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百科>桐梓山革命根据地(合集18篇)

桐梓山革命根据地(合集18篇)

时间:

篇1: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湘鄂川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景点。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城区解放路,距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30公里。1934年,为发展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率领红二、六军团发动湘西攻势,解放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在城内建立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年,鉴于中央红军已经胜利到达陕北,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途中改称红二面军,并胜利到达陕北。该馆为四合院建筑,东头是任弼时、贺龙、萧克旧居,南面是展览陈列厅,西头是湘鄂川黔省委礼堂旧址,北面是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各部门办公室旧址。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原系民国7年(公元1918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2001年6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解放路41号

乘车线路:在张家界市区乘出租车前往

篇2: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管理单位是定安县民政局。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南部的中瑞农场,在原红军操场司令台遗址上建设,占地20亩,总投资230万元,园中央建有冯白驹将军和琼崖革命主要奠基人王文明主席两人的3.5米高的铜像。园中建有陈列馆、接待室、值班室、题词亭、湖中亭、假山池、两座石狮子、大门、围墙、停车场等,总建筑面积5394.6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89.46平方米的两层楼陈列馆,陈列了海南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个阶段的革命斗争史料及珍贵文物,包括琼纵战士使用过的各种生活用品、工作用品、武器、旗帜、印章、历史照片等。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于1992年经海南省委、省政府同意筹建,由省委领导任组长的筹建委员会负责筹建工作。1993年10月16日正式开工兴建,1996年8月1日举行落成剪彩典礼,同日对外开放。

纪念园中《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简介》等3篇碑文均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政府名义镌立,两座题词亭里刻有各级领导人的题词,以及各级政府、单位和个人捐款的《芳名榜》。

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方圆100多里,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琼崖革命的重要根据地。母瑞山是土地革命时期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独立师三大领导机关的驻地。1928年3月,国民党蔡廷锴师抵琼“围剿”琼崖革命,琼崖军民反“围剿”受挫。同年底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率部转移到母瑞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第一次保存了革命火种。1929年6月,红军独立团在此成立。1930年4月,中共琼崖“四大”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召开,作出发动“红五月军事攻势”等重要决议。8月,红军独立师在母瑞山成立。同月,琼崖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母瑞山召开,成立第二届琼崖苏维埃政府。

1932年7月,国民党广东政府警卫旅陈汉光部到琼“围剿”琼崖革命根据地,红军反“围剿”失败后,冯白驹率中共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和警卫部队100多人在母瑞山与敌周旋、坚持斗争,最后剩下25人。在坚持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后,于1933年4月成功突围,第二次保存了革命火种。

地址:

定安县国营中瑞农场中学西南侧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

15元

建议游客驾车前往

篇3: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湘鄂川黔省委旧址后面的民房内。

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192平方米,正屋坐北朝南,右厢房为吊脚楼,楼上为无线电总台。正屋为宿舍和学习班教室,左厢房为厨房。系当时总台长苏林,密码翻译陈琮英,教官王永浚办公地点和住处。

1934年12月,省委迁至塔卧后,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带来无线电台2部,有线电话总机1部,任弼时夫人陈宗瑛任通讯负责人,并担任密码译电,工作忙碌时任弼时、李贞也前来译电。无线电台设有总台和分台,总台负责与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各团部的联系,分台负责指挥本地各师军队,还兼管有线电话。苏维埃政府各机关装有电话单机,初步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通讯系统。为了发展红色邮电,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由王永浚、陈琮英担任教员,在塔卧举办了一次无线电训练班,共培养了红二、六军团中20多位报务员。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篇4: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和万坪镇。

1934年12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军区迁到塔卧后,在塔卧涂家台办起了临时修械厂,厂长是当时能造步枪的铁匠马立盛,政治指导员曾陆生,经理田端武,管理员周锡鹏,工人来自红军和当地的铁匠、木匠,共50多人。

