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阅读>散文欣赏>散文随笔>关于描写成都的散文_有关成都的散文通用六篇

关于描写成都的散文_有关成都的散文通用六篇

时间:

住在成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成都又称为“锦官城”“蓉城”,不过最出名还是后者,关于成都的散文也非常多。下面是有关描写成都的散文,欢迎参阅。

关于描写成都的散文:红袖添香,私语成都

三月的成都,流光飞舞。霓虹开在城市的路口,像是别家枝头盛放的桃花,只让人匆匆看上一眼,便记住了。转身却也是割舍得了的,若下一次看见了,也没有要拒绝的意思。就像是这个城市的鸽群一样。霓虹是夜间暧昧的丽影,而鸽群却能将这个城市的低矮和高大各自平衡。那些水墨一般的浓雾,也随之荡开了去。

成都的美都在市井里,没有大鸣大放的张扬。她的美,是收得住的。睡莲一般,安静,且不失观赏性。而这种美又不能让你旁观,你只能走入其中。然后,那种沉静的美,你也收得住,放得下了。不浮躁,且心安理得。

本是市井生活,却是让成都人活出了另一种味道,也让许多来此地生活的外地人,不遗余力的参与了其中。倒好像是这里没有外地人和本地人之分一样,而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你少见他们的不满。他们的不满是藏在心里的,少对人说,即便是说,你也只是在公交上,巷弄里,听着一群妇人聚在一起,或是一人说多人听,也有多人一起参与的。谈话间充满了生活的油烟味道,你不能说拒绝,也不能接受,只能远远的受着,即使是心里万般的抵触,表面上你也得受着。这不是对生活的妥协,是一种成熟淡定的把握。而更多的人,都是这样受着的。这样受着也没有太多的不习惯,下一个站,或者下一个路口,你也就忘了,即使再次发生,你也会忘记你是见过的。

就这样收得住自己的骄傲,那你就能更深的融入到这个城市。

成都是安静的,而这种静不是让人心里不安的静。这种静趋于一种平和,将浮躁不安的人安抚平静,似乎连整个城市所有的声响都是理所当然的。而这种平和的安静也不是随处可见的,只得是你自己细心地去发现的。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去处便是草堂。

除去草堂的人文价值不说,你只需要在草堂后门的那一湾茂密的榕树下走一遭便是明白了的。不知是何时生长开来的树,枝叶繁茂,掩盖了道路上空的天色,使得这条街也是低低暗暗的。这种低低暗暗的天色,也就把草堂古朴安静的大门,衬得更加遥远了,像是一个镜头忽的拉开了似的。你就那样静静的立在那里就是了,沉默是对宁静最好的回应。表面的平静也是一种呼应,只是你的心安了,站在那儿,心也是没有波澜的。

成都的安静是有目共睹的,不是藏着掖着的,那些最能让人安静的地方,却是游人如织的地方。像是广告上看似随意取得的一个景,你就那样有意无意的走了进去,且不准备出来。若不懂得何时收住自己的心,你便是开始沦落了。

美对于成都是无处不在的,街是美的,人也是美的。街的美,是东门和北门的杂乱无章,这就是地道的生活美。味道醇厚,陈香馥郁。南门和西门的街的美,是直逼人心的美。南门的街从人民南路开始,华丽的张扬着,像是盛开的玫瑰一样,像是邀请,却是拒绝。井井有条的延伸,宽阔,明亮,且是不能居住的。西门的街的美大都是幽深的,天色紧闭的美,像是死守着什么秘密的一样,神秘,且引人入胜。树木高大繁茂,人们深居简出,街上散步的老人,也是那样的风采依旧。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优雅源自骨子里的骄傲。

成都是不缺乏美女的,娇小可人,声音里满是柔媚。成都话是软绵绵的,女人说起来更是贴入人心的,恰到好处的安放在人的心上。少了一份做作,即使是做作也是媚态百生的,你不能直接拒绝。成都女子的美,不是直逼人心的美,是安静的沁入心脾的美。若是以为她们只是安静的等待着别人的关怀便是错的,成都的女子,你不能在她的言语上寻找痕迹。只得是在言语背后去琢磨,去参透。也有热辣的,但大都是给你一种不可亵渎的魅力。

女子的美是最有灵性的,是一种人文情怀的点睛之笔。若是成都无美女,那春熙路的喧嚣便已失色。春熙路便是美女聚集的地方,柔软靠近的芬芳,倒是能让你坐在街边的石凳上,细心地寻找着自己需要看见的那种美了。

