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作文>感动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精彩7篇)

感动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精彩7篇)

时间: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每年元宵节前后推出,该节目具有极好的教育意义,大家记得准时收看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感动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就这样被感动作文600字

我的爷爷,一个新时代的老头,个人十分讲究,他房间里,你见不到一点脏,乱,差,与我的狗窝那是没法比,但有一件东西,却与他的房间标准格格不入!他的毛巾。

这毛巾被他洗得腿了色,我一直很不理解,一个这么爱干净的老头居然会留一块烂毛巾留这么久,这毛巾目测应该是上世纪的。

我闲着没事,到阳台看看风景。不知哪来的风,猛向我吹来。我来不及躲,就被一个不明物体重重的打了脸,不是很痛,软软的,但我心里很不爽!我把脸上的东西扯下来,原来是挂在阳台上的那块爷爷的毛巾,“我妈都不打我,你打我脸!”我对它生气的低吼,于是十分生气的把它丢在了有很多灰尘的盒了里,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谁拿了我的毛巾!”爷爷紧张而生气的对我们喊到。我的天,爷爷难得这么愤怒。“我拿了。”我十分不在意的说了一句,也没看着爷爷。“丫头,在哪了?快给我。”爷爷气消了许多。没办法,老头子喜欢我。我指了指盒子。

爷爷听了,又伤心又生气,面如土色,本就没什么生机的脸显得更老了,我不好意思的轻声叫他,像用平时小儿科的方式去讨好他,可他竟没理我而是直径向盒子捡起那块本就破烂还满是灰尘的毛巾。

“我再给你买。”“你不懂!”他不耐烦的说了一句。他好傻,我心里想。

我带着惊讶和好奇去问奶奶才知道,这是爷爷他妈给他的。我突然感到十分对不起爷爷,姥姥去世很多年了,爷爷一定很伤心。

“妈,儿子会保护好的,妈…”这是我无意间听见的,我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转,不是因为内疚和惭愧,而是因为我被他感动了。

他傻吗?他不傻!他只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篇2: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一、重新认识作文教学的功能。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说话、作文都是为了与人交流思想感情。传统的作文教学旨在写好“应试文”,只重视“操笔为文”,轻视口语训练,学生处于“应命作文”的被动地位,脱离了语言交际的生活实际,也违背了写作的一般心理过程。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应适应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频繁的信息交流和书面交际活动的需要,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写作对象和目的,树立“因需要而学习语言表达”的观念,激发语言表达的动机,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说话、作文都是有用的,有社会价值的。“手指玩偶”活动单元,手指玩偶制作活动是为了帮助玩偶小猴找回他的玩偶朋友;写手指玩偶制作说明书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成功方法和经验告诉自己的朋友,让朋友照样子去做也获得成功;演玩偶中的故事,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表达,感受快乐;创编玩偶中的童话,让更多的人热爱大自然,分享自己创作的欢欣。这样的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同他们的社会交往活动直接相关,不仅使学生感到学习表达是生活的需要,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而且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积极地学习语言表达。

二、力求构建作文教学新布局。

要真正适应现代社会,实现作文教学的根本改革,就必须摒弃单一的记叙文的训练体系,探索和建立以实用为宗旨的新的多种文体的作文训练体系。立足社会的需要、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习语言表达的规律,坚持以实用为宗旨,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构建新的作文训练体系,并非意味排斥记叙文体,相反,仍然以记叙文体为主,使它与说明、应用等实用文体有机结合。

1、从内容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游戏活动、自我表现和人际交往的需要出发,选择内容,确定单元形成系列。“手指玩偶”单元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制作手指玩偶,写手指玩偶制作说明,进行说明文体的训练;第二课时演玩偶故事,编玩偶童话,进行创编童话训练。

2、以活动为中心:每堂课以活动为中心,以交际为手段,在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表达,在有生活感受后进行说、写训练。写玩偶制作说明,创编玩偶童话,都是在做、说的基础上写作,促使口头、书面语言协调发展。

