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阅读>随笔>7的乘法口诀教学随笔(汇编三篇)

7的乘法口诀教学随笔(汇编三篇)

时间:

教学也是一门需要细细考究的学科,教师不妨把自己对教学的灵感随笔的方式写下。下面就是读文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7的乘法口诀教学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1的乘法口诀教学随笔(三):

刚刚步入神圣的教师行列,履行着为人师的职责,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些压力,特别是在面对公开课的挑战时,没有经验和一点点教学积淀的我,顿时感到束手无策。好在有诸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引,让我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现将本节课的几个突破口与大家一道分享,重温其乐融融的感觉。

一开始的时候我设置了很多问题来引入新知,但是试讲的过程中发现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来我师父徐爽告诉我导入问题的设置不是难就好,而是吸引同学、激发兴趣从而能正确引导学生才是好的。所以我在教学整节课的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时先出示一条鱼,并问“你从小鱼的身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科学地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是从小鱼身上去发现,而不是海洋图中的其它地方,正是我引入的问题准,把握好探究的方向,学生在探究时才能明确地把握好探究的目的,所以学生观察后的发言很准确,不会出现某些偏离。可见,准确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而且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清晰的数学知识。这一点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经常注意,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习中,自主探索无疑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要,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赖以植根的土壤。在出示第三条鱼开始,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的发现,把学数学变成了“找数学”,自己去填表格,增强了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正是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大胆回答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才会有学生的不断进步。不仅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能力大有帮助。

由于1-7的口诀是两个课时完成的,所以本节课设计的时候我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编口诀,但是我师父告诉我说这个地方已经有前面学习的经验了,可以适当的放手,而且让学生自己来编口诀他们会更感兴趣,所以我领着整理出来两个,然后问同学们愿不愿意自己去编口诀,这样一下就带动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来编,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整个过程都是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整理出来的口诀都是学生自己写的,并且自己贴到黑板上的,所有同学监督,这样不仅检查了别人也检查了自己。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效果可能会更好。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在师父的带领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从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正符合这一点,虽然许多学生没有真正看过海洋,但他们常从动画片、或各种电视节目中见过海洋,在头脑中已形成了表象,因此当我出示课件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到海洋里学习数学,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学生均能各抒己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2的乘法口诀教学随笔(一):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我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掌握得比较好,还有一部分学生都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面对部分学生已有所了解的知识,怎样让更多的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快速地记忆7的乘法口诀,这是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思考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改变了以往的先出示图形再让学生编口诀的规律。从如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有关7的乘法口诀记忆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这几个方面来设计教学,希望通过较短的教学时间,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多给学生展示和交流互动的机会,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

因此一开始教学,我就开门见山,直接让学生“背出7的乘法口诀”,教师板书口诀,学生补充完整书上的口诀,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口诀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口诀的意思。我又选择其中连续的两句口诀如: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让学生根据自己画的图说出口诀的意义,再让学生找出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了。

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稳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枯燥、抽象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课堂练习中,我设计多种有趣的练习形式,为学生创造各种运用口诀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练习既有梯度,又力求把基础打好;同时体现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求一首古诗有多少字和一个月有多少天就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同桌、师生对口令、看谁算得快、算一算《山行》这首古诗有几个字、算2个星期、5个星期、7个星期、8个星期有几天。学生的兴趣很浓,一直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就这样从“背诵口诀—探究口诀意义——;运用口诀”这三步很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是在了解学生起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找到学生 “最近发展的趋势”,使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生成的意义。此外教师对学生先期知识进行预测,要在课堂上能根据预测做出选择与调整,以实现“以学定教”。以此设计有弹性的教学目标。正是这些弹性的目标、空间和时间,才使课堂教学更关注和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灵活地捕捉课堂动态资源,让学生思维活跃,经历了有效的数学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为有效。

3的乘法口诀教学随笔((二):

7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但是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非常熟练地7个7地数,所以我就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7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应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方法的准备。在尝试编口诀,交流整理7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编?巧妙地加以引导,启发学生从各方面思考,比如“一盒有7福娃”所以一7得7“俩盒有10个福娃”所以二五一十。让学生从具体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记忆口诀,而且对学生理解乘法问题。解决乘法问题很有帮助。

记忆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不能只让学生单纯的背,更多的体现在练习题的安排上,我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所以设计练习题时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比强记省劲。游戏如下:1、对口令。即每句口诀一个同学说出前一部分,另一同学说出后部分或是小组对练、师生对练。2、 根据口诀写算式3、根据算式说口诀 。这些游戏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与背诵中解放出来。#p#副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