成都的美食也是众所周知的。川菜的麻辣,改良后的,和原汁原味的,你都可以在公交上的电视里找寻得到。需要品尝美食,就需得到市井之中,街边小摊去品味了。一个三轮,一个炉子,一口锅,一锅的串串香。几毛钱一根,你花上几块钱便可以吃个遍了。一直认为成都的美食都在低矮的街区里,从而都不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吃东西。有时你看到被城管驱赶的小商小贩们,竟是想追上前去买一些自己喜欢的美味。这种生活在最底层的美食,也不知传承了多深厚的魅力,竟也能引得西装革履的白领前去品尝。

美食太多,被人推崇的大都是巷弄里推车上的小吃,也是上不得台面的。你不能将一个放置在煤炉上的串串香放进一个高档酒店,那不是不相衬,而是一种对美的扼杀。这种街边小吃跟小家碧玉一样,不能将她推到人前,那将是把这种美,硬生生的扭曲了。

巷口茶社里,含烟而笑的妇人。手里和眼里满是麻将的影子,若是谁家一声“胡了”、“杠”便能引起一阵唏嘘。这种市井生活是随处可见的,给人看的姿态似的,也没有太多的难堪。你不能认为这种市井就是低俗,在成都,越是市井的生活,越是有着自己的味道。像是服饰的标签一样,没有那个标签,那件衣服便是掉了档次。而成都在成都人得眼里是有档次的,她的档次不是小家碧玉一样羞羞答答的,而是可以站在台面上给人观看的美。这种美能让你静静的坐着,且不急于离去。只能在心里暗暗的惊叹,又是不得摆在台面上来说的,你是没有办法仔仔细细全都说出来的,说不好,便又是掉了一个档次的。

在成都麻将的普及应该是最到位的。在成都人的味道里,茶和麻将是不可分割的。少了任一种,便像是菜里少了一料辣味,是不能原谅的。不管是高档的茶楼,还是街边的茶铺,你总是能看到4人一桌的围着,打着成都人自己的成都麻将。说着地方味十足的麻将规则,手边定是有一杯茶,不论是什么档次的茶,都得是人手一杯。

茶的文化不是成都独有的,但是能让人看一眼就记住的,也就是成都的茶文化。人们对于茶的钟爱应该是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你不能用描述老上海的方式去描述成都,但是成都的味道又和上海陈年的味道是相通的。散漫,且是悠闲。你找不到她的丝毫急躁,似乎她从来都是这样悠悠的走过来的。就像站在一个巷子里,你就坐在一把竹椅上,看着她,悠悠的来,又悠悠地去。身上缠绕的是百合的香,那是收得住的一种百合的香。纯净,且馥郁浓烈。

看过关于描写成都的散文

关于描写成都的散文:天府之国成都

读李白的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便爱上了成都。想去寻找旧时成都的繁华与秀丽,想要领略这个城市独有的风姿,想去享受那闲适散淡中让人回味无穷的茶文化和麻辣美味,想去感悟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文化和道文化的余韵。成都,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I Love you city,微笑的模样……”这个美丽的城市蕴含了最美的风光,悠久的文化历史。

茶:很喜欢成都的“盖碗茶”,也许那就是成都传统文化的象征吧!盖碗茶由茶盖、茶碗、茶船三部分组成,唯成都茶馆所独创。其寓意为:

“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

它包容了四川人朴素的文化思想。盖碗茶,碗上加盖,既可保温,蒸发茶叶,加浓茶味,卸下茶盖,又可散热,使其温凉适宜。茶水须趁热而饮,方能沁脾、提神、清心。临时以茶船托起茶碗,擎而斜扣或半扣茶碗,从茶碗与茶盖缝隙间细吮茶水,别有一番风味,显得十分优雅和惬意。喝茶,内心的一种宁静。品茶,自我的一种沉醉。最能体现成都古朴韵味的地方便是茶馆了!还没走进去,茶香就飘了出来,里面的一股热闹劲儿…让很多紧张、劳累的人,一下就释然了!

