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知识百科>育儿知识>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推荐11篇)

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推荐11篇)

时间:

有句话说的好:“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对于教育孩,掌握以下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很有帮助接下来大家详细介绍最简单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欢迎阅读

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4: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

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6: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

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三句话教育孩子就够

亲爱的家长,当孩子犯了错误,你是不是很伤脑筋?当你批评他,他是不是当耳边风?当孩子不改正,你是不是很“受伤”?看来,有可能是我们批评的方法出了点小问题哦。其实,批关于批评,只需要三句话就够了。

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既要严格,又要温柔,老是对孩子大吼,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英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家长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又要温柔关怀。这是培养高素质孩子的关键,尤其是培养女孩。

研究人员认为,最佳方法包括:父母要求孩子的表现与年龄相符,制定纪律,监督他们的行为。同时还要非常了解孩子的需求,并作出回应,既善于倾听,又能与孩子温和地交流。

研究报告说,家教对女孩的成长尤其重要。如果父母教育"不温不火",没有给予足够关怀和监督,会使女孩有性格缺陷,可能缺乏信心,甚至吸毒。

父母教育"点到为止",只能教出"差不多"的孩子

很多家长工作生活都很忙,认为教育孩子可以"点到为止"。英国30%的成年人认为,家长不应该牺牲自身的追求,全心全意服务孩子。儿童协会为期两年的"优质童年调查"结果显示,"过度个人主义"在成年人中间蔚然成风,可能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伦敦教育研究所的报告说:"大量的研究确认,更好的教育才能教导出行为更规范、更有能力的孩子。"

报告的作者说:"我们需要向父母提供支持,改进他们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不会处于危险境地。"

心态好社交好的母亲,培养的孩子更出色

研究报告说:"父母的个性(如为人处事的态度)、是否母乳喂养、育儿方法,对培养孩子都很重要。"

研究发现,母亲如果母乳喂养,心态良好,社交活跃,育儿方法会相对更合适,对孩子更关心,和孩子沟通会更有效。

相关:

英国《每日邮报》28日报道,父母对孩子怒吼,危害和打孩子差不多。

英国教育协会的教授斯塔朋说,对孩子大声吼叫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虽然孩子需要激情去面对外面的世界,但大声吼叫(表现出的激情)并不是好的引导方式,相反,对孩子怒吼,特别是重复不断地大声斥责孩子,孩子受到的伤害很大,这甚至比打孩子还厉害。

美国心理学家说,怒吼给孩子带来的压为,这对孩子大脑的发育很不利。对孩子长期大声吼叫,压力会影响孩子大脑中荷尔蒙等一些激素的分泌。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教育孩子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做父母的必须大胆管教儿女,约束他们的不正当行为。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呢?要善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管教孩子是一门艺术,其中有几点要注意。

1、培养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识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孩子首先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与他人交往时所采取的态度的基础。所以,让孩子尊重父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有的孩子之所以会凌驾在父母之上,是因为没有尊重父母的意识。父母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当孩子做事情做得很好的时候,就及时表扬;当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要严厉批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结果都不是一朝一夕导致的,都有深远的原因。如果小时候孩子第一次顶撞父母,父母当作儿戏,以后再有冲突就很难取胜。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若你不能使一个五岁的孩子把玩具从地上拾起来,你就不可能在孩子步入青春期这个一生中反抗最激烈的时期施行任何程度的有效控制。”

纵容孩子无礼,等于埋下犯罪隐患。

2、不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好处

一次,我去商场买东西,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妈妈没有给他买。这孩子大哭大闹,先对妈妈拳打脚踢,后来索性坐在地上撒泼。搞得这位妈妈十分难堪,怎么劝怎么哄也不行。妈妈叹了口气,拿出钱包,准备“屈服”。

我制止了她:“不能惯着他!不能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任何好处,不然你一辈子要受苦。”我劝她马上“离开”,不再理这个孩子。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我对这个孩子说:“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妈妈已经走了,她才不会给一个这么不懂礼貌的孩子买玩具呢!大家也不会理你的!”后来,我摆摆手,让围观的人全都走开。

孩子把抹眼泪的手指分开一道缝,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妈妈也“走”了。他立刻停住哭声,爬起来去追妈妈。看到妈妈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着:“妈妈,等等我!我不闹了!等等我!”

妈妈赢了,无理取闹的孩子输了!

如果妈妈心一软,买了那个玩具,孩子也就“没治了”。从此,妈妈将成为孩子感情讹诈的受害者。要知道,多少“小霸王”就是在纵容中学坏的!

