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作文>长征在我心中作文九篇

长征在我心中作文九篇

时间:

篇1:长征观后感

舅舅家刚买了台脑,看到我们来了,舅舅就下载了《长征》。在这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老山界的那一段故事。

红军到了广西,粮食不多,又要走那陡峭的山路。在寒冷的冬夜,他们只能裹着条破毛毯,躺在冰冷的山路上。有时半夜里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混身打颤。黎明时他们被推醒,要出发。到了吃饭的时间了,他们就抢了一碗饭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他们爬到山中间,因为他们昨晚和今早的`饭都没吃饱,所以他们个个都气力不够,可是他们还是股足勇气前进。累得是在走不动时就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再爬起来向前走。终于,他们克服了困难登上山顶。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山。后来他们又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后才觉得老山界地困难还很小!

他们能够克服那么艰苦的环境还能吃苦耐劳,自己的条件那么好还不懂得珍惜。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好好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

篇2:长征观后感

1934年,蒋介石不顾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东北三省,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事实,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苏联来的顾问李德和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的错误指挥,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初期的错误指挥,使红军连连失利﹑损失惨重,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领部队为红军殿后,等到大部队撤退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待他们要撤退时,湘江已被封锁,他们只能退回湘西打游击。不料陈师长腹部中弹,他命令其他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在敌人抬着他去邀功的路上,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牺牲是他年仅29岁。红军这种宁可牺牲自我,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使我感动至深﹑难以忘怀。

遵义会议后,毛重新指挥红军作战,局面才有所好转。毛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远远甩在后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红军在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国民党调集大量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红军组织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击队,攀着只剩下铁链的“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他们身下的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但勇士们依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勇敢顽强的向前冲,一个掉下去,下一个冲上来,受伤的战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还在向敌人射击。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冲进了泸定城,和后续上来的红军战士一起消灭了国民党的部队。

篇3:重走长征路作文800字

和谐号渐渐驶离站台,昆明在身后远去。夜色已淡去,清晨米米阳光从高铁的车窗落下,忍不住,抬手,想轻触窗外的风景。心中是那么的期待与迫切,努力压低自己的声音,雀跃地喊出:“贵州,我们来了。”

一座奇特而壮观的建筑屹立身前,无云的万里晴空下,更显几分气魄。作为中国第一座大数据中心,贵州大数据中心在中国现代信息安全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更是中国信息安全国防建设的先锋。在无数的数字图像与数据中,看到一个在飞跃中发展的中国,感慨于国际博弈之勾心斗角,更蜇服于大国工匠之精细匠心。

虽言道:黔之地,地无三尺平,天无三尺晴。站在大数据中心前,却是四方开阔,天光无限,这是否像极了中国的明日?立于世界,明争暗斗,可中国亦能屹立于世界而不倒。

马帮的马铃和吆喝仿佛又从远方响起,青石板弯弯折折,一眼却望不到底。今日微凉,湿润的风给土城蒙上一层淡淡的沧桑,湿了盐仓陈年的石地,湿了木屋上残破的纸联。这是红军来过的地方,拐过一处街角,也许就是一位革命领导人的故居,而如今,楼空,而人亦去矣。当红军踏上这条石板路时,他们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这里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宝地,土城依山而建,赤水河在城边流过。四渡亦水出奇兵,在这样安宁的地方,谁能料想,这里曾发生过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

红旗卷长风,赤水渡忠魂。

然而哪怕在战争中走来,土城最难得的,就是保留了最质朴的生活,像一壶酒,越久越浓,也越香。走进一家小店,点一份特色的芍汤圆或猪儿粑,或一份清甜的冰粉凉糕,只是这样坐着,就可以待很久。没有商业化的喧闹,没有客流量的匆忙,只有最原本生活的平凡。

这是旅程的最后一天。

天气俞发的冷了,也许是来到了这个地方,国民党息烽集中营。这里环境清幽至极,很难将它和牢房联想到一起。石板路隐在了郁郁的林木中,也许杨虎城曾在这里走过,走过牢斋,走过监房,走入了那片清幽的绿林,便让人再也寻不见。