川菜:行走在成都的街头,味觉还得抵挡街头各色诱人的川味招牌。麻辣的滋味淌在舌尖,绯红了脸,烫热了心,让人恨不得把整个成都都装在肚子里。麻辣得意犹未尽,麻辣得流连忘返…

杜甫草堂:忽忆清代顾复初为草堂所写“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诗圣叹屈子,清人忆少陵。步入杜甫草堂,人们立刻被一片绿意盎然笼罩。阳光下的草堂格外生辉,雨后的草堂温润厚泽。春色中,水塘边垂丝海棠蕊细细开;夏风吹来,栀子花花香四溢,重荷喧哗;秋天未到已是金桂、银桂铺满院,馨香悠远;冬日里,白、红、绿,竞相开放,暗香浮动。

今天的杜甫草堂如今还保存完整!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漫步其间,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满目青翠,心中别有一番感想!杜甫草堂无庸置疑地成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天然氧吧!

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名副其实!成都是一个美丽而又充满了古朴韵味的城市!

顺着那古朴的青石板,走进巷子里面,看着高低不平的屋子,似乎亲切很多!手触碰到古建筑中特有的滴水檐,又仿佛走进了优美的童话故事中去!屋顶上小巧而雕刻着花纹的黑色小瓦当,在经历多年的风吹雨打的冲刷下,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青苔,深绿而微显暗黄!似乎在诉说着它的忧郁与悠悠历史!

成都,如一幅淡雅从容的水墨,每一点,每一滴墨都极其韵味!于淡雅处见精巧;又似精巧细琢的工笔,每一处线条,每一个细节都风流而又细腻,于精巧处见淡雅。只因为这些,成都,我喜欢这个城市!

成都,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每一笔,每一处都极其饱满!如精美处见浓烈;又似让人回味无穷的古诗,每一句诗,每一个细节都蕴含了赞美与深不可测的含义!因为这些,成都,我喜欢这个城市!

成都的春天,很美很美。鸟语花香!夏天,略显炎热却不失欢乐!秋天,喜笑颜开,丰收佳季!冬天,温暖而又幸福!

……

成都就是这样的城市!永远那么的亲切!永远那么的坚强!

“天府之国”“芙蓉城”“美食之都”及“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都是对成都最好的诠释!

成都市可爱的!成都人更是亲切宜近的!我相信,将在不就得将来,成都会更加美丽!

>>>点击下一页阅读更多描写成都的散文#p#副标题#e#

关于描写成都的散文:两个最深的成都

落差近5000米的成都,是大自然的两个最深的成都,是鬼斧神工最精心的雕刻。这座落差最深的大都市,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这是大自然对成都的偏爱。

成都的文化底蕴最深。

如今,当你走在琴台路上,在那块块铺路石上,你依稀可以看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为追求自由爱情,冲破封建枷锁而私奔的脚印,依稀可以看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那段文君当垆的故事,

琴台路上的那架古琴,仿佛仍然在演奏着《凤求凰》,那低沉婉转的琴声,在天府之国的上空飘荡,他们那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传颂了千年,百年。

展开历史的画卷司马相如的辞赋,仍然在闪闪发光,为成都乃至中国的文化底蕴,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扬雄,家境贫寒,却发奋读书,那盏破旧的纱灯下,你似乎还会看到他身披寒衣,发奋写作的身影,他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却写下了《逐贫赋》,《蜀都赋》,《太玄》等宏天巨着,“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这是人们对他的高度评价,使他最终成一代名师。为成都的文化底蕴,添上一块巨大的砖石。

杜甫的草堂虽小,却涌出了盖世的诗章。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宏伟博大的抱负,气吞山河!《三吏》、《三别》诉百姓心声,为百姓呼号,为人民呐喊!不仅使成都的文化底蕴增厚,也为中华文化历史书写了最光辉的一页。

望江楼上的薛涛,手执纤纤细笔,饱蘸缓缓流淌的锦江水,饱蘸着她的情和泪,书写了一页页最精美的诗笺。当年,薛涛演奏的情乐,不知醉到了多少达官贵人。而那乐章中的每个音符,都掩盖着她个人凄凉的身世和终生的悲愤。可是,她的才华和美名,却让后人很难忘却。

金沙遗址,先人们的肉体被风化了不知多少年,但是,却带不去他们的美好梦想。成都,正以文化厚重而又伟岸的身躯,接受祖先灵魂们的检验。

也许,如今鹤鸣山上的道士还在呤诵着鼻祖们留下的道法,而使道教文化发扬光大,如涛涛岷江水千年流不断。

武候祠的英雄和智者们,义结金兰,仿佛还在那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他们奠定了谋略和英勇相结合的战争文化的基础,成为后人决策和智战的楷模。

一代水利文化宗师李冰,用他的汗水和智慧,灌溉了成都的千里沃野,如今,他仍然端座在高高的庙堂上,他是在欣赏他的水利作品都江堰?还是在继续监视着滚滚的岷江水不要再次发生水患?

