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百科>猫咪溺水怎么办热门5篇

猫咪溺水怎么办热门5篇

时间:
游泳中常会遭遇到的意外是抽筋、疲乏、漩涡、急浪等。掌握一定的自我救护技术,可以排除险情或争取时间等待他人救护。下面就是趣读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溺水安全方面的知识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1:小狗溺水怎么急救

有的狗狗在下水后会有些不知所措,因为紧张狗狗可能会因此而出现溺水的情况,的确即使狗狗会游泳,如果是没有游过泳的狗狗也会出现溺水这个问题,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狗溺水地方急救方法,供大家参考。

夏天狗狗溺水的救护方法

狗狗不慎溺水,首先将狗狗的头部以及整个身体倒置,让部分呛到的水控出来。接着清楚狗狗的口腔和鼻腔里的水、泥沙等脏物,将狗的嘴巴掰开保持打开状。检查狗狗有没有自主的呼吸,如果没有,就让狗狗平躺在地板上,但头及颈部放置于低位。对其进行人工呼吸,看到这里,你一定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只要对着狗狗的口均匀吹起就可以了,当然无需嘴巴接触嘴巴,同时按压狗狗的胸部,就像对人的急救方法一样。动作连续15次左右,直到心跳恢复位置。

如果是小型犬可以抱着狗狗的头部朝下控水。如果是大型犬,就提起狗狗的后肢,摆成前低后高的姿势,同时用手轻拍狗狗的后背帮他吐水。

如果要带狗狗到靠近水池的地方散步也最好是去给狗狗套上专门为宠物定制的充气泳衣或者是游泳圈。

看过“小狗溺水怎么急救”

狗狗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一、按压法:通过按压肺部恢复呼吸

首先我们检查狗狗的呼吸道内是否有液体或者异物,先打开狗狗的口腔,让后将舌头拉出。随后将双手放在胸部肋骨区向下压,将肺部空气挤出,马上松开手,使胸部弹回原位,肺脏膨胀,将空气吸入,如果狗狗的呼吸道有异物,狗狗可能会因为受到压迫而将异物或液体吐出。然后重复上述动作,每5秒钟一次。

二、吹气法:我们人所用的吹气法通常是嘴对嘴吹气,但是狗狗的嘴那么大我们不可能也用这种方式,所以通常是对着狗狗的鼻子吹气。

首先还是要先清理狗狗嘴和鼻子里的唾液、血液、呕吐物或任何异物,然后把狗狗的舌头放回口腔里,用手将狗狗的嘴纂紧,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让狗狗的牙齿咬伤到它们的舌头。接下来适当的抬起狗狗的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狗狗的呼吸能够顺畅,随后主人用嘴往狗狗的鼻孔吹气,因为狗狗的嘴开口大,随意要将狗狗的嘴攥紧再吹,否则容易漏气。吹几次气之后要停一下观察狗狗的反应,直到狗狗渐渐恢复呼吸才能停止吹气,随后立即送医院,再进行处理。

人工呼吸是急救时的必要方法,如果情况并不严重则不需要进行。对于小型犬,可抱起狗狗头部朝下控水,如果是大型犬,就提起狗狗的后肢,摆成前低后高的姿势,同时用手轻拍狗狗的背部帮它吐水。如果有条件的话,再最短时间内注射利尿剂、消除肺水肿的针剂,及时吸氧,当然这种处理一般都要在医院才能进行。

此外对于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的狗狗,应先进行胸外心脏复苏急救。如果是开车将狗狗送往医院,可在车上进行复苏,送至医院后再交由专业人员处理。所以说尽管大多数狗狗天生会游泳,但是对于初次下水的狗狗还是要多加注意,一定要有饲主在旁边看护,让狗狗先适应一段时间,因为初次下水狗狗难免会有些紧张,当狗狗的紧张感消除之后,我们便可以让狗狗自由地游上一段时间。还有要注意的是,狗狗与人一样,在下水前也要做好一定的热身运动,以免出现抽筋的情况。

篇2:溺水安全知识有哪些

夏季到来,下河洗澡的人越来越多,在追求身体舒畅的同时,很多的人都会忽略掉一些细节,那就是游泳安全的问题了,游泳安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溺水安全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防溺水安全知识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四、同伴溺水后如何急救?

