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百科>莞香博物馆(热门9篇)

莞香博物馆(热门9篇)

时间:

上海是个迷人的大都市,博物馆也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谈谈上海博物馆有哪些?

篇1: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

博物馆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良民族传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收藏的古籍文物对我们了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威胁着博物馆藏品及工作人员安全。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1

一、消防安全管理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做到所有部门的消防工作,明确有人负责管理。

二、应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例会,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研究、部署、落实本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和措施。

三、应建立防火巡查和防火检查制度,确定巡查和检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四、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

五、应建立疏散设施管理制度,应明确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定期维护、检查的要求,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要求。

六、应建立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其内容应明确消防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消防设施的检查内容和要求,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的要求。

七、应建立火灾隐患整改制度,明确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的期限和所需经费来源。

八、应建立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并应明确用电防火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九、应建立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制度,并应明确用火、动火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用火、动火的审批范围、程序和要求以及电气焊工的岗位资格及其职责要求等内容。

十、应建立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制度,明确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十一、应建立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制度,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并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十二、应建立消防档案管理制度,其内容应明确消防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消防档案的制作、使用、更新及销毁的要求。

十三、应制订有针对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开展消防演练。

十四、火灾发生后,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疏散建筑内所有人员,实施初期火灾扑救,并报火警。应保护火灾现场,接受火灾事故调查,总结事故教训,改善消防安全管理。

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2

一、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是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有关革命历史、军事、文化、艺术、自然科学、技术等文物或标本的场所。博物馆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精粹的载体,其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

二、博物馆的火灾危险性

(一)古建筑博物馆的火灾危险性

古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分隔差。多为砖木结构或木结构,而且建筑连成一片,有的虽有一定间隔,但建筑附近生长有高大的树木,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其次消防设施少,灭火条件差。多数没有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和室内消火栓系统。而其院落错落相连,消防车难以靠近灭火。

(二)现代建筑博物馆的火灾危险性

现代建筑博物馆一般都是功能复杂,建筑面积大,有的设有共享空间,空气对流快,易造成火势快速蔓延扩大。多数在装修、装饰中采用大量的胶合板,木工板、壁纸、地毯等易燃、可燃材料。不仅增加了火灾荷载,而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

(三)专业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的火灾危险性

专业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一般规模较小,多数是利用一般民用建筑建立的。周围环境比较复杂,有的与其他建筑毗连,有的甚至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有的陈列室既是库房,又是展厅。有的甚至没有配置消防器材。

(四)藏品和展品的火灾危险性

博物馆内的大部分藏品和展品本身就是易燃、可燃的,如丝、麻、皮毛、古旧图书、字画、动植物标本等。经长期存放,遇火极易燃烧。有的展品和藏品本身虽然是不然或难燃的,但其收藏和陈列时使用的箱、框、架和包装衬垫的木丝、纸条、棉花、泡沫等都是可燃物。

(五)电气设备的火灾危险性

博物馆内安装有大量照明灯具、音响、闭路电视、电动模型等,使用的变压器、电阻器、继电器和电气线路较多,尤其是在临时展出期间,用电增多,负载突然增大,易引发火灾。

(六)使用中的火灾危险性

博物馆在加工修复文物、施工、维修、及展出筹备期间,常需要进行油漆、喷漆、电气焊作业,使用大量可燃材料和油漆、稀料、酒精灯等易燃易爆化学品,易引发火灾。同时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和旅游活动场所,人员集中而且流动性强,不易控制,若管理不严,人员携带火种或在馆内吸烟,易埋下火灾隐患。还有一些博物馆将部分房屋出租作为娱乐场所和博物馆,甚至开设饭店,造成很多火灾隐患。

为提高博物馆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进而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特编制本汇编。本汇编要求博物馆明确消防安全职责,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建立完善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实行标准化管理,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评估,使博物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消防安全。

篇2:荣成博物馆

荣成博物馆建于2000年5月,2001年12月正式开馆,是以展示荣成海洋文化、渔家风俗、人文历史、发展成就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现有干部职工31人。

荣成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3A旅游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社科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每年举办美术、书法、摄影等各类文化展览二十多次,接待观众30万人次以上,成为展示荣成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

