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方法百科>技巧大全>暨南大学的专业在全国的排名_暨南大学学校介绍(汇编4篇)

暨南大学的专业在全国的排名_暨南大学学校介绍(汇编4篇)

时间:

高考将近,各大高校的专业全国排名越来越受到关注,读文网小编就整理了近年来暨南大学的专业在全国的排名情况,供你择校时做参考

暨南大学学校文化

校友会

始创于1906年(清光绪32年)的暨南大学是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高等学校。校友遍布世界五大洲、祖国各省市。广大暨南校友具有爱国爱校的光荣传统,一向关心支持母校的建设和发展。

暨南大学校友总会成立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五日 。在一九九一年六月母校85周年校庆期间,海内外校友会的代表讨论成立校友总会成立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并委托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地校友会进行筹备。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日 至廿二日,海内外33个校友会100多位代表聚集澳门,举行筹备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暨南大学校友总会章程》和会徽,选举了校友总会领导机构。一致推举马有恒为校友总会会长,第一届理事会由33人组成,黄旭辉任理事长,钟业坤任秘书长。

2001年11月16日第二届理事会成立。马有恒再次被推举为校友总会会长,胡军任理事长,崔仁辉任秘书长。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该届理事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在校友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主持校友总会工作。二OO四年一月十一日,在暨南大学校友总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由马有恒会长提议,经全体常务理事一致通过,胡军任本届理事会副会长,理事长由贾益民担任。

校友总会成立后,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创办了会刊《暨南校友》,该会刊以季刊形式出版。学校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决定设立校友工作办公室,也作为校友总会的办公室,并配备专职人员。

一九九六年母校九十周年校庆前夕,校友总会向各地校友会和广大校友倡议集资兴建校友楼,得到各地校友的热烈响应,广大校友积极筹资,共集资500多万元。该楼于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五日奠基,一九九九年一月动工,同年底竣工,暨南校友吴学谦题写楼名。现校友总会设于此,楼内还辟有暨南大学校史展览厅,常年接待海内外宾客到此参观,是暨南大学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目前,分布在国内外的暨南大学校友会已有85个,包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祖国内地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西起重庆、四川、贵州,东至上海、江苏、浙江,均成立了暨南大学校友会。

校训

校训“忠信笃敬”四个字的出处十分古老。《论语·卫灵公》记载说: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就是在本乡本土,难道行得通吗?”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

“忠、信、笃、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观念,数千万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它们大致具备了以下的意义内涵:

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

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

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意义。

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

这四个字的意义有交叉,也可以组合使用,更可以与别的字组成新的具有道德内涵的词语,变化很多,富于生成能力。

“忠、信、笃、敬”四字,除了继承其原有积极的道德含义以外,可以屏除其部分过时的内容,还应该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容。

校徽

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在标志的设计上,字母“JNU”构成一艘中国特点的帆船。“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船体厚实,富有文化承载力度,线条连接充满动感,体现暨大的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念;同时标志的视觉中心是图案化寿字文“南”字,传神地反映中华传统的文化。

标志将字母和中文有机结合,认读性强,见解鲜明,线条流畅,气运平衡。标准色采用大海和天空大自然的颜色:蓝绿色,寓意暨南大学历经百年,依然蓬勃焕发着茂盛的生命力;整体更和谐统一沉稳大气,吻合暨南大学忠信笃敬,悠久历史、学术严谨活泼的风格。

暨南大学学校简介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暨南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为华侨华人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同时亦是“111计划”建设行列,为中药创新药物发现与中药现代化创新引智基地。学校由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三方联合共建。

暨南大学是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教育部领导的一所具有文、史、理、工、医、经、管、法、教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1996年成为了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之一。暨南大学为我国最早开设商科教育的国立高等学府之一,有“始有暨南,便有商科”的说法。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截至2013年4月,学校有各类学生44369人,在校研究生1035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64人、硕士研究生7851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339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8737人。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11124人,他们来自全球五大洲136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港、澳、台、侨和海外留学生学生总数多年来高居全国高校首位,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

位于台湾南投县的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亦简称暨南大学,且与大陆暨南大学同根同源,共同为中华侨教作出巨大的贡献。

暨南大学各专业在全国排名

>>>下一页更多精彩“暨南大学学校简介”

#p#副标题#e#

暨南大学社会评价

侨校美誉

2001年7月14日,时任国际创价学会名誉会长、世界著名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日友好的奠基人之一的池田大作先生,高度评价暨南大学对国际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他了解到暨南大学体育人才辈出后,盛赞暨大为培育“世界市民”的文武双全的“人类文化大学堂”。

除了“东南民主堡垒”和“人类文化大学堂”之外,暨大也被称为“小联合国”大学。说的是暨南大学的师生,不但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更有来自五洲四海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暨南大学校园中共同学习,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在暨南大学校园中撞出火花,也“撞”出了这个“杂烩”大学的别称。

暨大被称为“中国第一侨校”。1906年清政府为“宏教泽而系侨情”设学于南京。1960年许多东南亚华侨青年来暨南大学学习汉语,其中以印度尼西亚侨生最多。其中每4个人中就有3个是来自东南亚的侨生,当时暨南大学就被誉为“华侨学生的摇篮”。

暨南大学在我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其在澳门的校友众多。在澳门特区政府公务员中逾3000人是暨大校友,而在澳门的卫生医疗系统中,有74.8%的医生曾就读暨南大学。

名人评价

“暨南都是些革命党”——袁世凯

“这是我们华侨学府啊!”——暨南大学老校友欧阳礼

“为中国和东南亚的发展及友好关系做了大量的贡献。”——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

“暨大很有特色,起到沟通海内外的桥梁作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

与闻名遐迩的暨南大学“相见恨晚”。——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

“母校是与我们祖国一同经历了曲折道路才有今天的辉煌。这是多么亲切的几个大字啊!”——暨南大学老校友王兴华

“暨南大学三起三浮,没有校址的情况下也坚持办学,这正是中国人奋斗的缩影。百年暨南大学是个品牌,忠信笃敬的精神应该弘扬出去。”——知名时事评论员杨锦麟

“每当我想起暨南大学师生在上海“孤岛”战斗,那种旺盛的爱国主义热情,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突破种种困难,艰苦工作,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内心总会产生出一股鼓舞的热流。”——暨南大学老校友钱今昔

“1947年1月的上海学生“抗暴”斗争,以及5月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暨大学生一直冲在斗争的前列,是当时上海学生民主运动的主力学校之一。”——暨南大学老校友费志融

“建阳时期暨南大学的设备虽然简陋,但学术空气比较浓厚。拥有许多国内知名学者,他们讲课风格也各有不同,有的严肃,有的风趣,但多能循循善诱,启发同学们的思维。”——暨南大学老校友朱半候

猜你感兴趣: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