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作文>关于独自旅行的感悟【汇总6篇】

关于独自旅行的感悟【汇总6篇】

时间:

篇1:旅行的意义人生感悟作文

说起旅行者,就会让人想起荒原里背着旅行包徒步穿越戈壁浅滩的独行者,形容枯槁,背影瘦削,姿态执拗。他也许是在逃离人生的某段轨迹,也许是在走上新的路途。不论何种原因,他以旁人无法理解的固执的态度旅行,他有他旅行的意义。

我生来对旅行有着蠢蠢欲动的热情,这种热情不同于对周围其他事物的殷切,是一种潜藏于心的欲望,类似于少年的悸动不安。我想这大概是来自于远方的召唤,召唤我离开这里,踏上千里之外的土地,感知它的心跳脉搏,在不一样的土地上,做不一样的事。

走相异的路,看不同的风景,然后带着对人事的新的感悟回到原地,思索我曾走过的和未曾走过的路,于我而言,就是旅行的意义。

两年前我踏上远赴新疆的火车。一路上窗外有着大陆腹地宽广单调的景致。在被我称做远方的新疆,我听见呼啸的罡风,马群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肆意奔跑。我遇见一个维吾尔族男子,他驱赶着马群,伸开双臂,如同高原天空上盘旋的鹰隼。这是风的孩子。雨过天晴,草原深处发出交织着万物生息与垂死的气味,渐次陨灭。

我闭上眼睛,听见生命深处发出的呼喊。若这便是世间生命的辽远与包容,那么我曾经历的所谓晦涩辛辣的堆砌与周折,都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别扭。而我此刻所见,实是生命华丽繁复的绽放。

彼时我又想起我行走在西塘看见的景致。历代王朝变迁下的风雨飘摇在这里不过化为一场江南雨,润物无声。烟雨迷蒙下的青石瓦屋,沿途古屋粉墙上斑斓的伤痕,廊下陌生女子的巧笑嫣然。静默,似是生命永恒的姿态。

傍晚邂逅一名女子,在一家唤做“西塘印象”的店铺里。二十来岁光景,独自打理手工礼品店铺,看来往穿梭、此去彼至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有姣好的面容,穿浅紫的旗袍,声音甜美,神色安然。在这本该沉溺于城市灯红酒绿的年纪,她独身一人,来到西塘。从她的姿态里我恣意推测她曾经历的人生,无定论,但认定她不凡。

西塘是一支光阴的歌。人与人无缘由地微笑,光与影重叠交错。这般静谧美好,许是那女子留下的原因吧。

走过旅行所到之处,感受生命不同的场景。

在新疆秋日的山林间,在大地惨烈的光影下走马,迎着大风歌唱。

在西塘黄昏的小道上,在细水长流的源头,看光阴被切割细碎,听生命的气息静默安详。

夜的巴黎,下雪的北京,热情的岛屿,记忆的土耳其,国境之南的台湾,玻璃之城的香港,彩云之南的云南……

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书本里每一句最爱的真理,累积的许多飞行,用心挑选的纪念品,每一次的风和日丽。

这都是我,旅行的意义。

[旅行的意义人生感悟作文

篇2:关于旅行感悟的

最近几年我慢慢喜欢上了旅游,节假日再也不愿宅在家里,喜欢出去走走。我的这个小小改变,要感谢公司,自从来京九丝绸以后,和大家出去了几次,体会到了旅游带给我们的乐趣,也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给我们带来的温暖。今年春节公司组织的这次旅游地点是河南,其中包括开封、安阳、焦作和洛阳,行程共五天。

开封——一日梦回千年

此次河南之行,第一站是具有“七朝古都”之称的开封,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国内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为纪念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包公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相国寺、堪称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