常设展览:荣成博物馆共有展厅14个,5个基本陈列: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渔家傲-荣成人与海、世纪荣成、千里海疆竞风流-荣成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展、防腐倡廉廉政教育基地;7个专业展览:、民俗馆、钱币馆、周韶华艺术馆、唐鸿珍中国画馆、彭昭俊艺术馆、张仲愈书法艺术馆、杜春辉油画等

馆藏珍品:荣成博物馆共有精品文物730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50件,三级文672件。

参观服务:

地址:荣成市成山大道东段28号

开放时间:9:00-11:30;13:30-17:00

预约电话:0631-7569106

交通信息:市区内乘坐101路、102路、105路、107路可直达

篇3:青白江区博物馆

成都市青白江区博物馆位于青白江区大弯街道栖凤路28号(田园广场旁),建筑面积5417平方米,展厅面积约3500平方米,2013年10月正式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年均开放天数300天以上,年均接待游客人数10万人次以上。

青白江博物馆共展出精品文物60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3件/套,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全国同时期出土体积最大的青铜马,造型独特的虎熊龙凤座以及古蜀青铜器、宋代窖藏瓷器等文物精品。常设“青白江历史文化陈列”和“赵抃清白文化专题展览”,青白江历史文化陈列采用通史展览和场景式展览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青白江区从宝墩文化时期到21世纪新时代约4500年的历史发展脉络。

青白江博物馆积极利用地方资源,免费面向群众举办各类特色临展活动,满足了群众的多样性文化需求。此外博物馆创建了“魅力博物馆——518文化惠民工程”社教品牌,常年开展“流动博物馆走基层”、“绣川讲坛”系列讲座、历史文化现场教学等活动,惠及区内外数十万群众。

青白江博物馆现为“四川省廉政建设研究中心青白江调研基地”、“成都市青白江区廉政教育基地”、“成都市科普基地”、“成都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曾获得2019年度四川省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2014年度成都市十大“我最喜爱的博物馆”等殊荣。

篇4:张家界市博物馆

张家界市博物馆位于大庸桥公园西南侧,筹建于2005年,2016年9月2日对外开放。主体建筑以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重峦叠嶂”的峰柱为原型,总建筑面积15395㎡,气势雄浑庄重,是张家界市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

博物馆展厅由地质馆、历史文化馆以及城建规划馆组成。一楼是地质馆,重点揭示“张家界地貌”这一当地极具代表性旅游资源的科学内涵、独特价值及相关科普地质知识。二楼是历史文化馆,珍藏全市历年来考古发掘、征集和接受捐赠的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民俗等价值的珍贵文物,向观众演示了桑植民歌、张家界阳戏、硬气功、茅古斯等张家界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楼城建规划馆,展示张家界建市以来城市规划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馆内陈列布展结合4D影院、语音导览系统、磁悬浮地球仪、幻影成像技术、270°影像空间秀等现代科技展示项目,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开通可网络看展的“360°博物馆”,给观众带来别开生面的视听体验。

张家界市博物馆曾先后被评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张家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家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西北民族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张家界市民族中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崇实小学南校科技实践活动基地、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德育基地、永定区大庸桥小学德育基地、学雷锋文化志愿服务岗及2017年度青年文明号等,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扩大对外宣传交流、提升城市文化做贡献。

参观指南:

常年免费对外开放

开放时间:

每天上午9:00-下午16:30(15:30停止领票,16: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交通指南:

地址:张家界市大庸桥公园对面文化广场内

电话:0744-2125025

市内乘坐1路、2路、5路、10路等。

篇5:药王山博物馆

药王山博物馆存藏各种碑石计三百五十余通,以北魏至唐代百余通造像碑与宋至明清药王类石碑弥足珍贵,尤以北魏造像碑最为精采,其数量多,年代久,品位高,知名海内外,它是我国石刻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药王山博物馆现有藏品1702件、含石器44件,玉器15件,陶器593件,瓷器90件,金属器253件,印章8枚,其它6件,古钱币600余种。

