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百科>人称为诗魔的是谁【实用9篇】

人称为诗魔的是谁【实用9篇】

时间:
我们通常会听到电视剧里面的太后自称“哀家”,听起来好像是一个不大吉利的词语,那么为什么她们要自称“哀家”呢?接下来就跟着趣读文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篇1:太后为什么自称为哀家

我们通常会听到电视剧里面的太后自称“哀家”,听起来好像是一个不大吉利的词语,那么为什么她们要自称“哀家”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拓展知识:本宫和臣妾

皇后在臣子或奴隶面前是自称“本宫”,是来彰显母仪天下的威仪。在皇帝面前一般皇后会自称“妾”,古礼法首先确立的是皇帝无上的权威存在,那么作为皇帝的老婆也只能以妾自称,从侧面凸显出皇帝的权威。

关于“臣妾”的叫法那是大臣的妻子在皇帝面前的自称,不是皇后的自称。《尚书传》说:“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周礼注》也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战国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注云“男为人臣,女为妾”。

为什么太后又叫哀家?

太后,主要是东亚汉字文化圈中,现任君王尊封给其母、祖母、前任君王正配甚至是前前任君王正配,或是其他具有相当地位女性的位号。而西方世界与奥斯曼帝国等中东地区的君主的母亲,在中文翻译时也会称为太后。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帝位,一般都是等先皇死后才传给后代(儿子)的。那就是说既然是皇上,那就是没有父亲的,那她的母亲就是寡妇了,也就是说,皇后一定要等死了丈夫以后才能成为太后。所以,太后自称是哀家。“哀”隐含先帝去世之意,称“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

哀家一词仅用于丧夫的皇后,而且仅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出现。历史真实中的皇后,无论何时都不自称哀家。

篇2:贺知章被称为什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小学课本出现的诗。今天,小编就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贺知章吧,希望对你有用。

历史评价: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近时严坦叔《还家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遗意。(宋·范晞文《对床夜话》)

人物介绍: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因而人称“贺监”。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主要成就:

世人皆知贺知章的文采,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贺知章的书法。我们书法爱好者能够看到的贺知章的书法代表作品就是其代表作草书"孝经"了。贺知章书法善草隶,窦臮《述书赋》称:"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寺》云:"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为世传诵。传世书法作品中,墨迹有草书《孝经》、石刻《龙瑞宫记》等。《孝经》全卷纵笔如飞,一气呵成,龙蛇飞舞,神采奕奕。略取隶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篇3:为什么哈士奇被人们称为二哈呢?网友看了都叫秒!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养宠物了,狗狗的品种十分的多,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种品种,他的名字叫做哈士奇,也被叫做二哈!哈士奇属于历史十分悠久的犬种了,由于他和狼的血统十分地接近,因此他地长相如果从远处看过去很容易被看作一匹狼!

哈士奇的形态特征:

哈士奇的眼睛大部分是蓝色或者褐色,但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所呼唤的二哈,多为浅蓝色,他的耳朵呈现正三角形,维尔毛色和内尔毛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哈士奇的尾巴跟我们所说的狐狸尾巴十分地相似,如果哈士奇躲在草丛里,只露出一个尾巴,很有可能会被误解为狐狸!他的毛色主要由黑色和白色构成,十分具有特色!

哈士奇的性格爱好:

哈士奇的外表不仅显得十分霸气冷酷,还十分的漂亮!他十分地温顺友好,哈士奇的个性十分活泼友好,但是哈士奇喜欢跟人类玩耍,他能够在连续几小时不休息的情况下一直玩下去!哈士奇的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就是他十分地热情,他会通过跑向你,舔你一身口水,来表达它的热情!虽然哈士奇有时候会发出狼嚎的声音,但是这只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所以不必担心!哈士奇为什么被称为二哈:

我相信哈士奇为什么会被叫做二哈,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了,首先虽然哈士奇的外观看起来像狼,但是他们看起来并没有像狼那样的狡猾,他经常会傻呆呆地站在原地左顾右看,或者呆着不动,在结合上他身体地一些特征和外观,大家看他就觉得呆呆的,因此就有人开始叫他二哈了,慢慢地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叫哈士奇为二哈了,这样也同时会显得跟哈士奇更加的亲近!

在了解完哈士奇之后,你是否对它感兴趣了呢!小编忠心告诉各位网友,哈士奇是成为宠物的不二人选,它十分似乎被人抚养!因此如果你也想养狗!那就不要错过哈士奇啦!希望小编的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4:为什么千岁兰也可以称为“沙漠章鱼”

千岁兰,学名Welwitschia mirabilis,又称为百岁叶、百岁兰、千岁叶,是裸子植物门买麻藤纲(或称盖子植物纲)千岁兰科的唯一种类。那么,为什么千岁兰也可以称为“沙漠章鱼”?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为什么千岁兰也可以称为“沙漠章鱼”吧!