有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有些坏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每一次无理取闹,绝不能让他得到好处,尤其是第一次。

3、严厉的管教之后是沟通的最佳时机

当父母与孩子的“激战”停止,孩子的胡闹没有得逞时,他会明白自己是“咎由自取”。这时候,孩子常常对父母做出亲昵的举动,这个时候往往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机。因此,父母不应该害怕冲突,或者在冲突时退却。我们要把冲突看成重要事件,因为它提供了跟孩子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这时候谈话的效果多是其他时候无法达到的。

一番宣泄后,孩子往往想依偎在父母的怀里,父母应该张开温暖的双臂欢迎他。你可以耐心地和他谈谈,因为这个时候,你说的话他容易听进去。

对孩子批评过后,要适当鼓励,施以父母的温情,对孩子要求的合理部分要给予满足。这等于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他的,父母否定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不恰当行为。

这样,管教孩子就有了一个充满爱的结尾。

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三句话批评孩子就够

方法:

好的教育方法通常都是比较简单的,批评经常犯错误的孩子一般只需要三句话:

第一句话:指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

第二句话:指出这件事的后果,以及我们对这件事的感受,不高兴,很生气,生气极了。

第三句话:告诉孩子我们很喜欢他本人。

到此结束,拍一拍孩子,用期待的眼神与孩子交流。整个过程只需要一分钟。这个方法的关键就是:

关键:

一、就事论事指出孩子犯的错误。这只要一句话,通过这一句话让孩子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事。

二、告诉这件事的后果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很生气,不能容忍这样的错事。也只要一句话,通过这一句话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该这样做,以及这样做对自己或者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我们不能容忍孩子所做的错事,但是我们很喜欢孩子本人。还是只要一句话,通过这句话告诉孩子我们对他们的爱,我们不是不喜欢孩子而批评他,而是因为爱才指出他的错误。

虽然只有三句话,但任何一个环节少了都不行。通常情况是,有的孩子受了批评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错事;或者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我们还没完没了的批评、说教。最常见的是批评完了就完了,这对于经常受批评的孩子来说会认为我们不喜欢他而故意找他的麻烦的。所以这第三个环节绝对不能漏掉。

提示:

三句话中,我们很多时候只注意前两部分及批评与愤怒,并且没完没了。需要补充的是:

1、不能罗嗦,要尽可能简短并直入主题,这样让孩子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错误以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道理。

2、“三句话”就相当于三角架,缺了一只脚是站不稳的。特别是对经常被批评的孩子,第三句话更是显的重要。

3、孩子从中也迅速学会了一些处理事情的一些方法:对事不对人,抓住主题,迅速处理。

通过我的实践,再调皮的孩子都很乐意的接受批评,并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也会乐意的去改正,虽然有反复,但还是可以用这个方法对孩子实施批评,使孩子能逐步改掉一些坏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1: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让孩子自由成长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孩子3岁开始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美育、智育一起上,孩子却越来越不快乐。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焦虑现象。

美国加州整合学院副院长伊丽莎白·比文13日在北京表示,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世界各国都存在。如何让孩子像个孩子、让他们自由成长正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当日的第11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暨应用心理学高峰论坛上,比文说出了不少中美家长都有的焦虑,比如美国家长也希望孩子上常春藤盟校、也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她认为,现代教育让无论小孩还是家长都有很大压力。在这过程中,孩子内在的发展动力被泯灭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比前代人更丰富,却越来越不容易快乐。比文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们成长的过程被人为加快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好的时代,信息更发达,孩子接受新事物更多,但另一方面家长的压力更大,留给孩子的时间更少,孩子很多时候是被撕裂成长、被迫接受各种新事物。”

比文做了30多年整合教育推广和研究。她以在美国和世界若干实践为例指出,整合教育的核心不是孩子要上多好的名校,而是这些孩子有能力、有热情和一生都过得很快乐。

而这些基本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我们鼓励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给孩子真正需要的指导和支持,而不是根据成年人的意愿或社会文化的压力揠苗助长。”比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特别想看到未来的人如何看待我们今天对孩子的伤害。”

近年来,西方各种教育理念进入中国,让中国家长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到焦虑。比文说,这种情况在美国也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也会存在矛盾。实际上无论什么教育理论到一个地方都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说到底在于能否支持孩子由内向外地自由发展。“孩子就像一棵树,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有足够的养分,支撑他们在大地上立足。不要对他过度施压,否则容易断掉。”

比文不赞成那些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接受全英文课程学习进而送出国的做法,也不赞成让孩子三岁就学英语。她认为,学好母语更重要,母语是孩子了解所处的社会、历史、地理、文化,进而建立起与社会联系、获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孩子7岁后再学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为好,学习一种看世界的方法,也可以通过音乐、诗歌、戏剧等多种方式进行。”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人的大脑到28岁才停止发育,因此未来的教育将基于脑科学的研究进行。”比文说,无论什么时代,孩子都需要关怀、安全感、创造力、运动、自然,这是孩子健康的前提。“我们只有一次做小孩的机会。教育系统是最难改变的系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3: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

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5:重视赞扬的作用

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家长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

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

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下一页更多精彩“教育孩子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p#副标题#e#

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2:鼓励有方法

鼓励的通用公式:

鼓励=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体接触。

为了恢复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家长不但用语言告诉孩子,你相信他的人格和能力,鼓动孩子去尝试或再试,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有身体接触,通过拥抱、拍打孩子肩膀或抚摸孩子的头发等方式,把信任和力量传达给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力量,使他们恢复勇气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