药王山博物馆编写的出版物画册《伟大的医药家孙思邈》、《药王山与孙思邈的传说》一、二集,电视片《药王山胜览》、《药王故里解说词》,《药王简介》,翻印了《海上方》、《医学源流歌》。

篇6:参观博物馆礼仪这些礼仪得讲究

参观博物馆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欣赏水平。因此,参观时要特别讲究礼仪,你知道要怎么做一个有素质的参观者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参观博物馆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博物馆文明参观礼仪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参观时,一般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一方面,博物馆是一个公共场所,食物的碎屑或残渣不仅会影响到展厅的清洁美观,还可能滋生一些害虫,损害到文物或艺术品;另一方面,在展厅里吃东西的声响或者气味会影响到其他观众的参观。因此,为了营造更好地参观环境,博物馆一般都会提供专门的餐饮区,以供观众休息和用餐,在那里吃东西,既舒服,又不会影响环境。

博物馆是公共场所,在博物馆内大声喧哗和随处乱跑是很不好的。一方面影响到其他观众和自己的参观质量,另一方面有可能在无意间碰到展品和其他观众,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因此在博物馆中不要大声喧哗和随处乱跑。而且,不仅是在博物馆中,在其他的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图书馆等,都应该遵守公共道德。

历史类博物馆和科技馆、美术馆不同。灯光一般偏冷色调偏暗,展品会特别打光,目的是突出展品,营造气氛,而且冷色调偏暗的灯光不容易使参观博物馆的观众感到眼部疲劳,延长参观时间。另外,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博物馆里通常采用冷光源。但是不用担心偏暗的灯光会妨碍参观,看不清楚。博物馆灯光都是经过专门的测验和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参观需求,实现博物馆和观众的沟通和价值。

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光和人工光,对于文物保护却是有害的。它与温湿度环境一样,成为文物保护环境的基本外在因素。光对文物的危害,不仅是它产生热效应能使有关化学反应加速外,更甚的是光化学反应,导致文物老化。光会使书画、古籍等纸质文物及丝绢文物酥化、变色,也会使陶瓷、壁画等文物的色泽淡去,鸡血石为此只能存放在铅盒之中,避免变黑。不言而喻,防光、避光是文物保护的有效措施。但是文物又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展示、研究、交流、利用等各种活动,这与对其保护有着明显的矛盾,如何合理地解决好这对矛盾,是解决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键所在。方法是避免日光或灯光直射,减少光照时间,光感中偏弱为宜,书画、古籍等纸质文物及丝绢文物在25~50lx照度、竹、木、牙、漆等文物小于150lx照度、金石、陶瓷等文物小于300lx照度、库房30lx照度,光太强危害文物,太弱不利于观摩。笔者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平成馆看到,45度角的灯光设计,既避免了直射文物,有利于保护文物,折射的光线又利于观众的观看视线。而且用偏光观赏文物还不失真,得其本色。

参观博物馆礼仪

参观时别穿得太随意

博物馆、展览馆是一个环境相对特殊的场所,馆内展出的都是具有很高纪念价值的文物和艺术品,因此博物馆和展览馆对馆内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对参观者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比如在着装方面,由于馆内的气氛都是高雅的,所以如果参观者衣衫不整,就会和参观环境产生很不协调的冲突。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不少游客都愿意到清凉宁静的博物馆里来参观,但有些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一副“乘凉”的样子,这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工作人员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不讲“礼”的行为,会破坏整个参观氛围。

博物馆里不要大声喧哗

博物馆同图书馆一样,是一个讲究安静的场所,这会使参观者能静下心来感受艺术品带来的艺术美感。因此,参观者在馆内应该始终保持安静,尽量不高谈阔论,更不能大声喧哗。有些人在参观时看到一些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常常会兴奋地招呼同伴来看,高声叫喊同伴的名字;有的旅游团在馆内集合时,导游也会大声寻找团员,这些做法都会导致馆内秩序混乱,影响了他人参观的情绪,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