当年,成都的三江水常常泛滥成灾,不是断浆,就是翻船。海师和尚,为镇住三江水,造福百姓,广积善款,临江依山刻佛。为表决心修建大佛,他拒绝贪官污吏的引诱,自挖双眼。终于刻成那尊亚洲第一大佛,镇住了三江水。可是,那尊大佛的眼皮微启,似乎为海师和尚的善举刚刚流过泪。或许,是海师和尚的精神感动了三江水,从此不再兴风作浪,怏及百姓,海师和尚把佛教文化的真谛演绎的淋漓尽致,让后人敬仰。

伟大的人民作家巴金,不仅是近代的大文豪,也曾经是战斗在反帝反封建最前线的英勇战士。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文学巨着,在文化战线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有人说成都的宽窄巷是富人的天堂,可是那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当你漫步在宽窄巷,旧成都的身影随处可见,那是成都劳动者创造的文化遣产。

历朝历代,成都,都有着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书写了悲怆的战争的历史画卷,他们是寻求和平文化的先驱。抹去丰碑上的历史尘埃,你会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丰功伟绩,留传千古。

成都的文化名人,英雄将士,纷纷芸芸,如浩瀚的星海,飞流直下,是他们创造了成都乃至中国最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人说峨眉天下秀,烟雨中的峨眉山,更是清秀如画,犹如一位纯情的少女,沐浴后,身披一袭薄薄的绿纱。

可是,山顶上的那尊金身大佛,却对世间的恩也不语,怨也不言,木然地坐在大象的背上无动于衷。而峨眉山上的猴子们竟在光天化日下“拦路抢劫”,有时,居然跳到人的头上骚首弄恣,“作威作福”,说明了成都人能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也不难看出成都人的慈爱心肠。

成都人成功的把活化石大熊猫变成了友谊的使者,让它“飞”出国门,走向世界。不知化解了多少国际纠纷,增进了多少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友好相处,使我国的和平文化得到了最完美的延伸。

除了九寨沟和青城山外,还有许多风景名胜,让你“朝去不思返,晚来忘归途”。

在成都,你能看到山上的千秋雪,同时,你还会看到岭下的百花艳。青翠伴鸟唱,碧水穿城过的景色,更是覆盖了整个成都市。

锦江,府河的水穿城而过,不知带来多少凄惨和美好的故事,成都人,让凄惨的故事顺水流去,只把美好的故事留下。

成都,不仅有两个最深,还是一座最美的花园城市。

这样的城市,在世间不知能有几座。

关于描写成都的散文:成都印象

当九月的雨滴擦去最后一滴眼泪,十月,便在人们的期盼声中,携着一缕暖暖的阳光翩翩而来。

国庆节,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旅游,已经成为家人最美的期待。成都,是女儿早已锁定的目标。老公与同事相约同行,妹妹一家和姐姐的女儿琦琦,便组成这支不小的队伍。只是今年,爸爸妈妈没有同行,有点遗憾!因为他们要和弟弟一起前往,方便照顾弟弟的小宝贝,我们便不好强求。

十月一日,黎明时分,我们满载食物,从解放路出发。天空雾蒙蒙的,就像刚睡醒的小孩,还在回味梦中的甜蜜。渐渐地,一缕阳光铺满大地,天空一碧如洗。我们十个人,两辆车,690公里,直奔成都。

一路上,车辆如蚁,在宽阔的马路上密密麻麻的排列着,错落有致就是最好的描述。透过车窗,两岸青山俊秀,树木苍翠欲滴,稻穗一片金黄,桂花芬芳飘香。

最美不过十月天,天高云淡,硕果满枝。老公聚精会神地开车,女儿和我的目光总是远眺四周,既要环视周围的“黑马”,还要欣赏大自然的恩赐。

“妈妈,你看屋檐下的玉米串,金灿灿的,美极了!”

“妈妈,你看田野的稻穗,沉甸甸的,又丰收了!”

……

女儿的赞叹声不绝于耳,触动我的心灵。让我迷茫的心再一次与久别的故乡连在一起。这不是故乡的模样吗?

