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高考政治考点难点【精选三篇】

高考政治考点难点【精选三篇】

时间:

高考政治的复习阶段,我们要掌握好每一个难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高考政治考点难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政治考点难点:政党制度

1、政党含义与类型:

(1)含义: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2)类型: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

资本主义政党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 。首先,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其次,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再次,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3、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

①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②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 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4.人民政协:

(1)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5、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总之,它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高考政治考点难点:民族

1.民族含义与特征

(1)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2.我国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重点)

(1)民族平等原则: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①原因: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具体表现: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民族团结原则: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团结俄而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①原因: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B、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各民族个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措施: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内因);B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外因);C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外因)。

(4)三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意义:实行区域民族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3)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依据: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①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适合实行区域自治;③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感情结合起来。

高考政治考点难点:宗教

1、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2、宗教的社会作用: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来说,宗教主要起消极作用。

(1)消极作用(主要)

A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B宗教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C宗教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

D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

A宗教的产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对社会发展产生过进步影响

B宗教对文化艺术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C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

3.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A宗教信仰自由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B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在宗教活动场所或教徒家中进行,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的活动。任何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无神论宣传。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以外进行宗教活动。)

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这是为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更好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并不是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国家利益相一致。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2)依据:符合宗教自身规律;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1)封建迷信的含义、目的、危害(高三课本P127)

(2)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②是科教兴国的需要。③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