三、努力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径。

强调在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表达,学习作文,必须努力探索活动式作文教学新路径。

1、学校中作文的“用”,多半是假设性的“用”,要创设一种语言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手指玩偶”活动设计中,一开始就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荒凉的沙漠环境,一个孤独、悲伤、无助的玩偶形象,虽不是真实的生活,却是生活的真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活动式作文新路径,就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优化学习环境,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新路子。“手指玩偶”就是与小制作活动结合,让学生动手操作,做中练说,做中练写,说写结合,学思结合,广泛参与学习全过程。

3、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拓宽作文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学作文,用作文,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形成“大作文”的教学环境。“手指玩偶”活动中的创编、表演玩偶中的童话,开拓了学生生活,丰富了作文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还可以安排写信的练习,呼吁社会保护环境,关爱生命。

4、倡习作分享,师生共同评改。在学生完成作文草稿或誊清后,为他们提供机会,寻找作文伙伴,相互修改,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扩大读者群,产生相应的“社会”效应,满足学生实现自我,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

教学实践过程活动目标:1. 通过制作手指玩偶,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言语表达的兴趣;2. 进行说明文体训练,把制作好处说明白,把制作方法、过程写清楚;3. 在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活动主体:四年级学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猴玩偶、投影片、正方形白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多媒体演示(或玩偶小猴在实物投影仪上表演)情境:〔荒山,乱石,黄土,风沙。玩偶小猴孤独地跋涉,发现了同学们,伤心地独白〕又有这么多的人,哼,你们人类毁了我们的森林,毁了我们的家园……哎,小兔,小象,小熊,小马,你们在哪儿呢?

2、出示课题(手指玩偶):请同学们用几句话说一说多媒体演示的情境。

提示:想象玩偶小猴以前怎样生活,现在他怎么样了。

(自由试说、指名说)。

二、做手指玩偶,讲制作方法1、激发制作动机:我们来帮帮玩偶小猴,找到他的玩偶朋友好吗?我们来一起做。

2、投影手指玩偶制作图解:(略)

3、动手制作;教师一步一步地无声示范,每做一步,指名口述制作方法。学生各自边口述制作方法,边制作玩偶。

4、给制作的玩偶用水彩笔画上动物脸谱(投影出示:各种动物脸谱参考图)。

5、指名上台演示和讲解制作手指玩偶的方法,并评议:制作方法讲清楚了吗?如果原来不会的人,根据他的介绍会制作吗?

6、同桌互相介绍制作过程并评议。

三、写制作说明1、把玩偶戴在手指玩一玩,想一想:我们为玩偶小猴找到了这么多玩偶朋友,他会怎么想,怎么说?请同学代表玩偶小猴谢谢大家。

2、集体讨论:制作玩偶还有什么好处呢?

3、激发书写动机:制作手指玩偶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学到了本领可不能自私,要介绍给你远方的朋友,分享你的快乐。说干就干,现在完成,怎么办?写一个玩偶制作说明。

4、书面写作。要求(板书):(1) 把制作玩偶的好处说明白;(2) 把制作玩偶的材料、过程、方法写清楚。

5、反馈与评议:(1) 捕捉典型,实物投影上展示,师生共同评改。

①把制作的好处说明白了吗?你远方的朋友看了想做吗?

②把制作玩偶的材料、过程、方法写清楚了吗?你远方的朋友看了会做吗?

(2)自由寻找作文伙伴,共同分享和评改。

四、延伸其实,用大一点的纸,还可以制作玩偶帽子,请同学们课外制作好玩偶帽子,下节课我们来演玩偶故事,编玩偶童话,好吗?