1935年春,红二、六军团从慈利缴获敌保安团兵工厂的两台车床和一些原材料,俘获 40多名兵工人员,连同涂家台修械厂迁到龙家寨多士坪,扩充为兵工厂,共380多人,厂内设有红炉、翻砂、修理、木工等车间,主要生产刺刀、火药、子弹、炸弹、手榴弹和0零件,修理和组装一些0。厂里还有负责保卫的警卫连,共50多人,连长朱曹文。工厂原材料的来源,一是缴获战利品;二是收购破铜废铁;三是发动学生、儿童收捡弹壳;四是设法从白区采购。1935年1月至4月,约生产刺刀450把,子弹22500发,修理长短枪2700支。工厂都是以产品直接支付的方式向红军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需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政上的军费支出,间接增加了财政收入,直接地支援了革命战争。1935年4月,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兵工厂随军迁到桑植五里桥的尚家坪和龙山茨岩塘的半寨坪。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篇5: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该馆由邓小平亲笔题书馆名,是我国第一个以根据地命名的专门性博物馆。它的前身为巴中人民文化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1961年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纪念馆。1979年3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新馆落成于1984年口馆址在巴中市巴州区城南南龛山的半坡上,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27平方米。陈列大楼由三个展厅、珍品陈列室、影视放映厅等组成。陈列大楼两侧是红军石刻陈列廊,东侧为观光廊亭。整个建筑雄伟壮观,绿树红墙浑然一体。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资料两万余件,基本陈列了川陕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斗争、发展史,分15个单元。对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的历史背景,为什么会翻越大巴山进人通(江)、南(江)、巴(中);当时四川军阀割据及巴中军阀统治中的贫困状况;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南(江)、巴(中)的战况,反“三路围攻”、打“三大战役”、反“六路围攻”以及“万源保卫战”等战史;建立省、县、乡、村苏维埃,进行土地革命,肃反镇反,扩大红军及军队建设;苏区经济、文化发展;撤离川陕苏区西进长征的真实史况以及留下的川陕游击队的活动情况等,都有实物、史料展出。馆内还珍藏有“带血的上地册”;苏区发行的“税票”;苏区制造的钱币,包括纸币、银币和铜币;石刻的《十大政纲》、《劳动法令》、《土地法令》等一、二级文物。馆内的展出,物、图、文、照片俱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面反映了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创建、巩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该馆现在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篇6: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

时间为1925年。位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湘鄂赣苏维埃政权的纪念建筑。

1930年,平江、浏阳、铜鼓、万载、大冶等县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迫切需要成立湘鄂赣苏维埃政府,以便统一领导这些地区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因此于民国20年(1931)9月23日至10月4日,湘鄂赣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和湘鄂赣军区,选出杨幼麟为省苏维埃主席,李宗白、涂正坤等为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省苏维埃政府管辖湘东北(平江、浏阳、岳阳、湘阴、临湘)、鄂东(大冶、阳新、通城、通山)及赣西北(万载、修水、铜鼓、萍乡)地区20多个县。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法令,领导人民开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斗争。根据地土地革命全面开展,各级苏维埃政权日趋完善,直至民国23年(1934)。

旧址原为天主教堂,始建于民国14年(1925),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1949年前作教堂,此后当地政府和工厂使用至今。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48-48。

2019年10月7日,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长寿镇:南桥乡、黄金洞乡、长寿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长寿镇长寿镇域位平江县域东南,当汨水上游,紧邻1853线省道,北邻龙门、木金、咏生等乡镇,东连南桥乡,南接黄金洞乡,西近嘉义镇。 清代为凤栖乡20都,民国为长寿区、长寿乡。建国初为第3区,后改长寿区。1981年置乡级建制镇。1995年4月撤区并乡后由原长寿镇、长寿乡、桂桥乡、邵阳乡合并建长寿镇。共有5。

篇7: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新区西北部40余公里,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气势宏伟、庄严肃穆,融合了苏维埃主题与陕西渭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既突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发源地的红色主题,又具有现代建筑风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综合教学基地,国家行政学院公仆意识教育现场教学点。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把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陕甘边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陕甘边革命根据照金纪念馆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为序厅、主展厅;二楼为副展厅和多功能区。序厅顶端以党徽、党旗为背景,以铸铜雕塑墙为依托,并配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展示手段,突出了“纪念、记忆”的革命主题,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力。

主展厅内容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为主线,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文物和各种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革命先辈和苏区人民英勇战斗的光辉历程,突出了“两点一存”的主题,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综合性纪念馆。

二楼包括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展区和创意油画展区。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展区主要介绍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百余位革命英烈的生平事迹;创意油画展区的15幅大型油画生动再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的艰辛历程。

