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运动>武术>太极拳>太极拳的知识(3篇)

太极拳的知识(3篇)

时间: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种自然规律形成于客观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下面由读文网小编给您介绍:太极拳知识。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知识二、太极拳中的“六合”

“六合”是太极拳养生中的基本要求,是内外完整一气的整体感。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这些相合的地方都应经常保持成一种常态。往往也称之为太极拳的内外三合。


太极拳的知识

许多人开始练习时觉得同时要做到“六合”难度很大,手脚忙乱,顾上顾不得下,甚至手足无措,产生畏难思想。其实,六合的要求是逐步达到的,不要希望一下子就完全实现。另外,对六合要深入理解,它的实质就是身体内外的整体性要求,外形不散、不僵、内气不乱、不溢,内外完整如一。有时你把每一式的要领做对了,自然就达到六合的要求了。外三合就是周身相合,内三合就是意气浑元。

“六合”是中国武术内家拳的共同要领,形意拳、八卦掌也有这样的要求。

太极拳的知识一、如何做到太极拳势子间的连贯性

太极拳练习时无论是单一的动作,还是一个套路,都应该是连贯的,不能有明显的停顿,特别是劲不能断,意不能断。这种连贯性的要求,是建立在对动作熟练的基础上的。动作熟了之后,就细细体会做动作时的劲、意状态,将它们连贯起来。

这当中,要重点解决的是每个动作之间转换的衔接,前一个动作还没结束就要在脑子里运行下一个动作的形态,过渡自然,甚至把前一个动作的后半段和后一个动作的前半段看做是一个动作来处理,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太极拳的弧形运动、折叠翻转为连贯性提供了便利,如果是直来直去,必然会有明显的劲力转换方向,太极拳的劲力转换不着痕迹,体会到了这一点,连贯性就实现了。

太极拳的知识三、太极拳和导引

导引是中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它最早的形态起源于战国以前。后来发展成多种分支。

太极拳就是一种导引。导引有几个要素,要有丰富的动作变化,引气运行:要配合呼吸,有时配合得很紧密;有象形成分,叫做“熊经鸟申”;要结合意念,还要动静相生。这些特点太极拳都具备了。后来的太极拳套路发展变化中,甚至有意识引入了一些没有直接技击作用的导引动作,来丰富套路。所以从纯养生的角度,你也可以把太极拳套路作为一高级的导引健身术来练,强化、突出它的导引效果,甚至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针对某一脏腑、系统进行锻炼。

太极拳家陈鑫在其拳论中就阐述了导引在太极拳中的作用:“人能明任督以运气保身,行导引之术,以为之根本。任督犹车轮,四肢若山石。无念之发,天机自动。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则水火自然混融。”

太极拳也是导引、行气的功夫。在传统内功养生中,有行“周天”之说,“大周天”行气路线遍布全身,“小周天”为练任督二脉。太极拳中不完全刻意要求意念引导内气运行周天,但一些拳论认为,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自然能使气行周天。太极拳的很多动作本身就是导引,有导气的效果。

看了“太极拳的知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