们异常地快速分裂、生长,并吸收体内正常细胞的营养。而传说中的“饥饿疗法”会使自身营养不足,反而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癌的风险。

乳腺癌卵巢癌不能吃豆制品

有研究称,雌激素对肿瘤有诱发和增长的作用,而天然大豆食物(如豆腐、豆浆及其他豆制品)的含有大豆异黄酮,可以调节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对抗癌很不利,所以不能吃。但是其实大豆制品中的异黄酮含量并不高,不足以改变体内雌激素的总体水平,所以对妇科肿瘤没有明显影响。

肿瘤患者喝汤最有营养

汤是一道很营养的菜,但是只喝汤不吃菜那也并非抗癌的好办法。其实汤的营养只有原料的5%—10%,主要是一些维生素、无机盐,大部分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都留在渣里了。因此,建议患者尽量汤和渣一起吃,除非消化能力差,就只好喝汤了。

癌症不是必然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阻止它发生。而老人是癌症的重点人群,在平时的生活中更要多加注意,以防癌症的侵袭。

篇4:老年人年轻20岁的习惯

皱纹,是人们闻之色变的词,它的出现是在向你发出信号:你的肌肤已经开始衰老。别怕,《生命时报》根据美国皮肤护理专家斯科特·格瑞斯博士的建议,总结出以下几个“减皱妙招”,不妨作为参考。

老年人年轻20岁的习惯

1 戴太阳镜

出门不戴太阳镜,除了晒伤眼部皮肤之外,总是眯着眼睛看东西也会导致眼部皱纹增加。因此,要养成出门戴太阳镜的好习惯。

2 涂抹防晒霜

格瑞斯博士强烈建议,为了防止紫外线伤害皮肤,出门前30分钟应涂抹好防晒指数至少为15的防晒霜。

3 戒烟和避免二手烟

吸烟量及烟龄与皱纹早生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吸烟会导致皮肤等身体器官缺氧、缺营养,增加人体细胞自由基数量,这是导致皮肤衰老的主要原因。此外,汽车尾气等多种污染物都会导致皱纹早生,应尽量减少与之接触的机会。

4 尽可能保持仰卧睡姿

睡觉总爱左侧卧或右侧卧,更容易导致面部一侧皱纹增加。趴在枕头上睡觉容易形成“睡眠线”,更容易形成鱼尾纹、蹙眉额线和前额横线。防止皱纹的最佳睡姿是仰卧。

5 使用保湿霜

洗脸过频或不及时使用保湿霜,容易导致皮肤细胞变干,肤色暗淡,皱纹增多。优质保湿霜可保持皮肤水分,减少皱纹。

6 定期锻炼

加拿大一项研究发现,老人减少久坐时间,可显著改善皮肤构成,使皮肤年轻10年以上。这是因为经常运动有益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可使皮肤获得更多营养和血氧量。

7 健康饮食

饮食对抗击皮肤衰老和保持皮肤健康至关重要。应大量饮水,多吃果蔬,一周吃三次三文鱼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食物,它们都有助抗击皱纹。

8 远离高度加工和精制食品,少吃糖

这些食物含有导致皮肤过早老化的物质,平时应该尽量少吃。

9 学会解压

压力很大的时候,人体会向血流中释放强促衰老激素皮质醇,加速皱纹产生。练瑜伽、写日记、唱歌、散步和打坐冥想,都是不错的解压方式。

篇5:老年人自测衰老方法

谁都不希望“未老先衰”,但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没时间锻炼。久而久之,爬三层楼梯都喘粗气、没走几步路就喊累……如果出现这些状况,就需要警惕,衰老正在走近你。要想知道现在的身体素质怎样,不妨试试这6个动作,一分钟就能给身体做个素质体检。

老年人自测衰老方法

上肢力:俯卧撑

俯卧撑要求身体保持平直,使腰背肌、腹肌、腿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李相如说,俯卧撑不仅能反映出一个人上肢力量的强弱,还能检测出整体力 量的强弱。一个标准的俯卧撑,要让身体保持从肩膀到脚踝成一条直线,双臂放在胸部位置,两手相距略宽于肩膀。年轻人应按照标准要求完成动作,60岁以上老 人不要做地面俯卧撑,可采取支撑式的半俯卧撑,即扶着墙或桌椅等支撑物进行。超过70岁就不建议做俯卧撑了。

