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百科>古代对道士的敬称(通用三篇)

古代对道士的敬称(通用三篇)

时间:

篇1:古代道士为何一直剑不离身?不仅仅只是降妖除魔

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影视作品以及民间传说当中看到道士这个角色。在历史上,道士与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比如《水浒传》中入云龙宫孙胜使用松纹七星剑,金庸武侠世界中那些武当派鼎鼎大名的太极剑,道教祖师爷吕洞宾更是随身都带着一把纯阳剑等等。似乎道士与剑是寸步不离的。

实际上,如果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道士除了宝剑不离身外还有一个宝物也时常带在身边,那就是印。

剑和印可谓是道士的标配,这源自于祖天师张道陵。

传说中,祖天师飞升之际,留言“吾升天之后,留太上所赐宝剑、都功印箓,以付子孙”,自此,印和剑就成了道教中师徒代代相传、延续法脉的信物。

实际上,除了作为信物外,剑在道士修道生涯中还承载了很多作用。

首先,剑是能够辟邪斩妖的法器。

在道教科仪中,剑是高功法师行法时所用的重要法器之一,咒、讳、气、符等,常与法剑配合使用。道经《抱朴子·遐览篇》中记载:“符剑可以却鬼辟邪而已”,南北朝时期《录异传》中也记录了会稽道士凭借宝剑驱策鬼神的故事,虽然是故事,但也可侧面得知,早在南北朝时,剑已经成为道士手中的法器。

其次,剑也是能够斩断心魔的象征。

道教修真重在坚定道心,斩断心魔。在道袍纽扣部位便有两条成剑型的长带,被称为慧剑,也就是“但凭慧剑威神力,跳出沉沦五苦门”,吕洞宾吕祖更将慧剑寓意解释为“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慎”。

第三,道教以性命双修为本,重视身体训练。

道教信仰文化不仅重视性,也就是内在的心灵修炼,同样注重对命,即身体的锻炼,今日道教中,自幼习练传统武术的道长们很多,古时更为普遍,而剑作为传统武术主要器械之一,又与道教追寻的空灵逍遥等吻合,自然备受道士们的喜爱。

最后,古代道士喜欢佩剑,还与常在深山修炼需要武器防身等实用性有关,所以,如今清平世界朗朗乾坤里,法剑在科仪中常用,随身佩带者已不多见了。

篇2:古代道士可以结婚生子,为何道教神仙却禁止婚嫁?

在各种神话传说中,道教的神仙们都是禁止婚嫁的,这一点非常明确也非常严格,很多神话故事都是因为禁止恋爱而衍生出来的。但是有一点又很奇怪,因为古代的道士却有一些是结婚生子了的,这就非常奇怪了,为什么道士可以结婚生子,但是道教的神仙却不可以结婚呢?古代道士究竟是不是可以结婚,哪些人可以哪些人不可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道教究竟可不可以结婚

其实,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不出家的道士又称为“居士”,在金代、元代以前,对于道士出不出家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基本上,道士都不会出家。

正一派的道士以男道士居多,他们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可以食荤饮酒;除了上殿诵经、做法事,必须独居并素食之外,平时可以穿俗装,不留胡须,发式也随俗,俗称“火居道士”。比如,张道陵所创的天师道的历代掌教都是以嫡亲身份继承法统的。在张道陵死后,由其子张衡、孙张鲁相继掌教。

张鲁死后,其子张盛继续担任掌教,他辞官不受,并从汉中迁居至江西龙虎山,以此为中心传播天师道,道教也开始由我国北方地区向东南地区发展。等到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教以后,才有了出家制度(即丘处机的传戒制度,指的是出家道士必须要进行师长的受戒仪式)。

全真派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故必须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为此,这就规定所有虔诚的全真教徒不可以结婚。

由此,全真教的道士就成为出家道士,他们不可结婚生子,吃饭也只是吃素食,并住在道观里面,男的为道士,女的为道姑,皆蓄长发,拢长发于头顶并挽成髻,也可以戴道冠,其中,男道士还要蓄胡须。

这样相比较一下,全真教的道士们似乎和佛教中的僧人一样了,他们不能结婚生子,不能吃肉喝酒,唯一还有点区别的就是没有剃发变成光头。

我们熟悉的全真七子,因为出家制度,而都没有结婚生子,即使马钰和孙不二原本是夫妻,但他们成为王重阳的弟子后,也变成了出家道士,同丘处机等人一样,他们都没有留下后代,远不像张道陵那样,一代代的有嫡亲传人。2.为何道教神仙不能婚嫁

在《西游记》之中,天庭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矩,那就是除了玉帝和王母娘娘以外,所有神仙都不准结婚,甚至连谈恋爱都不允许。天庭对于神仙的管束,有时候很松的,神仙们有的戾气很重,有的好酒贪杯,有的不尊上令,但对于这条红线是谁都不能撞破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猪八戒酒醉调戏了嫦娥,这是一起未遂案,作为十万水军的天蓬元帅,他也被贬下凡间投了猪胎。此外,奎木狼和披香殿玉女有私情,也只能偷偷下凡,不敢玷污天庭。甚至连玉帝自己的亲妹子与下界杨君生下二郎神后,也被压在桃山之下。