在包公祠我们看到了铁面无私的小个子包拯,一声“开铡!”斩下了忘恩负义的陈世美的人头,大快人心!了解到原来包拯不像传说中的那么黑,他是个白面书生,也不像传说中的包拯是跟着嫂子长大的,生活清苦,实际上他是跟着父母一起长大,家境殷实,而且是个大孝子。来到清明上河园,我们仿佛坐上时空穿梭机,穿越到了千年前繁华的大宋帝国,领略了宋代民俗风情和古都汴京的繁华容貌,一睹千年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怎样一番繁华景象。在这个有600亩的园子里,园内游人如织,完全仿古的宋代建筑,身着宋代服饰的工作人员,耳边不时传来的叫卖吆喝,置身杨柳轻扬的汴河岸边,望着水面上缓缓驶过的渔家小船,让人感叹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了一幅活动的历史画卷。这里有宋代集市里的一些酒楼、客栈、当铺等,路边有各种民间杂耍,我们还观看了王员外招亲、岳飞纵马驰骋枪挑小梁王等这些平日只能在电视节目里看到的的精彩表演。真是“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云台山——不虚此行

云台山内景点很多,我们游览了潭瀑峡、红石峡、登上了茱萸峰。经过一番努力,我们一行人登上了海拔一千多米的茱萸峰。一路上来,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可爱、和谐。站在峰顶,看到山上的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迎着比微风稍稍大那么一点的风,呼吸着城市里没有的新鲜空气,幻想着如果有一天,能在山上搭间小屋,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就好了。在茱萸峰,联想到唐代大诗人王维在此怀念兄弟的孤独情景,心中不由自主的默念那首脍炙人口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来到云台山,不得不提的是有“中原第一景”美誉的红石峡,红石峡也是这次出去旅游景点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红石峡,顾名思义,石头都是红色的,她掩藏在一片茫茫青山之中,全程约2公里,峡谷又窄又深,两侧高山耸立,时而峰回路转,时而绝壁险峻,风景优美,似人间仙境,非常的漂亮。让人不禁感叹地貌景观的博大精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季节红石峡的水不是很多,没能完全目睹红石峡传说中的水美。

龙门石窟——中国的雅典娜

龙门石窟内大大小小有十多万尊佛像,有最大的、最小的、最美的和最丑的。但记忆最深的是卢舍那大佛,此佛亦男亦女,据说当时是按照武则天的模样雕刻的,号称中国最美的佛像。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刻精美,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佛像,也是龙门石窟

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用导游的话说:大家来龙门石窟的门票是120元,其中100元是来看这个卢舍那大佛的。听导游说,当时为了雕刻卢舍那大佛,武则天上的皇帝后带头捐赠了她一年的粉脂钱两万贯,折合现在的人民币是六十多万元,乍一听,第一反应不是武皇后有多么的慷慨大方,而是她一年的粉脂钱竟有那么多,可想而知,唐高宗是有多么的宠武则天了!

这次出去旅游,我家女儿也去了,只有五岁的她,印象最深的是红石峡和龙门石窟这两个景点。问其原因,她说红石峡很漂亮,龙门石窟里有很多石像,也有武媚娘等。由于前段时间她陪我追宫廷剧的原因,知道有个长的很漂亮的女王叫武媚娘,她就天真的以为演员范冰冰就是武媚娘。在卢舍那大佛前,我告诉她说:看吧,武媚娘是长这样的!

公司近两年组织春节出去旅游,我们都尽量带上女儿,她也特别喜欢和大家一起出去玩,在旅途的过程中,对于小小年纪的她,收获也不少,有她能表达出来的也有没表达出来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旅游既能增长见识,又能锻炼身体,既能提高社交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出去旅游好处这么多,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出去旅游!

篇3:旅行的感悟优秀作文

近来,不知为什么,“旅行”这一个词被炒的火热,在电视、书籍、报纸的出现率极高。每遇放假说的最多的也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不知是不是这样浓浓的氛围影响了我,以前那个胆小不敢一个人出远门的我,在心里也萌发了一个关于一个人旅行的想法。

想法一旦产生了,似乎就很难割舍下,那段时间我疯狂的翻阅旅行杂志,在微博上关注各地有名景点的旅行攻略,我计算着我即将的假期,选定我想要拜访的城市的景点,一切都做的一丝不苟,只因为心中那个关于旅行的梦。

但是不管我准备的再充分,那一次我还是没有去成,因为我计算的那个假日使我无法行走远方。失望迅速将我包裹,那个假日我依旧窝在寝室看着无聊的肥皂剧,消磨着时光。

前几日和朋友一同吃过了饭,朋友突然问我旅行的意义,这个问题使我猝不及防,我不想随便说个理搪塞朋友,所以我认真思考了好一会儿才回答她。我是这样回答她的“我心中关于旅行的意义其实很简单,无非是两点。一是相遇陌生,探索异域。二是将情感托付山水美景,终不负我。”不知朋友听了我的回答赞同与否,她没说我也没问,因为不管她赞不赞同我的观点都不影响我们之间的情谊。