沙漠章鱼----千岁兰

千岁兰是裸子植物门买麻藤纲(或称盖子植物纲),千岁兰目,千岁兰科中唯一的一种植物,仅生长在非洲西南沿海纳米比亚及安哥拉的沙漠中。这种植物多分布在沙漠中宽而浅的谷地内。茎十分短粗,直径有1米左右,高出地面仅20一30厘米。在茎的顶部边缘分别向两侧生出两片巨大的叶片,每片叶长达2-3米,宽30厘米左右。这两片叶一经长出后,就与整个植株终生相伴。 这种奇形的裸子植物寿命很长,一般都能活数百年以上。据科学家用碳14测定,最长寿的植株已活了2000年,因此称其为千岁兰或干岁叶。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干岁兰的两片叶在沙石地上不断磨损,但叶的基部却在不断生长,以补充叶缘的损失。一些饱经风霜的“长者”,叶片往往沿着平行脉间被撕裂成许多狭条,狂风一吹便散乱扭曲,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只爬在沙滩上的大章鱼,因此人们又趣称这种植物为“沙漠章鱼”。 千岁兰是雌雄异株植物,开花时许多穗状花序在茎顶部边缘上生出。由于花序有鲜红的苞片,因此颇为艳丽,为沙漠增添了异彩。 尽管千岁兰生长在大雨十分罕见的环境中,但由于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沙漠上牛毛细雨经常光顾,因此沙漠上的干岁兰不但旱不死,反而能长命千年,形成了世界上最为珍奇的植物景观。

为什么千岁兰也可以称为“沙漠章鱼”

千岁兰仅生长在非洲西南沿海纳米比亚及安哥拉的沙漠中。这种植物多分布在沙漠中宽而浅的谷地内。茎十分短粗,直径有1 米左右,高出地面仅20~30 厘米。在茎的顶部边缘分别向两侧生出两片巨大的叶片,每片叶长达2~3 米,宽30 厘米左右。这两片叶一经长出后,就与整个植株终生相伴。千岁兰是雌雄异株植物,开花时许多穗状花序在茎顶部边缘上生出。由于花序有鲜红的苞片,因此颇为艳丽,为沙漠增添了异彩。这种奇形的裸子植物寿命很长,一般都能活百年以上。据科学家用碳14(一种可用于测定物体年龄的化学元素)测定,最长寿的植株已活了2000年,因此称其为千岁兰或千岁叶。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千岁兰的两片叶在沙石地上不断磨损,但叶的基部却不断生长,以补充叶缘的损失。一些饱经风霜的“长者”,叶片往往沿着平行脉间被撒裂成许多窄条,狂风一吹便散乱扭曲,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只爬在沙滩上的大章鱼,因此人们又戏称这种植物为“沙漠章鱼”。

篇5:为什么杨绛被称为先生

105岁杨绛逝世的消息占据了各大网站的新闻头条,网友们转载杨绛生前的金句名言,纷纷表示哀痛之情。然而也有一些天真的网友好奇为什么要说杨绛是先生。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为什么杨绛被称为先生吧!

民国第一夫人——宋庆龄先生

宋庆龄祖籍广东省文昌县(现属海南省文昌市),1893年1月27日(清光绪十九年)出生。从小家境殷实的她14岁就被送去美国留学,才貌双全。都说宋氏三姐妹每个人都是一段传奇的历史,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她们就如同浓缩的中国现代史。宋庆龄不顾家人反对嫁给孙中山,从此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在近代中国历史与对外关系中,这个女人的力量不可小觑。

逆袭的人生——潘玉良先生

潘玉良早年并不幸福,她原名张玉良,幼年时就成了孤儿,14岁被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改名潘玉良。逆袭的人生就在她身上上演,她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与徐悲鸿同学。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她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的第一人。这个类似开了外挂的女子告诉我们三个字:“不信命”。

随着这一代代文坛巨匠的离去,我们被称为“先生”的女性貌似越来越少。快餐化、碎片化的文化打造了无数个“直播美女“,却再难塑造一代“女先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拿杨绛先生的一句话来回答就是:“年轻人,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是想得太多”。

看了杨绛为什么叫先生的原因还看:

世纪老人——冰心先生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她是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出生于1900年的她1999年去世,享年99岁,因此被称为“世纪老人”。在这个世纪里冰心创作了无数佳作,流传至今。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的散文和诗歌一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分别被茅盾称为“繁星体”和“春水体”。“在其《忆读书》中的金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仿佛成为后人纪念她的标志,想必每位读者都不陌生。