有人说小说是生活的再现,天庭不能结婚,就是因为在吴承恩的那个时代,出家人是不能成婚的。我们且不说佛教在早期也是可以结婚生子的,至少在中国历史中,大部分道士是可以结婚的。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张道陵以道家思想来源,创立了道教。道教本来没有规定不能娶妻生子,天师道还是以血缘为关系相互传承天师的位置。直到金代的时候,全真教建立,才在丘处机的倡导下建立了传戒制度。

也就是说,道教传到明朝时,依然只有全真教是出家不能娶妻生子的,而另一主流正一教和其它教派,都是可以娶妻的。《西游记》主要是写唐朝之前的故事,那时候全真教还没有创立,道士们统统可以娶妻生子。

那么《西游记》中,天庭之中的神仙大多都是道教的,为什么神仙就必须单身呢?要知道,在这部小说之中,道教和佛教都是归玉帝所管。不管宗教怎么里怎么设定,至少在《西游记》中,无论三清、四帝,都是玉帝的下属。

规矩都是玉帝一个人定的,他为什么要定下这个看起来残酷的规定呢?3.玉帝为什么要定下这样的规定

要知道,在《西游记》中,出现过神仙和凡人生出来的孩子,那就是二郎神,他的实力很强,很快就位列仙班。也就是说,由于良好的基因,如果神仙和神仙结婚生子,必然会有更为强大的后代,他们可以毫不费劲地得道成仙,甚至立地成仙。

神仙的寿命很长,所生的后代增长速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因此,天庭很快就会仙满为患。这本应该是好事,这说明玉帝的实力越来越强,能控制的人越来越多,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在《西游记》中,神仙并非是天生就长生不老的。关于这一重要细节,我们必须要了解。比如在原著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为了医活人参果树,到处求取方法,他先是找到了福禄寿三星。结果三星说了一个事实:

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也就是说,身为地仙的镇元子,有人参果就可以与天齐寿,而福禄寿三星还得费工夫继续修炼。其实,除了必要的修炼之外,神仙要想活下去,还要进补几种食物。

一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二是太上老君的金丹,三才是镇元子的人参果。人参果的产量太低,镇元子为人又不大方,不是主要途径,最重要还是蟠桃和金丹。

这就是为什么玉帝制定下铁律不准神仙结婚的原因。神仙结婚,他们的后代也会成为神仙,数量还急剧增加,这样一来对于蟠桃和金丹的需求就会大增。这种灵物怎么可能无限量供应?于是,为了生存,神仙将会产生激烈的争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玉帝一方面设立仙箓制度,将神仙编制化,只有收了仙箓的神仙才是天仙,有资格享用蟠桃金丹,另一方面又不准神仙结婚生子,才能控制仙界的人口。

其实,这和人类社会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代,小孩子十二三岁就要结婚生子了,这主要是人的平均寿命短,必须抓紧时间传宗接代。当人均寿命越来越长时,政府对结婚年龄的规定也会逐渐延长,而个人也对结婚年龄相对推后,因为生命延长,自然不那么着急延续后代了。

可以大胆设想,如果人的生命无限延长,说不定整个世界会对生育严加控制呢?到那时,个人也会对生育的兴趣降低吧?

篇3:古代道士为何受到如此尊重?古代道士每天都做些什么?

我们都知道,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所以从古至今,对于道士人们一直都是非常尊重的,但是对于和尚却并没有那么的尊敬。那么这到底是为何呢?难道是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排斥外来宗教的思想吗?其实并不是,毕竟佛教是从唐朝时期引进中国的,可以说佛教已经被汉化了。

首先就是下山的目的了,我们都知道佛家想要盈利非常的简单,每年单单是门票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否则也没有那么多的和尚能够香车美女的逍遥世间了,而在原来佛教信徒还没有那么多的时候和尚靠什么活着呢?相信各位都知道一个词,那就是化缘。其实说白了就是要饭。

而道教就显得有些傻了,因为道教从来就没有化缘一说。一般都是自给自足。甚至有时候粮食吃不完了还会救济一下周边的百姓。再加上道士一般都是中医,所以也会去行医救人。而且不知道各位去没去过道观,一般的道观是没有门票这么一说的,你爱去就去。

再有就是门徒的区别了,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特别重视后代的国家。而入了佛教基本就能对等于无后了,当然现在的和尚是能娶妻生子的。所以我国人民对其当然是不怎么友好。

而道教和这就太不一样了。首先就是道教是有流派的,有些可以娶妻生子,再加上道教的弟子实在是不多,并不是谁想当道士就能当的。再加上我国古代对于封建迷信这一类是非常的敬畏的,所以对道士也就尊敬起来了。

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什么人能当道士或者和尚了。大家都知道哪怕是吕洞宾那样的人想要入道教都被他师傅考查了好几次。而想要当和尚可就简单了,谁想当就去当,其中不乏一些大奸大恶之徒。当然了现在想当和尚要大学本科。

那么为什么现在这两个宗教的地位反而反过来了呢?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佛教的信徒太多了,而道教的信徒依旧是非常的少的,而且道家也不会说一些你下辈子会怎么样的话。所以道教慢慢的也就被佛教比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