展品不能乱摸

博物馆里展出的艺术品都是十分珍贵的,有的展品甚至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少数参观者在参观时总是觉得“不过瘾”,一定要亲手摸摸展品,这种做法对展出的艺术品是一种极大的“伤害”,甚至会起到破坏作用。很多博物馆都有“不要触摸展品”的规定,对于那些价值极高的文物,博物馆也采取了设玻璃罩、隔离线等的保护措施。但不是每一件展品都有防护措施,如果参观者不遵守基本的规定,博物馆“防不胜防”。

注意事项:在参观时,观众应注意查看展品旁的说明,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展品的基本情况,也会对其价值作出判断。有些展品的说明文字中会有明显的“禁止触摸”的标志,参观者应留心查看。

参观博物馆时要三注意。

第一:注意博物馆内不能大声喧哗,将手机调成震动模式;

第二:博物馆内的展品不能随意触碰;

第三:拍照别使用闪光灯,有很多极珍贵的文物,比如历史名画、古代彩色塑像等,都很“怕光”,在强光的照射下,会加速它们的“衰老”,甚至形成永久性的损坏。因此,参观者应该“忍痛割爱”,克制自己拍照的欲望,以便让更多的后人看到完好无损的展出品。

参观博物馆礼仪须知

博物馆是收藏、展览珍贵物品的场所。参观博物馆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欣赏水平。因此,参观时要特别讲究礼仪,做一个有素质的参观者。

博物馆内的气氛高雅,在着装方面,如果参观者衣衫不整,就会和参观环境产生很不协调的冲突。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不少游客都到清凉宁静的博物馆里来参观,但有些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一副“乘凉”的样子,这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工作人员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不讲“礼”的行为,会破坏整个参观氛围。因此,到博物馆参观前,应做好着装的准备。选择相对正式的服装,最好是着西装、打领带、穿皮鞋。

博物馆陈列的展品,大多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其中一些是国宝和珍贵物品。因此,参观博物馆时一定要爱护展品,做到不抽烟,不随便触摸展品,不任意使用闪光灯拍照。此外,还应当爱护博物馆内的展台、照明等设施。

参观博物馆时应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听讲解员讲解时要专心,不要出言不逊,妄加评论。参观者应自觉遵守博物馆有关规章制度,不要一边参观一边吃零食。人多时不要拥挤,按顺序边看边走。不宜在一件展品前长时间驻足,以免影响他人欣赏。

超越他人时要讲礼貌,注意不要从他人面前经过,以免妨碍他人观赏,应当从其身后走过。如果必须从他人面前经过,则应说:“对不起,请让我过一下。”

篇7:宜君博物馆

宜君县博物馆位于宜君县龟山文化园院内,是国家发改委重点资助的建设项目,馆区建筑面积约1241平方米,展陈面积790平方米。展出文物206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9件,三级文物62件,一般文物122件。其建筑造型为仿古建筑,内部布局展陈文物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文明发轫。本设计以墙面基层做文化肌理与色调,连通到顶的版面,顶面星空与河流的呈现,营造浑厚大气的空间感觉与视角冲击。一字排开的独立柜,展示石器、陶器、青铜器,形成视觉中心。第二单元—长城风云。具有汉代造型元素的天光、下沉式秦汉遗迹电子沙盘模型、东西两侧通顶的通柜、以及沙盘模型两侧的多媒体触摸查询机,让这一区域形成两相对称、上下呼应的格局。第三单元—首善之区。以摩崖石刻的造型为框架,复原的石窟造型辅以裸展之石刻造像,形成摩崖艺术墙面和艺术长廊的独特视觉,尽头以及中间穿插的文物展示,串起从魏晋以至隋唐的历史线条。第四单元—宜居之所。这一区域将清代大钟作为视觉的核心区矗立于地台之上,藻井天光下泻,阐释着经声佛号的传承不息。此处,有梵乐隐隐而来。杂陈于四周的宋元明清各类器物,叙说着世俗人间的生动百态,展览至此形成收尾的高潮,已将宜君历史的轮廓大致勾勒,并于结束语娓娓道来,形成余音绕梁的参观记忆。展室内部设计合理,设施设备先进,具有超强的艺术设计感和强烈的现代博物馆功能意识,将宜君历史文化融入整个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带给大众一种新颖独特的视觉感受。该馆将成为陕西省一流县级博物馆之一,是展示和宣传宜君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篇8:毕节市博物馆