“相遇陌生,探索异域”这个关于旅行的看法我很赞同,我们所去要游玩的地点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那里是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风景,陌生的人。而旅行中的我们就是在这一片陌生的异域去探索熟悉,去发现美。这便是我们旅行的价值。

如果把旅行仅仅当做是一件任务或者是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这无疑是丧失了旅行的真正意义,然而在这个速食社会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

你如果出去旅游你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于这些知名的景点,来来往往的行人的确不少,去那个地方那个景点的人也的确很多,但真正认真欣赏那里的美景的又有几个呢?人们仿佛已经陷入了,一但去旅游就迅速找当地知名景点和它合影证明自己来过的怪圈。咔擦咔擦的声音早已使旅游失去以前的纯粹,我不知道这样的旅行有何价值。

对于我而言,旅行应该是一件简单而且令人享受的事情,但是现在速食的旅行给我感觉最多的是疲惫和痛苦而不是喜悦与享受。每到一个地方旅行我们要把大半的时间花在交通公具上,每逢小长假去旅行更甚,我们只是把时间花费在排队等候上。然后随着汹涌的人海走进走出,今天也差不多结束了,然后明天只是换另一个地方去等待,这样的旅行仅仅只是劳民伤财而已。

真正意义上的旅行不是一定要去看名流大川,去熙熙攘攘的街道拥挤,真正的旅行是带上一个简单的背包一颗淡然的心,将此刻所有的情感寄托在山水之中。我可以带着简易的行装,沐浴着夕阳的余晖,去寻找我心中的乐园,将生活中烦恼在美景中抛掉,将自己融于大自然之中。

对于旅行我们要做到不随波逐流,做到相遇陌生探索异域,做到将此刻的心情托付于山水风景。

[旅行的感悟优秀作文

篇4:关于旅行感悟的

来到昆明时已是深夜,一路的疲惫映着夜间的灯红酒绿走进已预订好的宾馆,连忙入睡了。

大清早我跟妈妈在宾馆大厅里问服务员小吃街怎么走,以及我们当天的行程安排;当我们刚问完转身正要出门时,只听见一个干脆利落的男声,很简短而不容拒绝的说道:“一起走。”回头只见一对小夫妻,个儿不高,长得……说实话,并不好看,但他们看起来却很般配。

说话的男人,平头,眼睛很小,有点胖,女人正在跟服务员说话,也有点胖,戴着眼镜,眼睛也不大,但皮肤很白;也可能是出门在外,我跟妈妈两个人未免孤单,而且人多也可以相互照应,便同意了。

那个男人并不像我想象中的冷漠,不易相处,相反,东北人的特点他几乎都有,热情、大男子、幽默、热心;一开始他干什么都抢着买单,打破了我和妈妈的AA制计划,让我们很不好意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准备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距离。

而他的妻子,更是个招人喜爱的人,尽管并不好看,还感觉笨笨的,但却给人很单纯可爱的感觉,你会觉得他们很坦诚地在与你相处,是他们的坦然与热情击溃了我们全副武装准备作战的戒心。

这时你才发现,虽然世上人性百态,但还是要相信好人居多,当你用干净而美好的微笑,照亮他人阴沉而冷漠的目光时,对方温暖的笑容与炽热的心灵也会被呼唤出来,感受到哪里都有你的朋友,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无限欢乐。

从小吃街出来,我们就前往民族村;一路上参观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有藏族、白族、壮族、彝族、佤族?纳西族等等。各民族的特色服饰和文化目不暇接,让人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和谐,各民族之间的亲密无间。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场佤族姑娘的表演;佤族以胖、黑为美,她们的黑不是晒黑的,而是血统里带来的,一种健康的黑色,反而让人觉得别有一番韵味。胖呢,则是很丰满的那种,让人联想到了唐朝的美女。

美的标准因民族、习俗而异,美的认同也是文化的认同;在佤族,以胖、黑为美;在汉族,则更加喜爱白皙高挑;在西方,充满野性与热情的更受欢迎。因此,我们要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事物。其实,一开始听到以黑、胖为美,我自己心里觉得可笑,可是当真正看到了脸上时时刻刻挂着阳光般笑容的佤族姑娘时,就开始嘲笑自己的井底之见了。