童年的记忆里,十月,该是怎样的忙碌?掰玉米穗,割玉米杆,辫玉米串,挖花生,割稻谷,种麦子,挖红薯……就是十月最好的记忆。爸爸和妈妈白天掰玉米,晚上辫玉米串,年迈的奶奶总是不知疲惫,从白天在阳光下撕玉米穗,到晚上在灯光下摘花生,使我们姐妹也不知疲倦,还乐得合不拢嘴。奶奶常说:“庄稼人,五谷丰登就是开心的事!”尽管那时候,我们似懂非懂,但是看到一家人忙得忘乎所以,心里面乐滋滋的。

在那样的年代,土地是我们的命根,丰收是我们的希望。对于一个庞大的七口之家,面对四个孩子读书的压力,奶奶和爸妈都是我们艰难的求学之路上最大的支持者和奉献者。玉米,小麦,红薯,哪一样都是学费的牺牲品。女儿没有经历这些贫穷的酸楚,没有辛苦劳动的体会,也不懂得收获的艰辛,但是她能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也让我们感到欣慰。仿佛,耳畔,有一缕阳光,翩翩而来,无比温暖。

一路前行,一路顺风!累了,停车休息。饿了,分享干粮。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成都就已经出现在眼前了。成都七七七宾馆,是我们本次旅行的第一个住处。晚上7点半,安全抵达。房间宽阔,设施齐全。火锅晚宴,麻辣劲道。临江而栖,酣然入睡。

西蜀第一街——锦里

翌日,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漫过窗帘,我们便起床,按照计划前行。锦里——享有“西蜀第一街”之美誉的古街,无比诱惑我们的眼睛。

达到锦里,大约七点。路上,行者稀少,只有我们这一群迷恋者,这么早来找寻古街的风景。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们这群贪婪的鸟儿,满怀憧憬仰望这梦中的宠儿。

站在“锦里”大门口,金色的两个大字格外醒目!一缕暖暖的阳光略过大门,熠熠生辉,“锦里”这两个字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锦”便是繁华的代名词吧,里面一定是喧嚣的,热闹的吧。

在秦砖汉瓦的楼宇间,一副对联十分醒目——“史标三国辉秦汉,客聚五洲乐古今!”据说此联是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罗开玉2004年为锦里开街所撰,张景岳书。我想这对联正是古老成都与现代成都、开放成都的最好写照。上联“史标三国辉秦汉”指的是“桃园三义”与诸葛光耀秦汉;“客聚五洲乐古今”,指的是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客人快乐畅往于古今之中吧。

走进锦里古街,古典的褐色木质建筑,散发出历史的芬芳。大红灯笼高高挂,店门敞开喜迎客。特色的小吃,弥漫着川渝的风味。张飞牛肉、汤麻饼、糖人、烤土豆……每一味都让人垂涎欲滴。孩儿们已经忍不住馋嘴,女儿吆喝“妈妈给钱,尝个鲜!”“50元由你支配吧,”看似我很慷慨吧!

女儿带领着孩儿们在美事摊来回穿梭,我远远地看着。想必是美味馋花了眼,不知道如何选择。

十分钟过去了,小宝们捧着四小碗烤土豆和两瓶果汁回来了,还满脸沮丧。

毛毛大声汇报:“二姨,钱不够,只买了这么一点。”

妞妞说:“东西好贵,买不到四瓶果汁。”

琦琦说:“真坑爹,学校门口才买五块,这里要十块!”

馨馨说:“我们上当了,不过已经买了,只有吃了!”

看着孩儿们稚嫩的小手,高高捧着他们选择的美味,我还是感到有点惭愧。让孩儿们学会当家作主,学会花钱,真是一门学问,看来还得多给他们学习的机会。

看着鲜红的辣椒皮贴在孩儿们的嘴角,唏嘘着,我就感受到这美食的重口味。懂事的孩儿们,纷纷用牙签将香喷喷的土豆往爸爸妈妈嘴里塞,我连忙拿相机记录了这个画面。学会分享,在今天这个自以为是的社会该有多重要啊!

古街里,各种艺术绽放光彩!特色的剪纸,活灵活现;逼真的根雕,栩栩如生;莲花府邸,独放异彩;假山长廊,妙趣横生;非洲大鼓,铿锵有力;缘定三生,海枯石烂。游走在这民俗文化的长河里,一缕朝阳翩翩而来,正如生命的延续,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关于描写成都的散文:成都三道堰古镇

一袭淡绿的薄纱,身染一地粉嫩浅白,携一路沁人的花香,与妈妈来到了三道堰,三道堰古镇是座历史悠久的川西古老水乡。还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民国时期就有“川西小少林” 之称。