教学实践思考:

一、淡化文体。

以实用为宗旨,将应用、说明等实用文体与记叙文体有机结合,不是强化文体,而是淡化文体。根据实用交际的需求,按学生的智慧风格和思想水平自由地选择各类文体的写作,形成不拘一个的训练格局,凸现随意选题,自由作文的作文方式。淡化文体,同时体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上,写玩偶制作说明,按“把制作玩偶的好处说明白,把制作玩偶的过程、方法说清楚,让你的朋友看了想做,会做”去评价,而不去强调说明文的格式,写法等。

二、强化感情。

在语言交际的活动中训练学生作文,要从学生观察、体验、感悟入手,力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确立“真实地说写”,“写真实的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手指玩偶”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一动”,“做一做”,“玩一玩”,“演一演”,在动手操作、表演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生才有各自的真切感受,产生了自己的思想,也就有了自己的作文内容,作文才会有血有肉,富有灵性。

三、张扬个性。

强调实用,适应社会,在作文中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同时也实现了社会的个性化。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在地,自发地写,使每篇作文有鲜活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手指玩偶”活动中的演玩偶中的故事,编玩偶童话,学生不仅兴趣盎然,热情高涨,而且思维活跃,富有独创性,在作文过程中培养了自主的精神、创造的意识和完美的人格。

篇3:就这样被感动作文600字

有位学者说:“不论这个人多么冷漠无情,但总有打动他的地方。”

——题记

一道闪电划过天际,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只有我还在校门口徘徊,一滴滴雨水像断了线的珍珠,滴在路面上弹起了五颜六色的小水泡。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远处朦胧的山像披着轻纱的少女,“淡妆浓抹总相宜”,雨点给她化上了淡淡的妆,在远处若隐若现。

雨不知疲倦的下着,我突然看见了一个朦胧的身影,骑着车,打着伞,看起来饱经风霜的样子。那身影近了,我一看是爸爸,他的脸上有一层层的皱纹,皱纹里都是对我的爱。眼镜上有许多雨水和蒸汽,那一滴滴雨水都是爱的轮回。手上有许多紫色的冻疮。爸爸着急地对我说:“对不起,来晚了。”眼睛里是对我的关心。我生气地说:“你怎么才来啊?”爸爸说:“今天有点事,来晚了。”我把书包放在车前,跨上了车。

我打着伞,心里还是很生气,忽然一颗高大威武的松树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松树旁有一颗小松树,一阵狂风吹来,冷得我打了个寒颤,松树用他那茂盛的枝叶保护着身边的小树,不管风雨再大,松树都不会悄悄走开,而是用自己的枝干拥护着小树,不让小树受一点寒冷。我不禁想起了刚才对爸爸的态度,看着松树,想起了爸爸用宽广的臂膀为我遮风挡雨。看着爸爸头上的银丝和手上的冻疮,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滴在了手背上,在这风雨中,爸爸的背影深深感动了我。

父爱如山,父亲像大山一样守护着我,像大海上的灯塔,为我指引成功的道路,像道路上的指示牌,让我不再迷失方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你感动着。

篇4:就这样被感动作文600字

太阳升起,温暖大地,是那般光彩夺目;小溪流水,动人心弦,是那般清脆洁白,山丘连绵,令人向往,是那般威武雄壮;万物都可被你打动,万物都有一个瞬间让人打动。

站在泰山之巅,绝崖之顶,观那光之源,太阳,轻轻的,慢慢的,向上升起,一大片、一大片的乌云挡住了太阳的辉煌,但太阳冲破乌云的阻碍,放出万丈光芒,当它从黑暗里一步一步升起时,有铺满大地的浩艳,当它从霞光里一点一点落下时,也有气吞山河的气焰,它日复一日照耀着大地,把自己所有的光都奉献出来,让流浪者也有光的归宿,它不畏辛劳,每东升西落,因为它知道人们需要他,就这样被太阳的坚持所感动。

立足在溪泉边,品小溪奔流万千,鸟儿在枝头鸣唱,树叶随风而动,小溪有节奏的向前缓缓流去,有一块石头挡在溪水中间,小溪慢慢的分成两股,向石头两边流去,又转回来,溪水用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撞击它,最后终于淹没它,用尽全力往前奔流着,往前流着流着,发现前面有一个树根,于是溪水从它上面翻了过去,做了个华丽的转身……对待一切阻碍都是那么的从容,这样被小溪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