小彩舞——骆玉笙先生

骆玉笙1914年出生在江南,刚刚6个月便被送给江湖艺人天津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1951年参加天津曲艺团后,不再称艺名,改用本名骆玉笙。她是京韵大鼓的代表人物,唱段以声情激越、昂扬向上著称。1989年,骆玉笙以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获得“建国40周年最令人难忘的歌曲一等奖”。她对京韵大鼓的钻研和传承为世人赞颂,被称之为先生绰绰有余。

5——张兆和先生

除了宋氏三姐妹的传奇故事外,还有“沈氏四姐妹”的故事。安徽一个名叫张吉友的富商因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而尽人皆知。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周有光,而三女儿张兆和则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从文。“三三”就是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称。张兆和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人物,1932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对张兆和才女的最深情的告白。

民国才女——林徽因先生

林徽因可说的实在太多,这个传奇的女子让徐志摩神魂颠倒,让金岳霖终生未娶。她不只是个倾国倾城的女子,也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更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当时中国没有建筑学这一门学科,是张学良请林徽因执教,才有了建筑系。借用papi酱一句话,林徽因才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

著名画家——何香凝先生

何香凝原名瑞谏,又名谏,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荔湾区)人,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何香凝的父亲是香港经营茶叶出口和房地产的著名商人何炳桓,从小就家境颇好的她自幼学习,其他富家千金整日热衷打牌穿戴,而她却爱读书绘画,用尽各种办法只为求得看几眼书,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她的确是个激进者。何香凝是早期宣传妇女解放、倡导女权的杰出代表。同时,她也是一代画师,她的艺术作品透露着她的革命高风亮节。何香凝美术馆1997年4月18日建成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江泽民题写馆名,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

百岁才女——杨绛先生

她是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是让钱钟书发出“见到她之前从没想过结婚”的女子;她是精通英、法、西班牙等多国外语的女子;她是《堂·吉诃德》的中文译者;她是先后送走了自己独女和爱人的女子;她是写作《走到人生边上》的105岁老人——杨绛。作为一个文坛巨匠和百岁才女,她用一生辅佐文化昆仑,独成一派,像世人展现了一个女性传奇而厚重的人生。

杨绛人物评价

“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搜狐网 )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锺书 )

“你们捧钱锺书,我捧杨绛!”( 夏衍 )

“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卢翎评)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评)

“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作家黎戈评 )

杨绛被称为先生的原因

在古代,"先生"这个词主要称呼老师,据史料记载,用“先生”称呼老师,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也就是说“先生”一词最开始表示对老师的敬称,后来对于身份、知识等达到一定层次的人也都叫做“先生”。而以前的老师大部分为男性,所以“先生”就逐渐就变成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而事实上,一些知识女性也应该属于“先生”之列。

生于民国,大家闺秀,书香门第,德高望重。杨绛被称为“先生”,代表了众人对她最大的敬重。历史上,被称为“先生”的女士也一样矫矫不群,甚至叱咤历史风云。她们抹去了世人的刻板成见,证明了女人,也可以顶半边天。

篇6:石林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它石林_石林位于哪里被称为石林的原因

云南石林向来有天造奇观的美名,它的形态和结构不是人能够实现的,它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这主要是由于它的喀斯特地貌的结果。云南石林是我国第一批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景点之一。那么,石林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它石林?石林位于哪里呢?下面小编为你揭秘。

石林节日文化

彝族密枝节

密枝节习惯于每年农历冬月的第一个鼠日到马日,一般过三天至七天。其余的日子或相邀上山狩猎,或结伴下河捕鱼,唯不准下地务农。妇女们可做针线活,浆洗衣物或者料理家务,亦不准下地干农活。从第二天起,男女青年可邀约上山唱歌跳舞,谈情说爱。过了七天,全体神职人员到“小密枝”林中举行一次小型的祭祀活动,表示一年一度的密枝节到此宣布结束。

“密枝节”是彝族以独特的方式缅怀和再现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古老社会形态的一种节日。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它是彝族人民点火把除恶灭害,盛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会集跤场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石林深处、长湖岸边和圭山脚下为盛庆之最。

阿诗玛

世代居住在石林地区的彝族撒尼人,形成了以“阿诗玛”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广泛传播;电影《阿诗玛》享誉海内外。

石林主要景点

小石林

小石林(阿诗玛景区),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阿诗玛景区)分割成若干园林。小石林(阿诗玛景区)里最有名气的景点当数“阿诗玛”,当夜幕降临,彩灯映照,更是五彩斑斓,妩媚动人。

大石林

大石林由密集的石峰组成,有如一片石盆地。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独立岩柱高度超过40米。其中有“莲花峰”、“剑峰池”、“千钧一发”、“极狭通人”、“象距石台”、“幽兰深谷”、“凤凰梳翅”等典型景点,最著名的当数龙云题词“石林”之处的“石林胜境”,而“望峰亭”为欣赏“林海”的最佳处。