走出二楼展厅,拾阶而上,山顶是气势宏伟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四面镌刻着四幅浮雕,描绘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斗争史中的四个重大历史场景。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集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于一身的现代展馆,既有历史的凝重感,又有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参观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人深受启迪,深受教益。

照金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游客只需要出示本人-、学生证、军官证、残疾证、-等有效证件或微信扫描官方二维码即可入馆参观。

篇8: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东40余公里的沙溪镇王坪村。1934年7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缅怀红军将士,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旁修建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烈士墓”,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并题写碑名、绘制图案,烈士集墓集中安葬红军烈士7823名,是中国唯一一处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集墓。1982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为红军烈士陵园亲笔题词,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2年民政部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为仿川东北民居建筑风格,建于2011年8月,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是重要的红军文化传播基地和廉政教育平台。馆内用8个展厅按照“辉煌征程、战地血花、忠魂千秋、丰碑永存、将星璀璨”5个单元进行陈列,表达了《英烈忠魂》主题;按照“红色序章—红色战地—红军丰碑—红色追忆—红色永续”红军文化脉线,展示“川陕苏区首府、悲壮红色通江”宣传主题,再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历史贡献。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王德元(1908-1978),艺名猛开花。渭南市临渭区孝义人。出身农民家庭,自幼随着名艺人王谋儿学艺,因记性好,过目不忘,青年时期就能演唱24本戏,出师后誉满同、朝,荣获“猛开花”之称。他为人耿直,性情爽朗,一生从艺,精益求精,生、旦、净、丑均能演唱,扮演小旦尤为出色。最拿手的戏是《打仗》、《芦花絮》、《哭通厅》、《花换布》、《拾玉镯》等。。

篇9:激石溪革命根据地先烈纪念园

激石溪革命根据地先烈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激石溪革0据地先烈纪念园位于新田镇激石溪。纪念园建在群山环抱的一座金龟山上,由牌坊、先烈纪念墓园、登山台阶、景英亭、纪念碑组成,占地总面积15公顷。

纪念园牌坊前竖着广州军区原政治委员杨德清上将题写的“激石溪革0据地先烈纪念园”石碑,进入纪念园牌坊后,左边是先烈纪念墓园,正前方是299级台阶,半山腰建有“景英亭”,山顶矗立着一座“革命英烈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纪念碑前有一座第五届中央委员杨其珊的半身花岗岩雕像。

激石溪革0据地曾经是0东江特委、海陆惠紫县委、海陆惠紫县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红四九团、陆丰县委、陆丰县苏维埃政府等革命领导机关所在地,纪念园附近的高岗子、暗径村、三江口、桥子头、牛角窝等地的机关所在地地有红军医院、兵工厂、军需仓库旧址。

篇10:美合革命根据地

美合革命根据地

地处澄迈、儋州、临高三市县交界,占据要冲,不但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群众基础好。1941年1月,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纵队总部机关西迁美合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全琼抗日救国斗争。并创办琼崖抗日公学,冯白驹任校长,史丹任副校长,全琼一千多爱国青年纷纷云集。不久,党校和军政学校相继成立。此外,还设军械所、合作社、小学、夜校、医院、抗日新闻报等。美合革命根据地,当时成为全琼抗战的总指挥部。

地址:仁兴镇

电话:0898-67338011

篇11: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赣革命根据地(xiānɡɡànɡémìnɡɡēnjùdì)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于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发展起来的。根据地位于赣江以西,株萍铁路和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湘赣边界,包括湖南的茶陵、攸县、酃县、醴陵、耒阳、资兴、郴县、桂阳、宜章9个县及长湘区委,江西的永新、宁冈、莲花、安福、遂川、吉安、萍乡、新余、宜春、峡江、分宜、上犹、崇文、万安、信丰、大余等16个县,共计25个县,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基本苏区人口100余万。境内山高林密,水网交织,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横卧于湘赣两省边界。连绵不断的崇高峻岭,险要的地势,丰富的物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游击战争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929年1月,红军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各县赤卫队,在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特别委员会领导下,经过两年的斗争,扩大了根据地。1931年7月,中共湘东南、湘南两特委和西路、南路、北路3个分委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将所辖的赣江以西地区合并为湘赣省。8月1日,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在永新成立,王首道任省委书记。10月,中共湘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湘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莲花县花塘村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共湘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王首道、任弼时先后任省委书记,袁德生、谭余保先后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委、省苏及省直机关均驻永新县城。至此,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它包括赣江以西、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的广大地区,约20余县,人口100余万。此后,省委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发动群众,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了永新、宁冈、莲花、上犹、崇义等十几个县苏维埃政府。1932年2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独立第1、第3师合编为红军第8军,由李天柱代军长,王震代政委。1933年6月,任弼时任湘赣省委书记。同时,以由红8军改编的红17师和由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调来的红18师在永新组成红六军团,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1934年8月,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军团政委。随后红六军团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的率领下,撤离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湘中转移,留下部分红军在湘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可靠的西部屏障和巩固的战略侧翼,同时也是沟通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桥梁。