万一同伴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贸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搭救。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

五、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看过“溺水安全知识有哪些“

溺水安全知识

不会游泳者如何自救

有些人不会游泳,因为在水里玩,意外落水,生还的可能性会比较小,如果发生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做的是保持自己头脑的清醒,看会不会有什么应对的方法,在意志力上应该要保持冷静,不要有过分的挣扎,因为如果你越是挣扎,可能就会让自己下沉的更加厉害。

抽筋如何自救

如果是会游泳的人溺水,那么大多数都是因为腿部抽筋造成的,在这个时候,你首先应该要深呼吸,竭尽全力让自己慢慢抱团,这样有助于浮出水面,当然,这种方法也不可能一定会奏效,如果不奏效,那么可以尝试抓住一些漂浮的东西,这样拖延时间,能从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的目的。

游泳需要有保护措施

游泳时一定要戴泳帽、泳镜。高度近视者不能头朝下跳水,以免引起视网膜脱落。游泳后可先用清水温柔清洁眼睛,再点些滴眼液。正是因为游泳这项活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们在游泳的过程中,才必须要有必要的保护措施,这样就能更好的将游泳带来的危害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篇3: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

游泳是磨炼人的意志、锻炼身体的良好方法,但游泳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在里面,所以大家都要做好防范工作,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防溺水方面的安全教育,供大家参考。

暑期学校防溺水安全知识

一、游泳安全要点

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

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

7.在海中游泳,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良或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在海岸做 一标记,留意自己是否被冲出太远,及时调整方向,确保安全。

二、如何防溺水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看过“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

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报道

炎炎夏日,凉爽的海滨、河流给人们带来欢乐之余,也隐藏着安全隐患。如果游泳前能多一份准备和清醒,则可能少一份后悔和遗憾,因此防溺水安全又成了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

根据荔城区教育局的文件要求,我校在林副书记的号召和组织下,陆续开展了“珍爱生命,严防溺水”系列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成立防溺水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出“五个一”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即各班召开一次“防溺水”主题班会,进行集中学习;各班级出一期关于“防溺水”主题的黑板报;各班级每午别进行一次放学前五分钟安全教育;少先队利用课间校广播一周进行一次“防溺水”安全宣传;学校携手拱辰派出所法制副校长,深入班级进行一次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学习“防溺水安全教育展板”上的相关知等。

同时,学校还通过微信公众号信息向家长发去了《防溺水告家长书》,发布“如何预防溺水”、“防溺水儿歌”等各种防溺水安全视频、音频材料,向家长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家长对防溺水的重视程度,并结合莆田安全教育平台“预防溺水专题活动”,要求家长和学生共同接受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让家长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让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一位孩子身上。

通过这样细致、长期、有效的系列活动开展,孩子们真正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次活动为孩子们安全健康成长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安全无小事”,我校一直以来都把师生的安全放在工作第一位,努力把安全工作做到规范化、常态化。相信在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协作下,我校学生一定会平安度过这炎炎的夏季。

篇4:溺水现场急救的措施是

溺水窒息后,最易受损害的是脑细胞。缺氧的时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脑复苏的效果。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溺水现场急救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溺水现场急救的相关知识

溺水后由于大量水或水中异物同时灌入呼吸道及吞入胃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喉、气管反射性痉挛,声门关闭及水中污物、水草堵塞呼吸道,导致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窒息甚至致呼吸、心跳骤停,以致死亡。据联合国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26个发达国家中,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中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2位死因。在我国,儿童溺水死亡率为8.77/10万,0~14岁儿童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溺水是0~14岁年龄组儿童第1位死因。

溺水窒息后,最易受损害的是脑细胞。缺氧的时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脑复苏的效果。资料显示,脑缺氧10秒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缺氧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6~9分钟死亡率达65%,12分钟则成活率几乎为零。因此,溺水早期现场抢救必须快速、有效、分秒必争,力争做到早发现、早复苏、早治疗。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如果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尤其在心跳停止后4分钟内实施最为关键。具体方法是:溺水者仰卧在平实的地面上,救护者的右手掌放在溺水者两乳头与胸骨连线的正中,另一手掌重叠放于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平稳而有规律地按压,深度为4~5厘米。按压至最低点时应稍有停顿,按压频率为l00次/分。婴幼儿用食、中两指或两拇指重叠下压,儿童可用一手掌根按压,深度为胸腔的1/3~1/2,频率为100次/分。下压时用力要恰当,以防骨折,以能摸到大动脉的搏动为有效。一般以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单人按30:2,双人按15:2比例进行。

当溺水者心跳、呼吸恢复后,可用干毛巾摩擦全身,自四肢、躯干向心脏方向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120就近送医院救治。

看过“溺水现场急救的措施是”

溺水现场急救方法的四个步骤介绍

一、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使溺水者头朝下,用手指清除其口中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二、打通呼吸道后,要立刻倾出呼吸道积水———抢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者俯卧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溺水者背部,使呼吸道内积水倾出;或者让溺水者俯卧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当抢救者来回跑动时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注意千万不能让溺水者头朝上抱着。