石林长湖

长湖是溶岩湖,湖水由地下水供给,周长5千米,宽300米,平均深度24米,水质清澈,无污染。四面青山环抱,植物覆盖率达95%以上。空气清新洁净,透明度好。湖中有小岛,湖岸是以云南松为主的森林,地势平缓,分由众多小湖,环境清净幽美。它座落在海拔1907米的群山环抱之中。湖平面形状如身材修长的少女,是民间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因湖体掩藏在青山翠岗之中,以往游人足迹罕至,故又被人们称为“藏湖”。

景点主要有独石山、大尖山、二尖山、三尖山、磨盘山、蓬莱岛、圆湖等。面积3.94平方公里。

步哨山

步哨山位于大石林之东,小石林之南,以景区环林东路为界,呈南北向带状展布,地貌上属大石林溶蚀洼地东部斜坡平台。因清末石林彝民义军首领赵发曾在此山驻防,设步哨巡山而得名。山顶海拔1796.7m,高出大石林望峰亭近50m,为石林景区海拔最高处。登高远望,林海松涛,柱石参差;漫步山间,石林卓越,剑峰罗列。区内多柱状石林,有“步哨五石门”、“步哨松涛”等独特景观。景点中有巨型腹足类化石、珊瑚化石等海洋生物化石,记录着2.7亿年前石林地区生机勃发的海底世界。

李子园箐

李子园箐在环林路以外,方圆数十里的荒山野丘上,布满了奇柱异石,有聚有散,有起有伏,而且没有过多的高树与石林争高,保持着自然的风貌。在环林路东南约300米处的丛林石壁上,有一片古崖画,画着奔放粗犷的人、兽、物、星月等图像,据有关专家考证后认为,这属原始宗教内容,与广西左江崖画的人物极为相似。

奇风洞

奇风洞是一个会“呼吸”的山洞。在石林县诸多溶洞中,数它最奇特。洞中虽不大,直径约1米,但每到雨季,洞内便会发出像老牛喘气一般的声音。有人故意用泥巴封住洞口,它也能毫不费力地把泥巴吹开,若在洞口燃起干柴,洞中的风便把火苗浓烟吹腾飞扬,停歇10多分钟之后,又开始吸气,烟火又被“吞入”洞内,如此一呼一吸,循环往复不绝。奇风洞的呼吸现象并非四季常有,通常发生在6—10月间。奇风洞尚未开发,属储备景点。

石林芝云洞

石林芝云洞在大小石林西北6公里,安石公路东侧的一座石灰岩大石山中。洞长400为,宽3—15米,高5—30米,呈“丫”形,两段洞由一低矮狭窄的洞门连为一体。洞内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溶洞景观。形态多样,异彩纷呈。明以后称“仙迹胜景”,以“石硐仙踪”之名号独居石林八景之首。

从洞口到洞尾,共二十多个主要景点,分别是:灵芝仙草、玉象撑天、倒挂金鸡、葡萄满园、云中坐佛、礼貌洞、钻山骆驼、、双狮恋、悟空取宝、东西龙宫、蛟龙升腾、千年玉树、太白金星、神牛寻母、水帘洞、龙虎斗、寿星摘桃、水漫金山寺等。 >>>下一页更多有关“石林名优特产”内容

#p#副标题#e#

石林名优特产

石林汤锅

石林是彝族撒尼人的聚居地,撒尼人是一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民族。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在石林、长湖或乃古石林等景区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这时如果你来到石林,就可以在观看了精彩的斗牛,摔跤比赛后,在场外不远的树林里大吃一顿极富地方民族特色的汤锅,其中有羊肉、狗肉、驴肉等。这里的汤锅烹饪技术极好,各种肉炖得恰到好处,不硬不软;无膻味、腥味等怪异味,色、香、味俱全。

乳饼

乳饼是石林一大特产,是当地人把新鲜的羊奶煮沸,再加入适量酸水,使其凝固,然后压制成块,晾干后即成乳饼(属奶酪的一种)。乳饼的吃法很多,可蒸、煮、煎、炸、烩,亦可生吃,还可以做成火腿夹清蒸乳饼,青豆烩乳饼等菜肴,冬季生产的乳饼品质较好。

石林卤腐

石林卤腐历史悠久,它是用石林豆腐为原料腌制的。而石林豆腐因为使用巴江水而品质极佳。石林卤腐主要分为两个品种:其中在豆腐中掺入菜油、盐等配料的称为油卤腐;在豆腐中掺入酒、辣椒粉、盐等配料的称为酒卤腐。而两种卤腐都具有色美、味的特点。但由于配料的不同,两种卤腐又各具特色,味道不凡,人尝人爱。石林卤腐在石林县内各大小商场,土杂店均可购到。