篇12: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陕甘边照金革0据地是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山区革0据地。它以耀州区照金镇为中心,横跨耀州区、旬邑、淳化、宜君等县(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3-4万。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93年5月,省委在照金镇隆重举行了陕甘边照金革0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决定在照金镇修建陕甘边照金革0据地纪念馆。此项工程于1996年动工修建,2002年“七一”前完成了布展工程,2004年4月开馆。日前,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名录中,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的陕甘边照金革0据地纪念馆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照金—香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市即将开发旅游区之一。照金革0据地军械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北方创立的第一座兵工厂,它和被服厂都设在根据地的心脏—薛家寨中。笔者认为,设立军械所、被服厂纪念室,是开发照金—香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措施之一。

照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0在陕西与甘肃交界地建立的一个革0据地。1932年2月,刘志丹、谢子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抵达照金。他们发现这里进可夺取渭北,威胁-在西北的统治中心西安;退可据险固守,是个得天独厚的游击战活动区。同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1933年3月初,0陕甘边特委在照金成立,4月初,在照金召开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是年春夏之交,照金苏区已成为纵横近百里、面积2500平方公里的革命武装割据区域。

2013年5月,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13: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馆创建于1980年5月,原址在南郑县城关镇南大街,1990年迁往南湖湖心岛。2006年迁至南郑县红寺湖风景区。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全国一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汉中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川陕苏区通往中共中央的“红色交通线”,在传递情报、运送伤员和武器弹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及时地保护和恢复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遗址、遗迹等重要文物。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使汉中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靴文化历史文物资源有机结合,形成了陕南独特的旅游品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革命老区人民快速脱贫致富。

红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二十九军在此有过长达数年的活动,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汉中生活和战斗过。同时,汉中通往川北的著名“红色交通线”在革命战争年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汉中市境内留存有革命遗址、遗迹1800处,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近2万件,发展红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篇14:龙溪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龙溪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溪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含湘南特委遗址、红军石、英雄树、垒石仗)位于资兴市龙溪乡中塘村,时代为民国。

2012年,龙溪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旧址外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外延150米处。

龙溪乡:撤销龙溪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新设立的黄草镇、白廊镇资兴市辖乡。1949年属五区,1956年设龙溪乡,1958年属火箭公社。1959年更名龙溪公社,1984年改乡。距市区30.1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0.5万。乡政府驻社前。旧(市)龙(溪)黄(草)公路横贯乡境。辖斗坪、下洞、中洞、中塘、水头、秋木、源坑、太玉8个村委会和龙溪居委会。有野鹿、穿。

篇15: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

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

时代:近现代

地址: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

保护范围:(1)马鞍岭烈士墓:烈士墓群四周外扩10米。(2)陕甘边特别委员会成立地遗址:刘苍福住宅院落。(3)陕甘边革命委员会成立地遗址:汪有财住宅院落及纪念碑本体。(4)杨柳坪地母庙:以1—6号窑洞所在区域为中心,四周外扩20米。

建设控制地带:(1)马鞍岭烈士墓:A区四周外扩30米。(2)陕甘边特别委员会成立地遗址:A区四周外扩50米。(3)杨柳坪地母庙:A区四周外扩30米。

2018年,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革命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照金镇:耀县辖镇。1949年为照金区,1958年为管理区,1961建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203.1平方公里,人口0.8万。柳(林)照(金)公路横贯东西,耀(县)照(金)公路纵穿南北。辖尖坪、照金、田峪、芋园、北梁、胡巷、杨家、代子、台尔、高尔塬、崾岭、梨树、麻地13个村委会。农产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土特产有核桃。