三、倾水的时间不宜长,有水吐出后马上做人工呼吸———将溺水者仰面躺在地上,使其头部后仰,用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嘴对嘴轻缓吹气,注意溺水者胸部有没有隆起和回落,如果有,说明呼吸道畅通。尽可能快做六次呼吸,然后每分钟十二次,直到其恢复正常呼吸。

四、心脏起搏———如果溺水者有微弱心跳,可以用两只手指(十岁以下的溺水者)或者一个手掌按压溺水者胸部,动作要连贯迅速,一秒一次。

篇5:汛期防溺水安全教育

今年的防汛形式异常复杂,汛期一些地区将有强降雨过程,很有可能出现严重洪涝灾害。为切实做好防汛工作,有效保障学校及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汛期防溺水方面的安全教育,供大家参考。

学生汛期安全常识

7-9月为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的高发期,也正值学生暑假期间,为做好汛期学生的安全工作,如学生外出时请家长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雨天预防措施。

一、遇到暴雨、冰雹怎样保护自己?

1、暴雨天,要注意添加衣物,减少室外活动。

2、下冰雹时,应在室内躲避;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避免砸伤。

3暴雨过后,不要靠近危险的房屋、墙体、坑塘等,预防倒塌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二、严禁学生私自到河畔游玩、游泳。

1、不要私自或结伴去看河水,到河里游泳。有发现同学私自去河边的要及时阻止,阻止不了的要及时汇报学校、老师,以便学校、老师劝阻、批评教育,把溺水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2、请同学们不要在汛期私自或结伴到溪、池、坑、塘、和水库附近玩耍。

三、在大雨天气骑自行车怎样注意安全?

1、骑车途中遇雨,不要为了免遭雨淋而埋头猛骑。

2、雨天骑车,最好穿雨衣、雨披,不要一手持伞,一手扶持车把骑行。

3、雨天骑车,应与前面的车辆、行人保持较大的距离。

四、避免雷击

(一)户外避雷

1、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2、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3、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下雨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摸避雷针一样。所以,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以外。

4、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里避雨。

5、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雷雨天气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停后再拾回。

6、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

7、雷雨、暴雨天气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滋波也会引雷。

8、遇到雷雨,暴雨天气外出时,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作用。

(二)室内避雷:

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2、碰上雷雨天气,在室内远离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3、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科学稳妥的办法是在电源线上安装电源避雷器,在电话线上安装电话避雷器,在天、馈线上安装天、馈避雷器并做好接地。保持屋内的干燥,房子漏雨时,应该及时修理好。

4、进户电源线的绝缘子铁脚应做接地处理,三相插座应连好接地线。

5、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

6、不要在凉亭、草棚和房屋中避雨久留,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

五、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洪泛区低洼处来不及转移的居民,其住宅常易遭洪水淹没或围困。假如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有效的办法是:一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尽量安慰稳定好他们的情绪;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漂移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六、洪水中如何逃生?

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所以要注意: 一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二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

七、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自已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逃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沿着洪道方向逃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3、更不能为了转移家禽、贵重物品及其它原因而延误逃洪时间,造成“人物双亡”。

4、被山洪围困在山中,应及与当地政府或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八、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人群在沟谷内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音,这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一段时间。

九、滑坡和崩塌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分散地顺坡下滑,这种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

2、滑坡前兆

(1)大滑坡发生前,会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泉、井水突然干涸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纹,标志滑坡体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坡之前,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土地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

(4)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冒出热气或冷风。

(5)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会出现猪、狗、牛等家畜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6)大滑坡前,滑坡体上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中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会出现加速变化趋势,这是明显滑坡迹象。

发生这些滑坡的前兆后,要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3、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最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4、遇到滑坡或崩塌怎么办

(1)行人和车辆不要进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崩塌危险区。

(2)当发现有滑坡或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群众,做好撤离准备。

(3)当你正处在滑坡体上,感到地面变动时,要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千万不要向滑坡体上、下方逃跑。

(4)当你处在滑坡体中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的太近。

(5)当你处在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别无选择。

看过“汛期防溺水安全教育”

防汛、防溺水安全知识有哪些

1、通过电视、手机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关注国家、省、市、县天气预报及灾情预测预报。

2、增强自防、自救能力。

3、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和假期不要下江、河、池塘戏水玩耍,避免学生上下学时发生溺水事故。

4、遇到重大险情或接到有关部门重大气象、地质灾害预警后,学校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上课时间、临时放假或将学生转移到安全场所上课。学校放学时如遇到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必须等天气转好后方可让学生离校,低年级学生还要由家长接回。

5、家长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加强学生节假日、暑期的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做到: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不到河道、水库等危险地方游玩、戏水、捞鱼等。坚决避免溺水等事故的发生。

6、学校、教师、家长要关注降雨引起的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一旦发生灾情,要快速报告,争取救灾工作的主动权,将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