石林简介

石林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昆明市东南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100平方千米,保护区35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处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卡斯特地质地貌奇观。石林景区包括“二林、二湖、二洞、一瀑、一园”八个片区,它们分别是大小石林;长湖和月湖;奇风洞和芝云洞;大叠水瀑布以及圭山国家森林公园。

石林风景名胜区于1931年建立,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已经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

石林位于哪里被称为石林的原因

石林风景名胜区,石林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市约78公里,保护区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建园于1931年的石林公园,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经过了后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约在200万年以前,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林。石林地区,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墙。有的石峰高达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几米。天晴时,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时则变为赫黑色。置身石林,不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还可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石林旅游帖士

1、石林风景区门票:150元/人

2、建议穿登山鞋或者慢跑鞋,石林景区内石阶很多,需要走的路也很长。

3、聘请导游的费用:在景区门口,提供导游服务。中文导游带领走完全程60元。英文导游80元。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身上佩戴绶带的导游才是景区的专职导游。

4、在石林景区内有餐厅,但是不适合散客。如果行程是中午抵达石林风景区,建议在景区外用餐,或自带点心饮料。

5、开放时间:景区对于游一天客何时必须离开没有强行规定,但建议天黑前结束游览行程。由于景区较大,加上路线较为复杂,夜晚很容易迷路。

6、如果要在景区内住宿,无论住多少天,都只需要购买一次门票。出入景区时,在景区门口出示房卡登记便行。

7、导游服务完全程便会离开,可以随导游离开景区,也可留下自由活动。但是需要填写游客满意及意见调查表。

篇7:罗马帝国皇帝尼禄为什么被称为绿色的信徒

文化、色彩、艺术、政治等等,它们都有着千丝万里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多少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色彩偏好。但能够把这样的偏好发展称为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而且还在史书当中留下大明的统治者,那绝对是万里挑一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有趣的灵魂,绿色的信徒——尼禄。

1、少年君主尼禄

尼禄原名杜米提亚,是罗马帝国第四任皇帝克劳狄乌斯的继后与前夫生育的孩子。杜米提亚的母亲说服克劳狄乌斯收养了他,并给他改名为“尼禄”。这个名称在克劳狄乌斯家族出身的萨宾人的语言中意为“勇敢之男”。

在母亲的精心设计下,少年尼禄早早地参与了国家政权并于16岁时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第五位统治者。相对于后世史料的恶言恶语,攻击他为处死政敌不择手段并且弑母夺权,这位“嗜血的尼禄”在就任之初获得了包括普通公民和元老院在内的极高的支持率。

年轻的尼禄喜欢艺术、建筑,崇尚希腊文化。他自恃才华横溢,曾在公开场合表演唱诗,还尝试穿着艺人服饰参加民间歌唱比赛。他的标新立异和猎奇心理也成为他迷恋绿色的重要原因。

2、传统VS流行

拉丁语中有一个表达绿色的基础词“viridis”。公元前1世纪,一部百科式全书的作品《原理九书》问世了,它的作者瓦罗被西塞罗誉为“罗马人中最博学者。在这本书中,作者将“viridis”解释为“拥有力量之绿色”。

即使瓦罗为绿色赋予了崇高的内涵,但还是改变不了一些固执的罗马人对绿色的偏见。因为在传统的观念里,白、红、黄、黑才是符合罗马气质的色彩,也只有这些色彩,才被认为是庄重、朴素和高贵的。而过于华丽鲜艳的绿色则是外来的入侵色,是蛮夷人(特指日尔曼人和凯尔特人)的色彩。

慢慢地,这些指责新潮流、唾弃新色彩的罗马学者开拓了色彩伦理这一新的领域。后人根据他们的观点将色彩分为“正派的”与“不正派的”,而绿色往往被归为“不正派”的一类里。但这还是没能阻挡绿色的流行。大约公元1世纪末,绿色逐渐在罗马贵族妇女的服装中有了一席之地,甚至罗马男性穿的托加长袍上也出现了绿色的影子。

在其它领域,如绘画、建筑、雕塑等,由于受到东方审美的影响,绿色的使用就更为普遍了。古罗马的壁画热衷于以花园为题材,绿色则在这些艺术空间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种流行一方面得益于染色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少不了部分贵族支持者的资助和鼓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尼禄皇帝本人。

3、狂热的支持者

3.1、弄潮儿的服色

一个明确的事实是,我们很难知道历史上其它罗马皇帝的服饰偏好,除了尼禄!他实在是太过旗帜鲜明,毫不掩饰了,从这一点上看,他应该立志成为艺术家,而不是做个帝国统治者。

尼禄热爱鲜艳的色彩,喜欢“希腊款”的服装,或许,绿色的希腊装就是他的最爱。他前往剧场和赛马场观看或参加比赛时常穿的便是绿色的衣服。另外,他还是使用绿色丝绸来装饰自己居住的宫殿的第一人。

