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知识百科>公共基础知识>招聘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合集2篇】

招聘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合集2篇】

时间:

练习公共基础知识试题能够让你更有把握通过招聘教师考试,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招聘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招聘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1)

1、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六艺 B、八股文 C、自然科学 D、四书五经

2、下列行为属于侵害学生受教育权的有( )。

A、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 B、上课期间禁止学生看与上课无关的书籍

C、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 D、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

3、关于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B、能力是调节行为、活动的相应心理过程的概括性结果

C、能力的迁移范围性比知识、技能小

D、能力与知识、技能有密切的关系

4、学校以张老师本月出勤低于20天为由,扣除张老师本月绩效奖金,这违背了张老师的( )。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权

C、获取劳动报酬权 D、进修培训权

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包括( )。

A、以儿童为中心 B、学校即社会

C、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D、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地增长

6、下列行为属于侵害学生受教育权的有( )。

A、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

B、上课期间禁止学生看与上课无关的书籍

C、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

D、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

7、教育家卢梭、裴斯泰洛齐分别是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的代表人物。( 判断题)

8、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判断题)

9、班级教育管理环境一般包括班级教育管理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判断题)

10、班级授课制的课堂上学生活动少,不利于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容易养成依赖思想,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判断题 )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2、【答案】ACD。解析:教师侵犯学生受教育权表现在以下方面:(1)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2)侵害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3)侵犯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4)侵害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5)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

3、【答案】C。解析:知识、技能迁移范围比较窄,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的迁移,而能力可以相当广的迁移范围。

4、【答案】C。

5、【答案】ABCD。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教育观点: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6、【答案】ACD。解析:教师侵犯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以下方面:(1)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2)侵害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3)侵犯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4)侵害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5)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

7、【答案】×。解析:二者都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8、【答案】×。解析:创造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创造力之外,智力的成分还有很多,比如观察力、记忆力等。智力高的人可能创造力高,也可能是其它方面的能力高。而相反,当一个人创造力高的时候,这个人的智力一定是高的。即:较高的智商是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9、【答案】√。解析:教育管理过程应始终聚焦于教育的目标或价值指向,即“促进人的发展”,支配教育管理的规律正是人的发展规律,如果说促成人的解放与自由反映着教育的价值目标,那么它也反映着教育管理的价值原则、伦理规则。

10、【答案】√。解析:题干描述为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看过“招聘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招聘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2)

1、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部教育根本大法是( )。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师法 D、宪法

2、人的身心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个体发展表现千差万别,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分别促进儿童发展,做到( )。

A、循序渐进 B、适时而教 C、因材施教 D、适度超前

3、( )的人一般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4、根据政策的内容与层次,教育政策可分为( )。

A、党或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任务而制定的总的行动准则

B、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级各类教育发生效力的政策

C、党或为实现某一方面的目标、任务而制定的基本行动准则

D、贯彻落实总政策和基本政策的具体行为规则。

5、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创造性

6、《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针包括( )。

A、优先发展 B、全面发展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只适用于在公立学校的教师。(判断题)

8、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一般而言,效能感高的教师比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更高。( 判断题 )

9、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随年龄的增加不断积累,而能力并非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到一定的年龄便会停滞衰退。( 判断题 )

10、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在形式运算阶段,个体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在教育法律体系中具有的法律效力。

2、【答案】C。解析:因为个体存在差异性,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儿童的教育教学上做到因材施教。

3、【答案】D。

4、【答案】ACD。解析: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根据政策内容与层次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5、【答案】ABD。

6、【答案】ACD。

7、【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8、【答案】√。

9、【答案】√。解析: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能力和知识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能力和知识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第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成长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得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知识的增加而成正比的成长的。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可以随年龄增长而不断的积累,但能力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10、【答案】√。解析:形式运算阶段,发展特点: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