再走,就到了猫洞,惨叫声无法传出的溶洞中,是否还有枯骨未见天日,谁也不知,天堂地狱,全在自择,所幸的是,哪怕选择自己坠入地狱,他们仍期望换来他人的天堂。牢房中阴暗而潮湿,墙上的手铐已是锈迹斑斑,而房外,天欲晴,花欲开。

大数据中心,领略中国当代发展伟大成果;赤水丹霞,感受祖国壮美河山;千年土城,体味古城韵味;息烽集中营,感受不屈革命精神。游贵州,重走长征路,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篇4:长征观后感

一月九日,我来到无锡邮电大厦参观《长征展》。一路上寒冷的天气让我瑟瑟发抖,但当我一进入展厅时,我立刻被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吸引了。展览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介绍中国红军的长征过程,另一部分是介绍长征路上的无锡人。

1934年10月共产党领导红军从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我们的红军战士经历了非同一般的苦难,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当我看到长征路上的无锡人——潘汉年时,脚步久久不肯挪动。以前就听外公讲过他出生于我们老家的.邻镇,当我看到他的介绍时,觉得格外亲切。潘汉年一生对党忠诚,原则坚定,才华横溢,机智果敢,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

看完展览,我深深地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我一定努力学习,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坚持不懈,长大后报效祖国!

篇5:长征精神作文8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当读起毛主席的这首经典诗词,我的心中不禁涌起当年长征那壮烈豪迈的场面——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在弹尽粮绝,后面又有追兵的情况下,红军叔叔们仍然没有放弃,也没有抛弃受伤的同伴,而是克服重重困难,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而活在当下的我们,仍需要传承红军叔叔这种不抛弃、不放弃,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学期初,语文老师为了激励我们多读经典诗词,让我们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分,最后看哪个小组的积分多,哪个小组就获胜。我们小组的凌玲同学,因为基础比较差,又不用心,一首四言绝句背了一天,第二天老师一问还是要说错一两个字,所以经常拖我们组的后腿。有的小组成员已经开始埋怨她了,有的在说不如弃权算了。这时组长及时出来开导大家:“我们是一个组的,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大家应该互想帮助。这样吧,从今天开始放学后大家一起陪着凌玲同学学习半小时古诗。今后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不要轻言放弃呀。想想红军二万五,咱这点困难算什么呀。”于是大家又拧成一股绳,带着凌玲同学一起学习,教她背古诗的方法,给她讲解诗的意境,有助于她理解整首诗的含义,这样背起来也不容易忘了。正是全体小组成员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最终我们小组取得总分第一的成绩。

记得去年国庆节,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回乡下的外婆家。国庆节期间正是稻谷成熟的时候,我们就帮着外公外婆一起收割稻子。在闽南地区,国庆节期间天气还是很热的。割了一上午的稻子,中午回来吃个饭,顶着炎炎烈日又得奔赴“战场”。我累得满头大汗,耍起小脾气,扔了镰刀不干了。妈妈告诉我,割稻谷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在这之前还得播种、插秧、施肥、除虫等,稻子收割起来后还得晒干了才能碾成大米。可见香喷喷的米饭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所以古人才能写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流传千古的诗词。听完妈妈的话,我抬头望了下妈妈和外公外婆,他们更是汗流浃背。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讲过的红军长征时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加觉得不好意思了,为了弥补我刚才乱发脾,我更迈力的干活了。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段岁月,不忘初心,劳记使命,刻骨铭心。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一起努力,一起谱写新的长征。让我们的生活里处处有“长征”。