3.2、祖母绿宝石

尼禄对绿色有着非同寻常的偏爱,在他收藏的众多奢侈装饰品中,昂贵的祖母绿宝石是从来不会缺少的。苏埃托尼乌斯曾经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尼禄在圆形竞技场看台上观看角斗时,取出了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宝石,他将这块宝石放在眼前,以免被强烈的日光刺痛眼睛。”

这段话中的“将宝石放在眼前”可不是把宝石当太阳镜用,毕竟,就算压上现在最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让尼禄透过绿宝石看清任何东西。这段话应该理解成:尼禄热衷于观看角斗比赛,但因为赛事持续时间太长以致眼睛不适。为了让双眼得到休息,尼禄会不时地把祖母绿宝石放到眼前,缓和不舒服的状况。当时人们认为凝视绿宝石是使眼睛得到休息的有效办法。

3.3、韭葱的诱惑

如果说偏好绿色宝石和绿色服装还能被视为着艺术情怀“作祟”的话,那么爱吃绿色的韭葱就显得太跨界了,太不可理喻了。难道,对绿色的狂热已经强烈到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了吗?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尼禄爱吃绿色的韭葱是因为他想借此保护自己的嗓子。想不到吧,罗马帝国的第五任皇帝还是个歌唱家,他常常为自己的歌喉感到自豪。至于实力到底如何,套用那个时代评论家的评价就是:越是拙劣之人越好瞎摆弄。中文里也有一句相似的谚语——一桶水不响半桶水晃荡。

好吧,言归正传,根据古罗马的医书记载,韭葱有很多药用价值,包括强大的利尿作作、壮阳作用,还有人认为韭葱能够治疗毒蛇咬伤……而尼禄或许是因此受到启发,多吃韭葱来保护自己的天赋歌喉吧。

3.4、让绿色胜利吧

马车竞赛是古罗马竞技场中最有名的运动之一,而色彩在马车竞赛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能容纳几千上万人的竞技场里,人们常常凭借色彩来判断盟友和敌军,无论是场内的运动员,还是场外的观众。

法国米歇尔帕斯图罗曾在《色彩列传-绿色》中写道:

“在奥古斯都皇帝时代,赛马场上通常有四支队伍:白队、绿队、蓝队、红队。后来又出现了黄队和紫队,但到了罗马帝国后期,马车比赛重新制定了规则,赛场上只剩下两支队伍:绿队和蓝队。”

绿队和蓝队经过重重考验,在几轮筛选中均未落榜,究其原因,或许是这两种颜色最为鲜明,在赛场上最易区分。一般来说,竞技场上的蓝队代表元老院和贵族,而绿队代表平民。大多数罗马皇帝都支持蓝队,漫长的几百年里只出现过屈指可数的几个异类支持绿队,尼禄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旦蓝色成为胜方,整个罗马城都会出现动荡,严重的还会出现流血事件,毕竟,民众的情绪感染力是可怕的。尤维纳利斯曾在2世纪初写过这样一段话:

“今天,全罗马的人都跑到竞技场去了。嘈杂的声音刺痛了我的耳朵,估计又是绿队取胜了。如果他们没赢,全城都会笼罩在一片悲哀之中,人们会比坎尼战役罗马大军败给汉尼拔的时候还要沮丧。”

所以,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让绿色胜利吧。

这位热爱绿色、沉迷艺术的君王在在位14年后迎来了自己的“判决”。公元68年,高卢、西班牙诸行省先后爆发了反对尼禄的叛乱,尼禄仓皇出逃后,元老院宣判其为"国家公敌",统治权被悉数剥夺。同年6月9日,走到穷途的尼禄被迫自尽。是非功过,尽予他人评说,对了,还有一段绿色的故事。

篇8:被称为1.1亿年前蟑螂亲戚的玉门鞘蠊介绍

最近在考古化石届有出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有科学家发现了1.1亿年前的蟑螂亲戚,这个亲戚就是这个玉门鞘蠊了,那么这个玉门鞘蠊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学习看看!1、玉门鞘蠊被发现

中国、德国、英国古生物学者最近在我国甘肃玉门发现一种1.1亿年前的原始昆虫——玉门鞘蠊。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玉门鞘蠊在分类学上与蟑螂、螳螂、白蚁有亲缘关系,称得上这些昆虫的“远古亲戚”。2、玉门鞘蠊简介