结果评价:一般来说,20~30岁的成年男性1分钟能完成17~29个,女性做12~22个,说明身体素质基本合格;如果能做30个左右,说明身体强健; 若少于17个或感觉痛苦疲劳,则说明上肢力量减退严重。30~45岁的男性1分钟完成13~24个,女性做10~20个;45~59岁的男性做11~20 个,女性坐8~20个,都可视为达标。有些人做俯卧撑时两腿无法并拢或身体弯曲,说明腹肌或者腰背肌力量差。李相如建议,年轻人每天做2~3组俯卧撑,持 之以恒,可维持并增强上肢力量。

下肢力:平衡下蹲

下蹲练习是下肢力量的“观测点”,可检测髋关节、膝关节、臀大肌等的力量。下蹲运动简单易行,看电视、刷牙、看书时都可以进行。年轻人 可双脚平直站立,双手展开与肩同宽,慢慢弯曲膝盖,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再慢慢回到起初的位置。50岁以上中年人可采用半蹲,让大腿和地面呈 100~120度角。60岁以上老人可坐在椅子上进行测试。

结果评价:一分钟内,20~35岁男性完成20~30次,女性15~25次,说明下肢力量优秀。30~45岁男性完成15~20个,女性12~18个,说 明下肢健康。50岁以后,做半蹲能完成上述数量,说明身体基本合格。在没有搀扶或支撑的情况下,60岁以上老人若能在椅子上来回下蹲6~10次,说明腿部 力量较强。如果蹲下去起不来,说明你老了;如果能蹲下去并能迅速起来,还能反复做很多次,说明你还很年轻。建议大家每天做2~3组下蹲练习,每组30个, 对增强腿部力量有好处。

生命力:握力强度

古人用“手无缚鸡之力”形容体弱书生,手部力量的确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李相如说,握力是生命力的一种象征。英国医学杂志《柳叶 刀》曾刊文指出,握力不够的人更可能患心脏病或中风。我们可以买一个小型握力器在家测试,观察握力指数,根据公式计算:握力体重指数=握力(公斤)/体重 (公斤)×100,即可测试握力情况。

结果评价:20~35岁男性的平均握力应达到30~45公斤,女性应为20~30公斤,臂力和手部力量强健的人可达70公斤以上。35~50岁男性的握力 应达到20~40公斤,女性为16~35公斤。研究发现,握力每增加1公斤,死亡风险减少3%。中老年人更需注意增强握力训练,如果力量不够可以握核桃或 养生球,逐渐增加负荷。李相如说,握力训练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工作效率也有提高。

心肺功能:走路速度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发现,走路速度是寿命长短的“预警器”,走路快的老人比走路慢的死亡率更低。李相如也指出,走路快的人死亡风险减少3倍,心血管系统的状况更好。但要注意,快走不是暴走,心率要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结果评价:以1分钟为限,每步75厘米为标准,25~35岁的成年人的步数应为90~120步,36~50岁、60~70岁年龄段人群可依次减少10步左 右

一般来说,走得快的人,心脏、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机能都比常人强,平衡、协调能力也比较好,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更佳;如果走路速 度慢且心率变化大,则说明身体机能减退,衰老加快。因此,人们平时需要多走动,有意识地加快速度。

平衡力:闭眼单足站立

人越老,平衡能力下降越快,也就不得不拄拐杖。闭眼单足站立时,人仅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 重心。这个动作能测出平衡能力强弱和全身状况。李相如说,单脚站立能有效锻炼大脑的协调性,每天坚持可有效预防老年痴呆。

结果评价:20~35岁年轻人,闭眼1分钟以上,不晕不倒,说明平衡能力正常

如果坚持不了1分钟,则需要加强锻炼。36~50岁的人,闭目时间应达到 40~70秒;50~60岁的人应保持30秒左右。六七十岁的人如果能坚持1分钟,说明平衡状态很“年轻”。建议中老年人做这个动作时,可以先单足站立, 随后慢慢闭上眼睛;高龄老人最好靠着墙或扶着东西。

柔韧性:弯腰双手触地

人的身体构造具有非常高的柔软度,经常活动和牵拉都能增强柔韧性,但经常不动就会“生锈”。弯腰双手触地可锻炼腰腹肌肉,更能拉 伸很少能活动到的背部肌肉和韧带。做动作时注意腿直立,腰部往下弯,手臂及头部下垂,悬在空中,尝试双手触地,如果做不到也不必勉强。

结果评价:20~35岁的人双手至少要摸到地面,身体柔韧性强的人甚至可以紧抱双腿,脸贴在小腿上;36~50岁的人至少要摸到踝关节;50岁以上人群至 少要摸到小腿位置。通常情况下,女性的柔韧性要比男性好。弯腰有助于腰肌、肘部和膝关节锻炼,使肌肉伸拉,腿筋拉长。柔韧性反映身体的软度,软度越好,身 体素质和生命力越强,越硬则说明衰老越快。要想改善背部及腿部的肌肉和腰腹柔韧性,可以每天练习该动作3次,每次3组,连续2~3个月就能改善身体柔韧 性。