篇6:长征观后感

读了《长征》的故事,我心情很激动,红军战士能么坚强,什么困难都不怕,他们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那个艰苦的时候,红军们连饭都吃不到,挖野菜、吃树皮,实在太饿了,有的甚至用自己的衣服,鞋带还有皮带等东西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但是他们不畏艰难,爬雪山、过草地、渡过水流蹿急的江河。顽强的与敌人作斗争,有的冻死、有的永远的被埋在草地下、有的淹死在江河中......最后终于胜利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听了长征的故事,我感到很惭愧,想想自己平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时候不想吃就倒掉,想想简直太浪费了。

从今天起我一定要改掉这些坏毛病。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好好学习,向红军学习,发扬他们的精神。

篇7:长征观后感

星期五午时,教师带着我们在学校一齐观看了电影《长征》,这是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长征途中,红军艰难地翻越雪山过草地,在翻越雪山时,有一个红军战士身上背着沉重的行军锅,很多人劝他不要背了,可他不一样意。因为太疲乏了,他一不细心摔下了悬崖。看到那里,我悲痛地流下了眼泪。还有的红军战士在过草地时,因为没有东西吃,很多人都饿死了。实在没东西吃的时候,只能啃树皮,吃草根。我真想把我的粮食给他们,可我们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

可是,他们没有所以而气馁,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抗击国民党的围剿,为了人民得解放,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不怕任何困难,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经过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此刻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比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我此刻所遇到的困难根本算不了什么。我要勇敢地应对困难,想尽办法克服一切困难,这才是真正的小男子汉。

篇8:长征观后感

在《长征》这部电影里,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中国红军在那么艰难的时候,他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用他们的身体和灵魂换来了我们今日的欢乐生活,他们为的是什么我们在欢乐的环境下,又如何报答他们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异常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梦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明白自我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团体,甘愿流尽最终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此刻的我,生活在欢乐的社会主义里,不会因为吃饭而烦恼,不会因为那些恶劣的生活而退却,此刻的我们,每一天吃好的,喝好多,从能吃饱到此刻吃的绿色食品,我们的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正一步一步在增长呢。以前有句老话“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此刻呢有谁会愿意穿缝补过的衣服又有谁的衣服会穿三年呢此刻的衣服穿不了三个月就过时了,然后就没有人再去穿它了。以前,人们住的是草房、泥房,此刻呢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上楼都还有电梯,在此刻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追求的是攀比了,无论做什么,都想比别人要好一点。

篇9:不停的长征步伐作文800字

爸爸喜欢讲长征的故事,妈妈喜欢听红歌,我在这样的红色激情里,喜欢上了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样的豪言,是中国革命者革命精神的涌动;这样的豪言,是中华儿女革命信仰的激荡;这样的豪言,是炎黄子孙革命追求的喷发;这样的豪言,在中国人的身体血液里浸润。

记得1998年的九江洪水,像头头猛兽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就在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几百万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保护家园!一个个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在汹涌的江水中,那道人墙壮观雄伟,就像对着洪水高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又怎能忘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倾刻间山崩地裂,尸横遍野。但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打倒。大家的心中的只有一个念头:拯救同胞!没有号角,一支支救援队伍奔向了灾区;没有命令,中国大地到处是捐款赠物的长龙。我们再次告诉一切磨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铭记于心的还有2008年的8月,北京鸟巢体育馆里,中国的运动健儿拉开了一场别样的“长征”。高强的对手,就如那长征途中坑洼无边的草地,但他们不畏惧,在训练场上抓紧训练,汗水一遍又一遍浸湿衣裳,身体一回又一回经受了高强度的考验。17个日日夜夜在赛场上,他们竭尽全力与对手拼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国争光!51块金牌的世界第一,让全国人民热血沸腾。这熠熠生辉的金牌,闪烁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

做为新时代少年,我要铿锵有力地喊出:长征的步伐不会在我们的脚下停止。新时代丰衣足食,我们不忘勤俭节约,光盘行动自觉做到;新时代条件优越,我们不忘报效祖国,好好学习是我们的功课;新时代和平民主,我们不忘保家卫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我们是新时代的红军,我们的骨子里,我们的血液里,传承的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