篇16:西北革命根据地子长旧址群

西北革命根据地子长旧址群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北革命根据地子长旧址群

时代:1934—1935年

地址:子长县玉家湾镇、史家畔乡、李家岔镇、杨家园则镇、涧峪岔镇

保护范围:(1)安定县玉家湾苏维埃政府旧址:东至旧址本体外扩10米,南、西至旧址本体外扩5米,北至旧址本体外扩20米。(2)马家坪战场旧址:楼家驿塌,战场旧址中心点向外,东西跨度约1000米,南北跨度约1500米。(3)陕甘、陕北特委联席会议旧址:东至旧址本体外扩300米,南至后沟北侧,西至崖窑沟东侧,北至二月二疙瘩山南侧。(4)稍焉陕北特委旧址:东至冯有锦住宅西界,南至强稍路北侧,西至强稍路东侧,北至二月二疙瘩山南侧。(5)红二十七军一团成立大会旧址:东距子长—靖边公路300米,南至后沟北侧,西至崖窑沟东侧,北至二月二疙瘩山南侧。(6)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一师独立团成立旧址:东至村民强兰英住宅西墙,南至旧址本体外扩60米,西至姬世翠住宅东界,北至垴畔梁南侧。(7)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成立旧址:东至旧址本体外扩15米,南至旧址本体外扩20米,西至旧址本体外扩10米,北至薛少岗住宅南界。(8)子长县吴家寨子战场遗址:东至王家坪村西界,南至吴家寨子村北界,西至吴家寨砖厂东侧,北至大鹰山南侧。

建设控制地带:(1)安定县玉家湾苏维埃政府旧址:东、北至A区外扩10米,西、南至A区外扩5米。(2)马家坪战场旧址:主要战争地边缘基线向四至范围延伸1000米。(3)陕甘、陕北特委联席会议旧址:A区四周外扩20米。(4)稍焉陕北特委旧址:东、南、西至A区外扩10米,北至A区外扩5米。(5)红二十七军一团成立大会旧址:A区四周外扩50米。(6)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一师独立团成立旧址:A区四周外扩50米。(7)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成立旧址:东、南、北至A区外扩10米,西至A区外扩5米。(8)子长县吴家寨子战场遗址:A区外扩200米。

2018年,西北革命根据地子长旧址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玉家湾镇:玉家湾镇位于子长县北部,距县城 25 公里。全镇 2642 户, 12130 人、 30 个行政村、 70 个自然村、 112 个村民小组。全镇总土地面积 16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2 万亩,其中川台地 787 亩, 坝地 3022 亩,农田 6905 亩。 玉家湾镇地下资源极为丰富,有煤、石油、铵泥、石灰石等矿产资源。铵泥开采曾列入省级“星火。

篇17:川陕革命根据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川陕革命根据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保卫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重大战役并取得辉煌胜利的专题性纪念馆。

陈列馆坐落在万源市驮山公园内,占地20余亩,面积2500平方米,按照花园式园林设计,主体建筑为翡翠琉璃屋脊,青瓦砖木结构双套四合院。1986年5月陈列馆落成开放,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同志题写了馆名,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题了词。馆内陈列分为7大单元18个部分,展出各类文物1000余件,生动地再现了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等率领8万红军将士与刘湘20余万国民党川军血战万源的历史场景。

2001年6月,陈列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国家发改委公布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8年4月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已成为四川省东环线的精品旅游点。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是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王维舟。1935年3-4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向川西转移,放弃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重大战役并取得辉煌胜利的专题怀纪念馆。

景点位置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驮山北路

篇18: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位于永顺县塔卧镇。永顺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著名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创建了以塔卧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4年12月10日,省级机关迁至永顺塔卧,相继建立了10多个县委、9个县苏维埃政府,红二、红六军团由会师的7000多人发展到20000多人,组成了红二方面军。永顺苏区有8万多人参加和支援红军作战,11800多人牺牲,其中团级以上干部550多人。为纪念牺牲的烈士,陵园于1983年始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有革命英烈馆、胜利广场、自由广场、浮雕墙、忠魂纪念长廊、雕塑、烈士墓区等。陵园是湖南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