虽然已是寒冬腊月,在北方此刻万物枯败,满眼衰落,但在昆明,依旧满目苍翠,气候温暖适宜,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站在一座白色的石板桥上,南面郁郁葱葱的松柏延伸向看不到尽头的远方,枝叶在清风下摇曳,阳光为它们披上一身金色的外衣.高大的松柏包围着被蓝天照映得更加清澈的湖水,清风在湖面上嬉戏,湖水似乎很是开心,在湖面上笑出了一道道波纹,潺潺流动,却又如此平和、静谧。这些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时不时闪出一道道光芒投向脸庞,让人感受着一种大自然的妩媚和灵动。哦,快看啊——倒映在水中的松柏的影子,也不再严肃而笔直地矗立了,也开始扭动起来了!

在小桥的北面,岸边是一栋栋白色的别墅,整齐而高贵的排列着,让你不由得想到欧洲贵族所居住的优雅乡村,住在里面一定特别幸福吧?而就在湖的对岸,却蜗居着或许打了一辈子工的人,只隔一湖水,而身份、地位、资产却相差甚远。人生就是这样,表面上的成功与失败可能是一步之遥,但却是难以跨越的一步。

篇5:旅行中的感悟

说到旅游,从小我也没少在中国的大江南北转悠,从长白天池的烟雾缭绕到五大连池的泉水叮咚,从北京故宫的红墙绿瓦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从泰山之巅的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到孔府孔庙中的中华文化之悠久,从五台山的晨钟暮鼓到云岗石窟的灿烂辉煌,从上海的繁华到苏园的清幽……

游览过了名山大川、历史古迹,当然没少长见识,可是,无论现在回想起哪个地方,都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要我细说,究竞看到了学到了什么,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记不得了。为什么呢?当然,也许那时我还小吧?可是我觉得不全因为这个……

从客观上说,游览不少地言时都令我感受到中国人真是太多了!自古人们称蓬莱为“仙境”,可蓬莱给我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人间”,那里汇集了黑头发、蓝眼珠、黑皮肤的来自七大洲五大洋的人们,英语、普通话、粤语及各个地区的方言在它的上空交融,肩挨着肩、踵接着踵——别说是妄想见到其盛名远扬、十几年才一遇的海市蜃楼,就是想仔细的看一看所谓“仙境”的亭台楼阁也难有空档机会。所以蓬莱给我最深的印象恐怕要是人了。

中国人真是太忙了!如果跟着旅游团走,那恐怕没有哪处景观你是能真正看懂看透的。每到一处,总会在长长的人流后面侧耳细听导游的讲解,而往往导游已将大队人马拉向另一处景点时,你还没能看见导游刚才讲述的那座庙、那间殿中到底是何般景象。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旅游给我的印象是匆匆忙忙,走马观花。

中国人把名胜搞得太商业化了!不和说很多景点过一道门就要收一次费、检一次票,更可怕的是,过度商业经营已经使一些景观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记得在烟台某处香火鼎盛的寺院,我们游览时正值某位大师在寺中讲禅论道,不少人都站长排,尤其是带孩子的家长们,都想让大师的灵光照一照,轮到我时,在一位小僧的引导下,我们进了一间暗室,一位蓄有极长的白须的年老僧人盘坐在地上的一个蒲团上,然后说了声“阿弥陀佛”,就对在旁的另一位小僧使了个眼色,叫他把我们带进了另一间屋子,只见那和尚拿出一个红布裹着的小盒子,打开后是一块玉佩,他说了大师认定我与佛门有缘之类的一些话,宗旨是需要哪块玉佩的保护,而那一块小小的玉佩的售价竟是一千五百元!这就是所谓的“佛门圣地”?我有些怀疑。

当然还少不了主观原因,就像没有知识就算再富贵也谈不上高雅,不了解就谈不上喜爱。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自己不曾读过有关的书籍,当然也就谈不上对某处景观能存有深刻的理解,当然就不曾有过真正地感悟,没有感悟的游览就像是过眼云烟,一会就散,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刻在脑海中的。