玉门鞘蠊其实也是一种原始昆虫,和蟑螂、螳螂、白蚁有亲缘关系。3、玉门鞘蠊科介绍

玉门鞘蠊科(Umenocoleidae)最早发现于甘肃酒泉盆地下白垩统,是当今争议最大的昆虫化石类群之一。该类群先后被不同学者归入鞘翅目基干类群、蜚蠊目、革翅目、螳螂目等完全不同的目级单元,而主要原因在于其前翅与鞘翅目基干类群、网翅总目(包括蜚蠊目、螳螂目及传统意义上的白蚁)的一些类群和原革翅目的前翅在脉序上非常类似。近年,部分欧美学者认为玉门鞘蠊科应当仅包括其模式属——玉门鞘蠊属(Umenocoleus),将其再次归入鞘翅目,并认为该科是鞘翅目其余类群的姊妹群;而仍有学者坚持将其归入网翅总目。若新分类为真,玉门鞘蠊的分类地位在鞘翅目的起源及早期演化上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玉门鞘蠊的分类地位仍然存在很大争议。4、玉门鞘蠊形态特征

研究团队对甘肃酒泉盆地下白垩统发现的三块新的玉门鞘蠊化石进行了研究,并重新研究了吉林下白垩统大拉子组的多脉玉门鞘蠊(Umenocoleusnervosus)模式标本和两块保存于缅甸琥珀中与弯脉玉门鞘蠊关系密切的昆虫化石。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人员发现玉门鞘蠊前翅上的杯状凹陷虽然在肉眼上类似于鞘翅目基干类群和现生的原鞘亚目鞘翅上的窗格结构,但其微观结构明显不同。5、门鞘蠊所属亚种

研究人员进一步选取了72个特征和36个类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玉门鞘蠊是网翅总目内一类特化的类群,与近期新发现的奇翅目近缘。玉门鞘蠊硬化的前翅极有可能是与鞘翅目基干类群和现生的原鞘亚目趋同演化的结果。研究还发现,玉门鞘蠊虽然在早白垩世时期广泛分布于地球上,但之后很快就走向灭绝,这很可能与裸子植物的衰退和多食亚目甲虫的兴起有关。玉门鞘蠊与奇翅目一样,是网翅总目占据新的生态位的又一次失败演化试验。5、门鞘蠊所属亚种

新化石——澄清玉门鞘蠊分类地位

化石的分类地位之谜

玉门鞘蠊科(Umenocoleidae)是当今争议最大的昆虫化石类群之一。从外表上看,玉门鞘蠊体长约1-2厘米,其头部及胸部为深棕色,前翅为浅棕色,头部圆柱形,胸部近似方形,靠近后缘有一条深沟,前翅上的翅脉不平行,后翅未折叠,腿比较粗壮,看上去就是一只迷你版的蟑螂,但是它的身体表面分布有密密麻麻的小凹坑或小瘤点。

该类群的模式标本在1936年从甘肃酒泉盆地下白垩统地层中采集。但因为其形态非常奇特,一直没有得到分类学研究。

1973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原所长陈世骧院士与谭娟杰研究员基于该枚化石建立了玉门鞘蠊科(模式种为弯脉玉门鞘蠊 Umenocoleussinuatus),并认为该标本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原始甲虫,其原始性状支持了甲虫(鞘翅目)与广翅目近缘的假说。

之后,哈佛大学的古昆虫学家Carpenter教授基于标本多节的触角和不平行的翅脉等特征认为该科属于原革翅目(Protelytroptera,可能为现生蠼螋的祖先)。

1998年,斯洛伐克的蜚蠊目(蟑螂)专家Vr?anský教授认为玉门鞘蠊是一类特殊的蟑螂。

2005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Grimaldi教授和堪萨斯大学Engel教授则认为该科属于网翅总目(包括蟑螂、螳螂及白蚁)。但是,俄罗斯科学院的Gorochov教授认为玉门鞘蠊科是螳螂目的基干类群。

随后,2013-2014年,欧洲的另一个研究团队在Nature刊发的论文以及后续论文中再次将玉门鞘蠊科归入鞘翅目,并认为该科是鞘翅目其余类群的姊妹群。若真如此,玉门鞘蠊的分类地位在甲虫的起源及早期演化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1 玉门鞘蠊及相关标本的照片与线条图

新化石解决老问题

玉门鞘蠊的分类地位至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主要是因为其前翅与甲虫基干类群、蟑螂、螳螂的一些类群和原革翅目的前翅在脉序上非常类似。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研究生罗慈航在王博研究员和张海春研究员的指导下,基于玉门鞘蠊模式种的模式标本产地和层位新采集的标本,通过细致的形态学研究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玉门鞘蠊是网翅总目的一个特化的类群,与新近在缅甸琥珀中发现的昆虫纲新目奇翅目亲缘关系很近,它和奇翅目都是现在蟑螂、螳螂的“远古亲戚”。

该研究解决了古昆虫学上由来已久(近50年)的一个争议,并揭示了玉门鞘蠊与原始甲虫的相似性是趋同演化的结果。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远古世界》(Palaeoworld)杂志。