毕节市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是贵州省成立最早的地市级综合博物馆。现馆舍由“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博物馆新馆三处组成。

毕节“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百花路19号,建筑年代为民国初期,风格为中西合璧,总占地面积约1815平方米。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等地,于2月17日将原2月7日在大定创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至毕节,省委及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主要领导同志办公、会议、住宿设在百花山福音堂,即今天的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1986年6月,毕节市博物馆成立,以旧址作为博物馆馆址向广大群众长期开放,内有《红军在黔西北》、《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住址复原陈列》等固定展陈。

毕节“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中山路34号,建于民国初期,占地面积为962.5平方米。院内有正厅、东西厢房,均为木结构,歇山式屋顶。1936年2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政治委员王震、政治部主任夏曦率六军团直属机关及十六师在中共毕节地下组织的策应下一举占领毕节,军团政治部驻扎安息会,即后来的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红军组织广大指战员在毕节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武装斗争,播下革命火种。1986年6月,该址辟为博物馆馆址之一,固定陈列有《中共贵州地下党在毕节地区的革命活动》展览。

从1986年6月起,“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和“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面向群众免费开放。“两址”成为向社会宣传红军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窗口,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认识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课堂。

“两址”在199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被公布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被评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毕节市博物馆新馆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文博路,在2013年底开馆,向观众免费开放。新馆占地面积约4500平米,建筑面积11842平米,展厅面积3000平米,库房面积800平米。新馆的建成与开放是毕节市博物馆发展中的一次飞跃,毕节的悠远历史与优秀文化也有了一个更加现代、更加完备的展示平台。馆内固定陈列有《人类起源·乌蒙史话》大型展览,包含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试验区文化四大板块,全面地展现了毕节从史前至当代的漫长历史与璀璨文化,展览中充分利用了声、光、电的现代展陈技术,形态逼真的复原陈列与变化多端的多媒体展陈手段,使观众如身临其境,在历史长河中漫游穿梭,在轻松悠闲的状态下体悟和感受黔西北大地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成就。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毕节市博物馆已成为毕节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沿阵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基地、对外展示地域文化的优秀平台。毕节市博物馆以固定陈列为展示基础,多年来还推出了《毕节历史文物展》、《毕节明代墓葬展》、《毛泽东像章展》、《试验区建设成果展》、《馆藏精品书画展》、《古生物化石展》等数十个临时展览,接待观众上百万人次,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黔西北文化展示中心。毕节市博物馆将秉承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理念,以保护历史遗产、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为黔西北大地文化的繁荣兴盛增添新的光彩!

篇9:汝州青瓷博物馆

汝州青瓷博物馆位于汝州市广成中路金鼎时代广场八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藏品陈列展览区、藏品库房区、文物保护技术区、公众服务区和办公区。藏品陈列展览区分三个展厅和一个文化走廊。

3展品陈列

汝州青瓷博物馆一号展厅,以耀州窑系、临汝窑系、钧窑系、越窑系和龙泉窑系为主,兼藏部分原始瓷、搅胎、三彩陶器和汝、官、钧瓷片标本;二号展厅,以磁州窑系、定窑系、建窑系、耀州窑系和影青为主,兼藏部分玉器和造像;三号展厅,以邢窑系、磁州窑系为主,兼藏部分龙泉瓷和鲁山瓷。文化走廊以宣传汝州三宝文化为主,兼藏部分窑具和钧瓷修复器。馆藏藏品共计1980余件。

4所获荣誉

2012年汝州青瓷博物馆被中华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授予“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荣誉称号,也被汝州市相关部门授予“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划建设中的“中国瓷都文化特色街区”项目,以公益性、社会性为主,建成后将成为集广场、绿地、人文景观、展馆、旅游、商务为一体的汝瓷文化旅游场所,使之成为汝州市新的文化地标。

5办馆意义

汝州青瓷博物馆是华夏陶瓷艺术的殿堂,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宫宇,是历史文物博览的胜区,是当代科研教育的基地,必将促进汝州文化事业发展、助力汝州对外形象宣传、提升汝州城市综合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