在遥远的大漠戈壁上,太阳毒辣猛烈的炙烤着黄沙巨石,仿佛连空气都燃烧了,一阵十分细微的风吹过,一个风滚草慢慢前进的身影映入眼帘,它一步一步地往前滚着,慢慢的,无数的枯草集合在一起,变成了大大的滚草球,黄土沙砾被风吹起,重重的打在风滚草的身上,石头一遍遍的无情的阻挡在它的前面,但它却一次一次的突破阻碍,不断向前,它的这种即使前方有多么困难的妨碍,它也只步前行的精神让我感动。这是戈壁上独有的品质,也正是因为戈壁的艰难困苦,才造就了风滚草不顾一切外界束缚,永远走向前方。

仰望夕阳是天边的酡红,我会被那气势滂沱所感动;徜徉大海,看无边的蔚蓝,我会被那包罗万象的气魄所感动;奔腾在茫茫大草原,看那无边的光景,我会被它的广阔无边所感动。

篇5: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推荐

一、忆春游——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录像引入。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好吗?(播放录像,再现春游活动场面,激发情感兴奋)。

2.引发回忆。

师:告诉我这是一次什么活动?你参加过吗?想一想哪些人、事、景、物给你留下最深的感受呢?(学生自由答)

3.闭目想象。

师:闭上眼睛,伴着音乐,把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再回忆一遍。

(播放一段轻音乐。)

二、说春游——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1.小组交流。

师:把刚才回忆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真实、具体地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就怎么说,做到说真话,吐真情。(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师:好,接下来,同学们把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或景讲给全班同学听听。其他同学可以围绕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

①谁愿意讲讲让你感受最深的人是谁?他(她)为什么令你感受最深?(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②谁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

③谁还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说说景色的特点。

④谁愿意讲讲其他方面的内容?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能把感受最深的情节,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令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写春游——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由于时间关系,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的片断,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学生进行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春游——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满楚。

2.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同学们,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小朋友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自己改一改,抄一抄,贴在教室的习作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篇6: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根据课标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能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较通顺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设计这堂活动作文源于特级教师李白坚的“无话题不作文”前作文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命题,并能较轻松、愉快的完成习作。

三、课前准备:三个纸杯、多张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二)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三)边活动边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1、教师讲解活动的要求。

2、分组写纸条。

3、抽纸条组句子。

4、学生谈感受。

(四)引导学生自拟题目,完成作文。

篇7:小学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活动作文的教学应该要怎么开展呢?教师们知道应该怎么制定相关的教学设计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小学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一、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 能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记一次活动》作文教案。

2、 将活动的经过说一说再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二) 情感目标:提高观察和习作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和训练点:

(一) 重点:初步学会仔细观察、自由表达。

(二) 难点: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恰当的表达。

(三) 训练点:能将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连句成段。

三、 教前准备:

(一) 两种水果

(二) 四个学生排练(学会说提示语,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三) 投影片一张。

四、 教学时间:

4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你们看现在讲台上多了一只箱子。它里面装着什么呢?老师要大家猜一猜。如果谁猜对了,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二) 组织活动,指导表达。

1、 根据提示第一次猜测。

(1) 提出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分别怎么说,说了什么?

(2) 老师请四位同学上台,用简洁的语言为同学作提示。

(3) 学生猜测。

(4) 教师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说话。

引:提示的同学怎么说,说了什么?回答的同学又怎么样?大家的表现怎么样?

2、 提示第二次猜测。

(1) 明确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怎么说,怎么做?回答的同学及其他同学又怎么表现?

(2) 四位同学再次提示。

(3) 学生猜测。

(4) 回忆过程,指导表达。

(三) 指导习作。

1、 明确习作要求:

(1) 可以写其中的一次猜测,也可以两次猜测都写。

(2) 至少把其中的一次猜测过程写具体,语句通顺。

2、 提示开头句,学生习作。

3、 教师巡视指导。

(四) 习作反馈。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