小结:通过这些简单的测试,我们不用去医院,就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李相如表示,这六个动作虽然简单,但难在坚持。如果能从20多岁的青年 期就坚持练习,一直到六七十岁,就能使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李相如最后提醒,这些测试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完全取代专门机构的综合检测,想要了解更 多的身体状况,还是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做全面的检查。

篇6:老年人大病的警告信号

人不会突然就得大病,这些病都跟平时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有关,而得大病之前,身体自然也会给一些提示,这些提示可能就是头痛、头晕、疲劳等,这些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所以,今天小编就要提醒大家,老人身体有这些小毛病,绝对不可忽视。

老年人大病的警告信号

1、身体出现疲乏现象

老人身体状况都在下降,做一点事就会出现体力不支,但是体力不支也是很多大病的症状,如心功能下降、贫血、腔隙性脑梗塞、甲状腺功能减退、感染等都有可能引起疲乏。

2、眩晕

坐车眩晕、过度疲劳出现的眩晕当然是正常现象。如果排除以上两种,那就要想是不是脑动脉硬化、颈椎病、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下降或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小脑或前庭病变等引起的眩晕。

3、腰背痛

老人的脏腑功能开始下降,比如肾虚就会出现腰痛的情况。如果老人无故出现腰背痛,可能的原因有腰椎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压缩性骨折,还需排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性肿瘤等。

4、食欲不振

老人心情不佳、过度疲劳都有可能导致食欲不振。但是还有一些疾病也会引起食欲不振,如胃黏膜病变、感染、心衰、肝脏疾病、尿毒症、服用药物等。

5、睡眠不佳

睡眠很大一部分是受疾病的困扰,夜尿过多、痴呆早期等疾病会导致睡眠不佳。医生一般会详细了解病人的睡眠习惯、饮水习惯、用药情况等。对怀疑有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应做认知功能检查。

6.感冒

老人偶尔感冒再正常不过了,多喝点开水,买点感冒药,自然就好了。但是如果老人感冒几天都不见好,还伴随乏力疲劳感,或仅有轻微头晕、嗜睡,进一步引起咳嗽 、咳痰,这时就有可能并发肺炎、支气管炎。所以老人一旦感冒,多喝开水,适当休息,必要时可服用药物,拖拖拉拉只会引发更严重的病。

对于老人来说,任何一点小病都不轻松,本来就衰弱的身体经不起病痛的折腾,一旦出现小毛病时,一定要多多关注老人的身体,一发现不对劲,立即就医。

篇7:老年人健康生活原则

“三高症”就是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由现代社会滋生出来的“富贵病”。“三高症”也属于慢性心脑血管病,以其病程长、难以痊愈而让人闻风丧胆。想要远离“三高”,就得先知道病因。

老年人健康生活原则

高血压

顾名思义就是血压高于正常值就叫高血压。高血压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其症状一般不明显,一般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高血压的病因主要为以下四种:

遗传因素:76%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2.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酒、吸烟、少运动、多久坐、高盐饮食。

3.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体重:体重指数BMI≥24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

预防方法:

1.酒精会使人的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情绪激动,引发脑出血。避免喝酒是预防高血压的第一步。

2.保持平和的心态,做事不要太过着急,遇事不过分紧张,以免引发血压升高。

3.平常饮食要保证低盐、低油。高血压的成因之一是血容量过多,当摄入过多钠时,会导致血容量增多,不利于血压控制。平时饮食以清淡为主,讲究荤素搭配。

4.适当锻炼,宜做些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都是不错的选择,切不可过于劳累,同时对维持体重也有一定的帮助。

糖尿病

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其病因大致如下:

遗传因素:糖尿病发病具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易感性。2 型糖尿病患者遗传因素占90%以上。

饮食和肥胖:糖尿病的病因与长期高糖、高脂肪饮食,体力活动少,身体肥胖有关。肥胖的人,脂肪在细胞积聚,降低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心理压力大以及突然遭受心灵创伤等,会引起一系列胰岛素对抗激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

预防方法:

饮食均衡,避免高脂食物,平时要注重锻炼,维持体重。

要做好自我心理调节,一个好的心态对预防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定期测血糖。

中老年 女 血糖 血糖仪 抽血 验血 糖尿病_14407518_xxl

高血脂

高血脂就是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含量超出正常值。高血脂也是造成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脂症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痛、失眠、胸闷气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或体型肥胖。其主要原因:

遗传因素:高血脂家族史。

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吸烟、喝酒、高糖高脂饮食、不好运动。

预防方法:

调整饮食:对高油、高脂食物要适当限制,平时可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蔬菜。

适当减肥:平时多做体育锻炼,防止脂肪过剩。戒烟酒。

对于任何的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方法,虽然“三高症”是种难缠的病症,但是也不要气馁,从日常生活做起,改善自己的体质,相信对病情也会大有帮助。

篇8:老年人健康长寿潜质

幸福的老人不仅需要寿命长,更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高质量的生活,到底怎样才能做到?英国《爱尔兰审查员报》载文称,具有以下8种特点的老人生活更健康、生命质量更高,或许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借鉴。

老年人健康长寿潜质

1.爱吃醋

欧洲科学家研究发现,经常用橄榄油和醋做调味品,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另外,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馒头、米饭、面条等)前食用一些醋,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平稳血糖,减少脂肪存储。

2.爱喝奶

《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刊登新研究称,每天摄入约250毫升牛奶,患心脏病风险降低31%。

3.工作努力

你或许认为没压力的工作最理想,但是科学家对1500名年过80岁的老人调查后发现,工作努力、职业生涯获得成功的人不容易早亡,而且生活中幸福感也更强。

4.感情专一

英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调研发现,幸福婚姻可以延长男女的寿命,而反复结婚、离婚会让人产生漂泊不定感,幸福感降低,增加早亡的风险。

5.处事淡定。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常忧心忡忡的人寿命可能缩短16年。

6.子嗣多。

英国《老龄化心理学》杂志的研究表明,一个女人生的孩子越多,寿命相对越长。因为孩子多的女性,在晚年会获得更多子女在心理和财务上的支持。

7.喜欢玩牌或购物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称,对于老年人来说,玩牌或购物对健康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锻炼身体。还有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感觉良好。

8.证书多

根据美国阿肯色大学的研究,获得资格证书越多的人,寿命一般也较长。缺乏教育者更容易染上吸烟等坏毛病,增加心脏病和癌症风险。另外,这些人也多从事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

篇9:老年人冬季防寒保健方法

冬至代表接下来就是寒冷的天气即将来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民间流传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而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老人体弱,大多数则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自冬至起,就到了全年最冷的天气,气温低,天气寒,老人们是最容易“冻”出病来的。那么老人到底要如何才能度过冬至关口呢?

老年人冬季防寒保健方法

适当锻炼增免疫

老人很怕冷,主要是身体弱,各个机能在退化。这时就需要给自己的身体加加油。天气寒冷,很多老人喜欢呆在家里不出门,这样就能达到保暖不生病的目的。但是呆在卧室狭小的空间,空气不流通,屋内的病菌会使人更容易生病。所以老人一定要适当的锻炼,实在怕冷也可以在屋内做一些舒展运动,也可以按摩一些穴位,达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外出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昼夜温差大,老人出门时一定要带上外套,以免着凉。如果外出时有出汗现象,一定要注意休息,回家后把汗衣换下,防止感冒。外出运动也要适量,老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性地做运动。

老人适当赖床

冬至到了,夜长昼短,所以冬天老人是适合早睡晚起的,而且还可以学会赖床。这是因为人在睡觉时,身体各处系统及关节都属于半休眠状态,如果马上起身,就会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的现象。冬天寒冷,如果醒来后在被窝里赖会床,就可以让松弛的肌肉有个缓冲的时间,能尽快恢复到自然紧张状态,使正在“休息”的血液逐渐“清醒”,由缓慢流浪回到正常流速上来,还能调节精神状态,让大脑从睡梦中逐渐清醒过来。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睡眠时,人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清醒后,各系统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老人冬天适当赖床更健康。

常备急救药

冬至是老人的一大关口,在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的气候状况下,老年人常不能适应,容易感到头昏、胸闷、恶心、全身关节疼痛。而任何一个症状都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病,所以有这些病的老人要随身带着急救药,以备不时之需。平时可选服一些温补的中药,如人参、丹参、附子等,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避免心肌梗死而安度严冬。

防“低体温症”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度5.在,而在严冬时,体温则会有下降的情况,最低不可低于35℃。如果老人体温过低,而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 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所以老人一定要按时测量体温。

饮食调理

冬至,在北方是有吃饺子的习俗。但是冬至日非常寒冷,老人可以选择吃羊肉大葱馅儿饺子,有扶阳温通的补益作用。羊肉阴阳都补而偏补阳,葱白通阳开窍醒神,吃过后暖胃强心,并且对冠心病心动过缓有很好作用。

中老年人在冬至还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帮助增加身体的热量,以达到抗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