白鹭、垂杨,鸟语花香从枝头上滑落下来,跌在眉间,硌疼了眼角。轻拢一袖绿意收藏于心,我不知道要怎么隐藏心中那喷薄欲出的绿,绿到极致似一方碧透的翡翠,柔到极致恰一团滑润的锦缎。古镇的青瓦、白墙、小桥、流水、欲滴的碎绿,映衬那一低头的花蕊微颤,含羞绽放晨露的粉红,就如同心中被清落的娇羞浮出心底慢愁。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的秀美。

在三道堰轻掬一抹粉焉浸染眉梢的观景楼;沿柏条河两岸鳞次栉比,那盈盈的呤诗楼、品茶楼、书画楼、棋牌楼,如细碎的羊脂美玉,颤颤巍巍的,轻薄小巧,玲珑摇曳。仿若一只只粉蝶震翅欲飞,舞起丝丝妖娆妩媚,涌入心海,溅起点点涟漪,漾韵成小小的浪花。几许痴语,画入眼,茶入喉,美入心。三道堰啊,你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宁祥和的风情画卷,我漫步在生态农业园区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长,令人流连忘返。俯首,用心柔柔吻过那一朵朵粉白的,芳香馥郁的,沁人心脾的花瓣。

美丽的三道堰随着温润的三月,在川西平原开成泣血的花朵,燃烧成沸腾的思念,悠悠随风,我与你相随。绿荫凝烟,看。她在碧水间相依,似一个婀娜多姿的姑娘将长长的秀发,挽成了美丽的云鬓,系上了相思。人生如梦。听。她暖言细语绕耳的情迷,在梦里幽幽萦回,缠绵悱恻。思。来到三道堰定会让你情思若水,迷炫的笑魇在心上浮动,浮动,浮动。

风景如画的三道堰丰富多变,如清风拂过,心,掠过一丝绒毛轻抚的颤抖与柔软,自发梢滑落心底。或许,我早就习惯了风吹时颤抖的心痛。轻愁若水,花含烟,任时光踏在如水漫漾的柔软里,任那一池花红在心中飘零,等待,等待有一束光透过岸边的柳梢来安慰薄凉的心。

好像徐志摩说过,“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美丽的三道堰我来了。

关于描写成都的散文:成都漫记

一直以来,我对成都的两条广告欣赏有加,“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平常心、竹叶青”。如此精致的广告,必然来自更加精致的山水。前不久终于有幸随国家局的培训班成员踏上了这片土地。所到景区都在群山环抱,苍松绿竹之中。清澈的河水或急或缓的缠绕或穿行在脚下,让人不得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取道乐山,只见山体斑驳如离,佛家的尊严在百年的风雨沧桑中愈见厚重,络绎不绝的朝圣者虔诚的一步三叩,据说隔岸相望的三江源聚汇处新建的高档楼房因了主楼高度超过了弥勒佛71米的标准,至今也无人敢买,足见他在人们心中的神圣。随处可见的出租车车头一律是大佛的标志,让我深信佛教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兴盛是不可避免的。

都说成都是“天无三日晴”,又说“蜀犬吠日”。我们到峨眉山的那天,万里晴空。坐在全国最先进的索道上,远处的景致历历在目。金碧辉煌的普贤菩萨造像,在阳光下异彩流光,与身后的两座金银大殿组成了一幅吸浩然之气的佛家道场,据说这一道场耗资76亿,开光之日,有上万人参加,仅大德贤能就有几千人。站在山顶的平台山,极目远望,深山沟壑之间,雄伟苍健,让人不得不感叹,人之渺小。峨眉天下秀,此之谓也。真称得上是“天之长子,山之领袖”。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雨雾中看都江堰。无数次的在史书上读过的故事于眼前鲜活起来。都江堰锁在烟雨之中,静静的让人品味和评判着,分江堤、宝瓶口、鱼嘴和地震中垮掉的秦月楼,仿佛都在诉说那个叫李冰的太守和那段大地震的悲剧——-

离开都江堰,赶往青城山,心情豁然开朗。青城天下幽,不错的,拾阶而上,古树参天。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道观不显山不露水的藏在深山之中,完全没有了峨眉山的大气磅礴。“大道无为”的道教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最难得的是如此大名鼎鼎的山至今还有着世界上最原始的索道。有不少景点在地震中损毁无法开放,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对曲径通幽的好奇探索。返回的路上,逗着成群出现的猴子,不知不觉就到了山脚。回头一看,雾气已经弥漫开来了。

成都之行,一个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到杜甫草堂和武侯祠,便觉得这次山水和宗教场所之行少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有一种错过的感觉。错过也许是一种期待,是另外一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