然而不涉足名山大川,不游荡江河海湖,就不知祖国地域之广大,历史之悠久。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就不知其绝。读万卷书,不须行万里路。不如此,哪能知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谛!不如此,怎能悟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

就算某些古迹已被现代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或者已被现代文明摧残的面目全非,但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并静下心来去感悟,抛开世俗加在那些景观上的东西,那么“旅游”就有了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我记起曾经有人说过:“旅游,不在于看到了什么,而在于感悟到了什么。”

篇6:高中生作文:我的一次旅行感悟

九百公里铁轨两天一夜的行程,飞弛。有人说火车让人疲惫,一路的摇晃与嘈杂。可是我觉得,在所有的交通工具里面,火车是最能让人体味什么叫做“旅行”的。你可以打开车窗,让强健的空气用力拍打双颊,感受每前进一步所遇到的新鲜。有时,如果车上的人带着同样的一种心情,火车仿佛也会被感染,怀着欢喜、期待,或是离愁别绪告别一个又一个站台。其实夕阳下闪闪发光的铁轨划着优美的弧线在远方不断地并行,交错,是一幅很美的画面,周围都是一片暖暖的金色,磨得发亮或是已经生锈的铁轨,就这样静静地卧在干燥的枕木和砂土上,然而隐隐却让人感觉它随时都会扭动着曼妙的身姿舞起来,当有列车飞驰而过时,我甚至可以听见它仿佛被挠痒时发出的笑声。火车,铁轨,多么好的一对搭档啊!有一部电影,叫《猜火车》,我没有看过。但我可以想象一群孩子坐在镀着暖暖的夕阳色的铁轨旁边,低低的说着话,很干净地笑,猜测着将要路过的火车会是从哪里到哪里。

我的面前堆放了许多零食,于是我想到前两天堂姐和我坐在麦当劳里面,吃着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才买下的派,我看着邻座那个满手是油吃得不亦乐乎的小孩子,突然就忍不住笑了。我说,姐姐,你现在还敢这样吃么?堂姐也笑起来,会胖的啊!于是我们就开始回忆小时候放肆地吃冰淇淋和啃鸡腿时的情景,堂姐说有很多东西尝试过了就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可是却不能再经历一次。我说这话听起来好有沧桑感哦。然后我们就笑,然后埋头细品手中的pie。也许以后连这也不会再吃了。我想我们随着时间的奔跑就这样垂垂老去,我们沿着岁月的铁轨旅行,偶然回头,却早已不见了刚刚才路过的风景,只剩了一些残片一般的模糊记忆,中学生作文《飞弛》。

车窗外的风景在不断的飞驰,有一条大河不时出现在我的视野中,蜿蜒在峡谷间如一条绿色的丝带。我真的想不起来省内有怎样一条大河会是这样的闪亮而清澈。昨天看见的长江也是一片茫茫的黄色。在火车上很容易就能感觉到地点的变换,窗外一闪而过的树,田野中的人面容模糊,经过隧道时车厢时忽明忽暗。这一切都时时在提醒车上的人,我们原来是一直在往前飞奔的啊!半夜时经过一个小站,我醒来,从车窗向外张望。有人在这里上车说话时发出嗡嗡的声音。列车发出轻微的嘎叽声,缓缓移动了,站台上暗黄的灯光在车厢挡板上投下我因列车移动而逐渐变短的侧影。又过了一站,又走完了一段行程。

我想每个人都是乘着一列火车在旅行的,也许会经过相同的地方,却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而在不同的时刻,也会有迥异的图景从窗外掠过。当我试图回忆已逝的岁月,不知为什么,那些印象总是被放置在冬季的傍晚,有蓝灰色的天光,寒冷的风,逐渐亮起来的路灯,还有冰凉的双手。而不同的地点和人物就在这样的色调的场景中不断变换,从幼儿园直到现在,一向如此。也许我的列车车窗本来就是这样的颜色,而我要怎样才能在回忆中翻检那些明亮的色彩呢?

风景依旧在我行我素地飞驰着,我向身后的风景告别,并迎接那些我并不曾预料到的图画。火车就要到站,而我的火车还离终点有很远的路,前面还有那么多会突然闪现的风景,虽说一路上青春小鸟掉下长不回的羽毛,但若能把那些羽毛留在记忆中,是否也算是收集了一些曾经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