图2 玉门鞘蠊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早白垩世古地理分布图

玉门鞘蠊的形态与兴衰

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酒泉盆地野外地质工作,终于在标本模式产地发现了三块新的玉门鞘蠊化石,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研究。研究团队还重新鉴定了吉林下白垩统大拉子组的多脉玉门鞘蠊模式标本和两块保存于缅甸琥珀中与弯脉玉门鞘蠊关系密切的昆虫化石。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人员发现玉门鞘蠊前翅上的小凹坑虽然在肉眼上类似于鞘翅目基干类群和现生的原鞘亚目鞘翅上的凹坑,但其微观结构明显不同。原鞘亚目鞘翅上的凹坑一般称为窗格结构,其排列整齐,且为规则的多边形,呈网状,而玉门鞘蠊身上的凹坑则不规则排列,为圆形。

研究人员进一步选取了72个特征和36个类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玉门鞘蠊是网翅总目内一类特化的类群,与近期新发现的奇翅目近缘。玉门鞘蠊硬化的前翅极有可能是与鞘翅目基干类群和现生的原鞘亚目趋同演化的结果。

本研究发现,在1.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玉门鞘蠊曾经遍布全球,兴盛一时。但在随后的两千万年内,它们又迅速灭绝,销声匿迹。研究人员推测,玉门鞘蠊由盛转衰,可能与当时全球的生物面貌变化有关。在距今1亿年左右的白垩纪中期,正是裸子植物衰退而被子植物大发展的时期,随着植物类型的变化,整个昆虫类群也随之更替,很可能正是由于它们的食物裸子植物大幅减少,而与之竞争的多食亚目甲虫(如我们熟知的金龟子、萤火虫、吉丁虫等)又非常繁盛,使玉门鞘蠊它们的生存需要逐渐无法满足,最终被进化的浪潮淘汰。玉门鞘蠊是网翅总目占据新的生态位的一次失败的演化试验。

图3 玉门鞘蠊的生态复原图(黎家豪 绘制)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和第二次青藏联合科考项目的资助。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篇9:牛顿为什么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现代科技发展日益增进,这一切的进步都跟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的贡献离不开关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牛顿为什么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以供大家阅读。

牛顿为什么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1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其以科学实验为基础,以数学的表达为形式.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

牛顿为什么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2

他在1688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 牛顿像(21张)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角动量守恒的原理.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牛顿为什么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3

牛顿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因此他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所以将牛顿称之为“近代科学之父”

牛顿个人简介: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1]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主要成就:

1679年,牛顿重新回到力学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对行星轨道的作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与胡克和弗拉姆斯蒂德在力学上的讨论。他将自己的成果归结在《物体在轨道中之运动》(1684年)一书中,该书中包含有初步的、后来在《原理》中形成的运动定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现常简称作《原理》)在埃德蒙·哈雷的鼓励和支持下出版于1687年7月5日。该书中牛顿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使用拉丁单词“gravitas”(沉重)来为现今的引力(gravity)命名,并定义了万有引力定律。在这本书中,他还基于波义耳定律提出了首个分析测定空气中音速的方法。

由于《原理》的成就,牛顿得到了国际性的认可,并为他赢得了一大群支持者:牛顿与其中的瑞士数学家尼古拉·法蒂奥·丢勒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直到1693年他们的友谊破裂。这场友谊的结束让牛顿患上了神经衰弱。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或受到的力平衡时(Fnet=0),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第二定律

①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②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负值,一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③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问题时,可将物体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Fx=max,Fy=may列方程。

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性质:①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②同体性:F合、m、a对应于同一物体。③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F = ma中,等号不仅表示左右两边数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体加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④瞬时性:当物体(质量一定)所受外力发生突然变化时,作为由力决定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要同时发生突变;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同时为零,加速度与合外力保持一一对应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瞬时对应的规律,表明了力的瞬间效应。⑤相对性: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样的坐标系叫惯性参照系。地面和相对于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是惯性参照系,牛顿定律只在惯性参照系中才成立。⑥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都能各自独立产生一个加速度,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失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

适用范围:①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与光速比速度较低)。②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微观原子。③参照系应为惯性系。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定律

表达式F=-F(F表示作用力,F表示反作用力,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

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

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是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

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他说:流体部分之间由于缺乏润滑性而引起的阻力,如果其他都相同,与流体部分之间分离速度成比例。在此把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水和空气,不符合这一规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

在给出平板在气流中所受阻力时,牛顿对气体采用粒子模型,得到阻力与攻角正弦平方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地说并不正确,但由于牛顿的权威地位,后人曾长期奉为信条。20世纪,T·卡门在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时曾风趣地说,牛顿使飞机晚一个世纪上天。

关于声的速度,牛顿正确地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力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但由于他把声传播当作等温过程,结果与实际不符,后来P.-S.拉普拉斯从绝热过程考虑,修正了牛顿的声速公式。